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百度、阿里三家公司,哪家最有可能先倒下?

很有可能是阿里爸爸。

所謂「成也蕭何敗也蕭何」,這是非常有哲理的一句話。一個人因為什麼因素而取得成功,往往也會因為同樣的因素而導致失敗。

1999年9月,馬雲帶領十八羅漢正式成立了阿里巴巴,口號是做全球和中國的批發貿易市場。一個公司發展怎麼樣,口號是很重要的,一定要高大上,絕不能Low.但實際上阿里巴巴一開始做的活兒絕對談不上高大上。

說白了就是一個B2B的業務,把供貨商和收貨商通過阿里巴巴的網站聯繫起來。那個時候誠信是一個大問題,所以阿里巴巴推出了一項重要服務叫「誠信通」。

其實很簡單,就是阿里給你做一個第三方認證,核驗一下你的營業執照,證明你是真實存在的。如果你想把貨賣到外國去,再給你做一下包裝,展示給老外看。這個看似很簡單粗曠的服務,在那個年代對企業的幫助是很大的,所以收費還挺貴,年費從幾千元到幾萬元不等。這就是阿里巴巴的第一桶金。

到2001年底,阿里巴巴註冊用戶數超越100萬。當然,這個過程說起來很簡單。但大家是怎麼知道你阿里巴巴的?肯定要花重金去造勢宣傳呀。這個錢從哪兒來呢?

阿里巴巴1999年9月成立,10月就拿到了500萬美元的風投,又過3個月就從軟銀孫正義那兒拿到了2000萬美元投資。這放在今天絕對是融資神話。以馬雲之前的身份,阿里巴巴也是一個剛成立的創業公司,即便加上蔡崇信的加持,也不可能在這麼短的時間內搞定這些投資。所以笨虎傾向於相信,這個時候阿里背後的神秘人物已經入局了。

那時候網易搜狐新浪紛紛上市,互聯網泡沫帶來的巨大利益已經被所有人意識到了。但阿里巴巴能有今天的地位,2003年淘寶的創立還是最重要的節點。

這標誌著阿里巴巴從B2B的業務轉向了C2C,也就是來到了我們這些普通消費者的身邊。有人說按當時的中國法律淘寶根本開不下去,這點笨虎倒不認同,因為當時中國已經有了eBay易趣,是比淘寶更早開始在國內做C2C的電商交易的。淘寶打贏eBay這一仗應該說還是很精彩的,有幾個重要原因。

一個是淘寶推出了阿里旺旺,讓買家和賣家能充分溝通。這點很重要,因為網購最重要的一個問題就是雙方都是素未謀面的陌生人,信任感比較低,阿里旺旺解決了一個溝通的問題,買之前先充分溝通,使客戶下單率大幅提高。

第二就是淘寶推出了評價體系。評價體系eBay也有,但是做的遠遠沒有淘寶那麼直接清晰,有星、鑽、皇冠這些讓買家一眼就能看的出來誰評價好誰評價差,這得益於淘寶團隊對中國市場和消費者更瞭解。而據說eBay那邊,每一個需求的改動都需要層層審批,最終要美國總部做決定。這就是一個本土創業公司面對一個機制僵化的國際大公司的時候要充分利用的優勢。

但是,笨虎認為阿里最關鍵的一步棋還是推出了支付寶,一下子就把買方的風險顧慮打消了。只有在買方收貨確認無誤之後支付寶才把錢轉給賣家,這種擔保交易的設計是非常先進的。當然說到支付寶,就會跟著一個疑問:它是如何在動了銀行體系奶酪的情況下生存下來的?因為我們知道第三方支付牌照、《非金融機構支付服務管理辦法》是2010年以後的事兒。這是一個監管遠遠滯後的領域,支付寶可以說在最初的幾年內就是非法的。馬雲自己也在達沃斯論壇說過,最初希望和銀行合作,但銀行不願意,覺得是“異想天開”;如果我們自己做,這種金融操作是違法的;但是不做,淘寶可能就做不下去。

當時他就跟下面的人說:如果有人因為支付寶進監獄,那就是他自己馬雲;他讓下面的人不要擔心,大膽去做。但我們知道馬雲從來沒有進過監獄,支付寶發展的也很好,後來還成立了螞蟻金服。這當然不只是幸運。如果你只是聽馬雲的演講,什麼“凡事皆有可能”、“要敢於行動”這些鬼話,也像他這樣去做的話,你可能就慘了。因為你只看到了馬雲和阿里巴巴成功的表面。

還記得2015年初,國家工商總局發佈了一個產品抽檢結果,各購物網站中淘寶的正品率最低,僅為37.25%。如果換作其它的企業,肯定要趕緊認錯公關拿出一個好的態度。但淘寶不,竟然直接在官微發表雄文,指名道姓怒懟工商總局的劉紅亮司長,說它的抽檢程序違規,在吹市場的黑哨。這個事兒顯示出阿里巴巴的底氣真的不是一般的硬。

不過中國有句古話叫「成也蕭何敗也蕭何」,這個典故來自於韓信的經歷。笨虎覺得這是非常有哲理的一句話,一個人因為什麼因素而取得成功,往往也會因為同樣的因素而導致失敗。

如果說2003年阿里巴巴創辦淘寶開始走向巔峰,2018年可能成為阿里命運中的另外一個轉折點。如果你對阿里股權結構的研究比較多,也很關注阿里近期的動向,這話就不難理解。

小提示:2015年12月,阿里巴巴集團收購了《南華早報》及旗下全部資產,你可以研究一下南華早報英文版近期的文章。

騰訊、百度、阿里三家公司,哪家最有可能先倒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