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蘭州料理」說開去……

看題目,你可能有些疑惑,“蘭州料理”?什麼鬼?別誤會,我只是借用郭德綱相聲的說法,因為實在不知道把在蘭州以外開的麵館,是叫“蘭州牛肉麵”好呢?還是叫“蘭州拉麵”好?

你可能留意了,在祖國的大江南北,那些掛著“蘭州某面”的麵館,肯定不到一成是“蘭州牛肉麵”,其餘都是“蘭州拉麵”,就餐人數“牛肉麵”更遠遠不到一成。而經營“蘭州拉麵”的人基本都來自青海省化隆縣(現在擴展到周邊縣),按說,化隆人一沒拉麵技術,二沒拉麵傳統和品牌,怎麼就從八十年代中後期的星星之火發展到席捲全國呢?細想化隆人和蘭州業者唯一相同的都是回民,飯館都是清真,當然,現在也出現了非青海人開的,不掛清真招牌的“蘭州拉麵”。化隆人之所以走出去幹拉麵是貧窮所迫,拉麵只是突破點,成功了,產生了示範效應,帶動了更多的人走出去,開面館。最後20萬化隆人,有7萬人開面館。化隆人之所以成功,是因為他們首先要讓所在地人吃得起,再一個,也是最重要的~吃的慣!全國蘭州拉麵都是一個味?不!南北不同,東西有別。在生存壓力下,再加上回民做生意的天賦,他們成功了。

由“蘭州料理”說開去……

相反,最正宗的“蘭州牛肉麵“,有傳承,有技術,雖然大部分也是私營機制,全部回民,但在蘭州混的滋潤,錢也掙的舒服,已與國營無異,到蘭州以外開的分店,一味堅持正宗標準,不與當地人習慣口味相結合,定位不清晰,結果大多鎩羽而歸,上演了現代版的李逵大戰李鬼,所不同的是,這次”李逵”敗於”李鬼”,形成了‘’蘭州牛肉麵”出不了蘭州,“蘭州拉麵”包圍蘭州的局面。

由“蘭州料理”說開去……

國內餐飲業類似例子比比皆是。沙縣小吃各地口味,品種絕不相同。杭州小龍包,不但在杭州地位一般,各地包子的口味,杭州人也未必吃的慣。重慶人吃著各地的“重慶小面“大多會搖頭。連方便麵,各地配料也不近相同,西北,西南大多偏辣,寧夏,新疆還有清真方便麵

國外餐飲也是如此。大家都吐槽的國外中餐就是最好的例子。我到過華盛頓離白宮,國會山不遠的一個有名的中餐館,店內掛著美國國會領袖,副總統,部長,大明星來就餐的照片,生意興隆,價格不菲,讓你結賬時給20%的小費都自愧嫌少,但口味實在不敢恭維,雖然大堂領班,服務員(都有些歲數了)操著粵語口音,可是菜品明顯不是粵菜,更不是別的什麼菜系,可客人照樣吃的津津有味,興高采烈(80%是洋人),門外還有等座。難道老闆不會經營正宗中餐,找不到好廚子?不!你太小瞧中國人的智商了!在加拿大,中餐也是這個路數,口味大同小異,中國人來了上筷子,洋人來了上刀叉,你不說,就是一人一個冰水,說了就有茶。中餐之所以這麼經營,就是客人大部分是洋人,你讓他們吃好飯,你自己才有飯吃!難怪我在加拿大上學的兒子,老是嚷嚷假期回國,兩大目的之一就是為吃(二是見同學),為了吃我們不在意的正宗中餐。

由“蘭州料理”說開去……

再說個國外和“蘭州料理”境遇相同的餐飲秘密。你知道嗎?國外大部分“日本料理”的老闆是中國人,道理相同,中國人深知口味與當地人相結合的重要性,更瞭解價格不能讓人望而卻步,最後形成了只剩個別曲高和寡的正宗日餐(日本工匠精神),其餘中式日餐遍地開花的局面。

正宗和推廣是矛盾的嗎?請說出你的看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