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姓之國——任國,「少康中興」的福地,先秦最長壽的方國之一

任國,風姓之國,為《左傳》中記載的“任、宿、須句、顓臾

”四大風姓之國之首。先秦最古老的方國之一,也是壽命最長久的方國之一,世代寄居濟水流域,經歷夏商周三代,亡於戰國末期。有說法認為任國在夏商時叫有仍國,《韓非子》稱之為有戎國,為太暤(昊)之後。有仍國還是個出美女的地方,《左傳·昭公二十八年》記載:“昔有仍氏生女,鬒黑而甚美,光可以鑑,名曰玄妻。”意思是從前有仍國有個公主,頭髮稠密烏黑,美麗動人,其光澤可以照見人影,名叫‘玄妻’。不過左傳是作為反面教材來的,說她“夫有尤物,足以移人。”大意是男人得了這樣的尤物,足以改變他原本良好的本性了。有仍國從夏朝之前立國以來,一直雄踞東夷地區,其故城在今山東濟寧市任城區為核心,據說夏朝時疆域很大,實力也很強,曾作為夏朝“少康中興”的重要根據地。

風姓之國——任國,“少康中興”的福地,先秦最長壽的方國之一

《左傳·哀公元年》根據伍子胥的陳述,說昔日有過國的(寒浞之子)滅亡了夏朝,殺夏王,相的妻子後緡(mín)正身懷有孕,僥倖從城牆的小洞逃出。原來夏朝和當時的東夷強國有仍國有姻盟,後緡是從有仍國嫁到夏朝。後緡逃奔到母國,生下兒子少康。少康從小聰明好學,長到少年時,在有仍國出任牧正(管理畜牧業的長官)。傳說少康在擔任牧正期間發明了中國最早的米酒,成為制酒業的鼻祖。

風姓之國——任國,“少康中興”的福地,先秦最長壽的方國之一

後來少康為夏王相遺腹子的事東窗事發,被寒浞父子得知,便發動舉國之兵力攻打有仍國。不得己,少康避難到有虞(今河南商丘一帶),並得到了虞國國君的賞識,虞君將兩個女兒嫁給他,還讓他做了庖正(掌管庖廚的長官),而且還得到了方圓十里的一塊封地。少康就在此基礎上慢慢發展壯大,最後藉助有仍國的勢力一舉消滅寒浞父子,奪回政權,重建夏朝,復興了先祖禹的事業。

只可惜夏朝在少康復興後,持續了沒多久,到了夏桀時政治已經非常腐敗。而有仍國那個時候仍然強大,把持著東夷部落頭號諸侯的稱號。據《左傳·昭公四年》記載:“夏桀為仍之會,有緡叛之。”意思是當初夏桀在有仍國這個地方召集諸侯會盟,結果有緡氏背叛了他。夏桀之所以選擇在有仍國會盟,第一,有仍國是夏王朝的中堅力量,也是夏王朝在東夷地區的強大後盾,夏王桀眼見著王朝衰落,殷商興起,只能藉助有仍國的勢力來號召天下諸侯一起反對殷商;再則,有仍國對夏朝來說有著特殊的意義,因為這裡是中興之主少康的誕生地和發跡地,沒有有仍國,就沒有後來的夏朝。

風姓之國——任國,“少康中興”的福地,先秦最長壽的方國之一

但是事與願違,也許是夏桀不得民心吧,諸侯們雖然迫於夏桀的淫威出席了會盟,但心裡是各懷鬼胎,一個叫有緡國的國君終於忍不住,出來當面反對夏桀,指出他的種種惡行,企圖煽動諸侯反叛。夏桀惱羞成怒,藉助有仍國的力量發兵攻打有緡國,最終將有緡國滅掉,以殺一敬百。不過,夏桀的這一招不但震懾不了天下諸侯,反而使諸侯們紛紛倒戈,投靠商湯,夏朝最後除了有仍國,已經徹底失去諸侯的擁戴。這就是《左傳·昭公十一年》中說的“

桀克有緡,以喪其國。”意思是夏桀滅了有緡國,反而丟掉了自己的國家。

風姓之國——任國,“少康中興”的福地,先秦最長壽的方國之一

商朝建立後,有仍國因為親夏而得不到商王朝的重視,屢次受到商王朝的打擊,國力漸弱,淪為東夷地區的一般小國。直到西周之初,武王因感念先王聖德分封了一批諸侯小國,有仍國和宿國、須句國、顓臾國四個風姓國因為太暤後裔沾了先祖的光有幸得以重新分封,成為周王朝的合法諸侯,因古代“仍”通“任”,故有仍國被改為任國,仍在故地上,並且和其它風姓三國一起負責太暤和濟水之神的祭祀。

《左傳·桓公五年》:“天王使仍叔之子來聘。”此“仍叔”即“任叔”(《公羊傳》),杜預注“任叔”為周天子的大夫,說明東周之初任國有人在周王室任職,期間周天子還專門派任叔的兒子去朝聘魯國,因為任叔之子年紀尚小,故魯國史官沒有記錄他的名字。

風姓之國——任國,“少康中興”的福地,先秦最長壽的方國之一

春秋時期的任國《左傳》中少有記載,政治活動較少,因此,對任國的瞭解不堪了了。任國在春秋戰國時為泗上十二諸侯之一,戰國時淪為齊國的附屬國。直到戰國末年才被秦國所滅,秦國置任國故地為任城縣。任國亡國後,形成任姓,成為現在任姓的其中一支。

更多方國曆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