故宮曾有800人捐文物,現在爲啥沒人捐了,除了錢還有什麼原因?


現今,古代文物被拍出千萬甚至上億的新聞時有發生,卻鮮少聽聞個人捐贈文物的事蹟了。這是為何?難道僅僅因為錢嗎?

故宮作為我國最大的博物館,曾有800多人捐贈3萬餘件文物。從它的文物捐獻歷程,我們就能看出一二。故宮的文物捐贈史上,曾出現三個高潮期。

第一階段:1949年到十年動盪前。僅1957年一年就有40人捐獻。這段時期文物捐贈數量多、品級高,但捐贈者的心態也複雜,他們或為表示對新政權的認可,或為保護文物,或想積極表現而捐獻文物。

較為出名的有“捐贈了故宮頂級書畫半壁江山”的張伯駒;家中文物堆滿三間屋,請6位專家用一月時間挑出1192件精品入駐故宮的章乃器。圖:張伯駒夫婦

第二階段:十年動盪時期。“破四舊”運動讓民間收藏受到滅頂之災,被砸爛、燒燬的不計其數。

緊要關頭,有人選擇主動銷燬文物,以絕後患;有人為保護文物全部捐贈給國家;捐了文物不要證明,匿名寄到故宮的都有。圖:王世襄老先生,就曾為保護藏品主動申請抄家,共整合文物一萬多件。

還有當年捐贈者朱家溍先生,晚年時曾表明原因,“賣給文物販子,差不多就流出境外了,另外,那時候也怕招來災禍”。圖:朱家溍三兄弟

第三階段:十年動盪結束落實政策時期。雖然國家明確表態,但人們仍心有餘悸,怕再起事端,因而很多人選擇將文物繼續留在故宮。也有為保護文物而留在故宮的。

至此,長達70多年的文物捐贈高潮,似乎戛然而止。此後雖也有捐贈者,但從人數、捐贈物品的質量上,都大幅度下降。圖:1985年文物捐獻者何剛,挖出19件元代珍貴銀器全部捐給故宮。

另一方面,近年文物價格飆升,“出自故宮舊藏”也成了天價文物最好背書之一,致使人們不想捐獻。故而,時局、社會風氣、文物價格都是影響文物捐贈的重要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