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羅馬的終結:《古典世界的戰爭》最後一役

“叛教者”尤利安指揮的斯特拉斯堡大捷成功的打敗了阿勒曼尼人,算是羅馬帝國的迴光返照…


​雖然,對歐洲古典文化感興趣的人不在少數,尤其是對希臘羅馬文化感興趣的。然而,這一時代以什麼標誌為終結,在大多數人的印象中都十分模糊。

對歐洲歷史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以希臘羅馬文化為主的“古典時期”接下來是所謂的“中世紀”,然後才是文藝復興、巴洛克等時期。中世紀和文藝復興的標誌,可以說十分明顯,然而古典時期和中世紀的分界,就不那麼明顯。

我們只能說,公元5世紀的蠻族入侵,開始給予奄奄一息的羅馬帝國最後一擊。這些蠻族大部分屬於日耳曼人,包括哥特人、朱特人、勃艮第人、法蘭克人、阿勒曼尼人、盎格魯人、撒克遜人、汪達爾人、蘇維匯人等,也包括少部分自東方而來的匈人、阿蘭人等。

古羅馬的終結:《古典世界的戰爭》最後一役

羅馬的敵對蠻族們

而這些蠻族的入侵,讓已經分裂過一次的羅馬帝國再次統一,公元357年的斯特拉斯堡戰役,樹立了了“叛教者”尤利安的威信,他開始建立巨城君士坦丁堡,為東羅馬帝國打下基礎。在西羅馬帝國滅亡後,東羅馬帝國又堅持了一千年。

尤利安,全名是弗拉維烏斯·克勞狄烏斯·尤利安努斯,信奉多神教,因此被後世基督徒稱為“叛教者”。

古羅馬的終結:《古典世界的戰爭》最後一役

十九世紀英國畫者Edward Armitage的作品《尤利安主持宗教會議》

​尤利安的父親與君士坦丁大帝是同父異母的兄弟,因此他即是君士坦丁大帝的侄子。但君士坦丁大帝末期,羅馬帝國因為混亂的家族關係導致分裂,帝國被一群名字幾乎相同但個性截然不同的皇室子弟瓜分,他們分別是:君士坦提烏斯二世、君士坦斯和君士坦丁二世。

古羅馬的終結:《古典世界的戰爭》最後一役

君士坦丁大帝

這幾個“君士坦”看誰也不順眼,互相殘殺,由於擔心帝國繼續分裂,“君士坦”家族的人就遭了秧,除了上面提到的那仨“君士坦”之外,剩下的就只有尤利安和他哥哥加盧斯。

​這哥倆沒有被殺,不是因為那仨“君士坦”良心發現,而是因為他們在自相殘殺的過程中,需要有人替他們打仗。

君士坦丁二世在進攻君士坦斯時死去,君士坦斯又被自己手下譁變的將軍馬格嫩提烏斯所殺,君士坦提烏斯二世去進攻馬格嫩提烏斯,讓加盧斯替他守衛帝國的東方。君士坦提烏斯二世打敗馬格嫩提烏斯後,藉口加盧斯“統治殘暴”而將他處決,不過誰知道是不是“鳥盡弓藏兔死狗烹”呢。

受到哥哥的牽連,尤利安也被下獄,差點小命不保。恰好這時候波斯人又打了過來,君士坦提烏斯想了想,還是同族血親可靠,於是重新啟用尤利安,讓他去平定日耳曼人的亂事。

此時,法蘭克人和阿勒曼尼人已經蹂躪了高盧很多年,因為“君士坦”三兄弟忙於內戰,根本沒時間去管這些所謂的“蠻子”。於是君士坦提烏斯給了尤利安一個頭銜:凱撒。

這時候,為了平衡權力,羅馬皇帝分成了“奧古斯都”和“凱撒”,簡單的說,就是“正皇帝”和“副皇帝”。

皇帝還分正副,這在皇權高度集中的中原王朝是不可思議的事。不過這一手大概在上世紀八十年代被“中原皇清國”給學去了,“正皇帝”張清安原是巴中縣農民,封同縣工人廖桂堂為“副皇帝”,並分封一干文臣武將,準備佔領巴中縣,並打算以縣城川劇團作為“皇宮”,誰料還沒出師,就被縣公安局給抓了……

閒話少說,咱們專表“副皇帝”尤利安。

古羅馬的終結:《古典世界的戰爭》最後一役

尤利安

這尤利安,雖然有著皇族血統,不過是學者出身,早年先接受阿里烏派神學家優西比烏斯的教育,後來又在小亞細亞學習新柏拉圖學派,還受教於以弗所的馬克西穆斯學習楊布里科斯的哲學。他被委任為“凱撒”的時候,還很年輕,一臉書生氣,不僅要面臨蠻族的嘲笑,還要面對自己人的不信服。

高盧地區人數最多的阿勒曼尼人將這個年輕書生毫不放在眼裡,他沒有打仗的經驗,甚至可能沒學過軍事理論,羅馬人中傳言,新任凱撒“連刀劍撞擊聲都沒聽過”——就算學過軍事理論又怎樣?一千年前東方那位將兵書背的滾瓜爛熟的書生趙括,還不是在經驗豐富的秦將白起手下全軍覆沒?——雖然阿勒曼尼人的國王克諾多馬略並不知道趙括是誰。

古羅馬的終結:《古典世界的戰爭》最後一役

阿勒曼尼人

於是阿勒曼尼人準備給尤利安一個教訓,集結了三萬五千大軍向羅馬軍團發起進攻。此時尤利安手下的羅馬部隊兵力匱乏、士氣低落、將領怯懦、後勤不暢,分析戰力決定向君士坦提烏斯二世求援。君士坦提烏斯派步兵統帥巴爾巴提奧帶領三萬人馬從米蘭出發,準備兩面夾擊,在斯特拉斯堡鉗形包圍阿勒曼尼人。

古羅馬的終結:《古典世界的戰爭》最後一役

羅馬軍團作戰示意圖

但不知是自大的巴爾巴提奧看不起尤利安,還是君士坦提烏斯本來就打算借刀殺人,當尤利安率領的一萬三千人即將和阿勒曼尼人接上火時,巴爾巴提奧的三萬大軍竟然掉頭回了米蘭。

也難怪日耳曼人能在高盧肆虐多年,就羅馬這將帥不和的狀態,兵力多麼佔優都打不贏。

於是,本來一場勢均力敵的戰鬥,變成了尤利安以少對多。

好在尤利安手下的將軍塞維魯忠心耿耿、經驗豐富。得知尤利安抗敵的決心後,塞維魯決定遵從尤利安的指揮,幫他帶好軍隊。

尤利安手下的軍隊,大部分是羅馬重裝步兵軍團,還有少量弓騎兵、騎射手與具甲騎兵。

古羅馬的終結:《古典世界的戰爭》最後一役

當時的羅馬士兵

此時,尤利安作為學者的天賦開始發揮作用,戰前,他發表了激動人心的演說,將羅馬士兵多年來一蹶不振的士氣重新激勵起來,戰士們用標槍撞擊著盾牌,慷慨激昂的要求出擊。

雖然部隊有著進攻的士氣,尤利安還是明確的判斷敵強我弱的形式,讓士氣高昂的軍團擺成密集的防守陣型。這是羅馬軍團對付日耳曼蠻族的常見戰術,即以弓箭、標槍等遠程火力先將對方實力消耗一輪,以減輕近身肉搏的壓力。

但此時羅馬士兵的士氣已高漲到無以復加,六百名具甲騎兵首先發動了進攻。但以阿勒曼尼人多年與羅馬軍團交戰的經驗,如此少數的騎兵去衝擊阿勒曼尼人的主力無疑送死。阿勒曼尼人首先嘲笑了尤利安軍事上的無知,然後輕易擊潰了羅馬具甲騎兵並陣斬指揮官,一時間,羅馬騎兵又回想起被阿勒曼尼人支配的恐懼,驚慌失措的往本陣逃跑。

在軍事中,先鋒失利是大忌,不僅會影響整支部隊的士氣,潰兵還會衝散自家的陣營。

淝水之戰中,苻堅下達的錯誤的“讓出戰場”的命令,被後軍誤認為“撤退”,再加上東晉奸細散佈謠言,說前軍已被擊潰,八十萬前秦大軍瞬間潰退。

此時尤利安的統帥天賦爆棚,他親自率二百名近衛騎兵到前方去安撫潰兵,重新組織作戰。而之前周密的安排也起了作用:步兵軍團那嚴密的陣型導致沒有被潰兵衝散,戰敗的具甲騎兵又重新被組織起來,編入步兵軍團中,繼續作戰。

古羅馬的終結:《古典世界的戰爭》最後一役

斯特拉斯堡戰役形勢圖

接下來,阿勒曼尼人受到了密集的標槍與鐵箭的打擊,並且面對羅馬人密集的盾牌陣,遭受到掩護在盾牌下鐵劍的砍殺。

儘管如此,阿勒曼尼人仗初戰勝利的士氣、人高馬大與蠻力,不斷地擠壓、撞擊著羅馬人的盾牌陣,妄圖將盾牌陣撕出一個缺口。尤利安和他的指揮官們沉著冷靜,不急於爭奪戰線上的得失,而是儘量減少士兵傷亡。

羅馬士兵一面用盾牌防禦,一面並不固守戰線,有序後撤。一段時間內,阿勒曼尼人甚至殺到了羅馬人的主帥區。尤利安在主帥區巋然不動,依然高唱戰歌鼓舞著士兵們。而且妄圖在側翼偷襲的阿勒曼尼人也在塞維魯的嚴陣以待下得不到空隙。兩軍展開了激烈的正面廝殺,將羅馬軍團的盾牌陣發揮到極致。

​漸漸地,阿勒曼尼人被挫掉了銳氣,看著羅馬人眼前自己同伴的屍體越疊越高,而敵人幾乎沒有什麼損失,當阿勒曼尼人發現羅馬軍團無論兩翼還是中央,都無法擊潰時,開始撤退。

古羅馬的終結:《古典世界的戰爭》最後一役

持盾羅馬步兵

士氣高漲的羅馬士兵立即追擊,阿勒曼尼人慌不擇路,竟然跳入水流最湍急的萊茵河中,大部分人被滔滔河水捲走,國王克諾多馬略被俘。

此戰的結果是,阿勒曼尼人丟下六千多具屍體,而羅馬人僅損失了二百多人和四名軍官,可謂一次前所未有的大勝利,史稱“斯特拉斯堡大捷”。隨後,尤利安一鼓作氣,擊潰法蘭克人,階段性的終結了高盧的蠻族入侵。自己也獲得了極大聲望,君士坦提烏斯死後,在眾人的擁立下,尤利安轉正,並不再設立“副皇帝”職位,成為羅馬帝國唯一的皇帝。

之後,尤利安東征波斯,擊敗薩珊王朝。然而,諸多的勝利,只能是羅馬帝國的迴光返照而已。也許是操勞過度,也許是天妒英才,這位年輕的皇帝在三十二歲時便已逝世,且沒有留下後代。羅馬帝國又陷入了皇位的輪番紛爭中,最後依然選擇東西分治的方式,帝國實力大大削弱。此後,阿勒曼尼人、哥特人等再次入侵,西羅馬帝國覆亡,只剩下名不副實的東羅馬帝國還在苦苦支撐,歐洲古典時期結束,中世紀正式開始。

古羅馬的終結:《古典世界的戰爭》最後一役

​本文部分內容由後浪圖書提供,上帝之鷹_5zn翻譯的《古典世界的戰爭》一書,特此感謝!

​​@影史志,提供高質量的文化、藝術、歷史、科技、影視內容,歡迎關注!

古羅馬的終結:《古典世界的戰爭》最後一役

古羅馬的終結:《古典世界的戰爭》最後一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