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十五歲的初三大兒談起孝順,這個00後孩子的說法讓我深思

我和十五歲的初三大兒談起孝順,這個00後孩子的說法讓我深思

真心媽媽前陣子和十五歲的大兒子聊了幾句“孝順”,這可能是十幾年來我們家第一次正面談到這個話題,孩子的一句話讓我深思,他說:“這都什麼時代了,還有人用這麼落後的詞?”

別拿孝順來評價我

跟孩子談起這個話題,是因為一件小事。

我跟孩子說,早晨送完他們上學,我要去趟醫院,大兒馬上警覺地問:“去醫院做什麼?”小兒也馬上問:“為什麼要去醫院?”

倆孩子這麼緊張媽媽,讓做媽媽的,小小感動和得意了一番。其實我不過是去醫院給他們奶奶開點藥而已。我把這件小事發到朋友圈,有好幾個朋友評價說:“倆孩子都這麼孝順,真幸福!”

孝順?我倒是真沒想過,也沒這麼期待過。這是我們家的禁忌詞,真心爸媽從來不用用這個詞來綁架孩子。

晚飯時聊天,我跟大兒說:“今天有人誇你們孝順呢,你怎麼看?”

大兒答:“這都什麼時代了,還有人用這麼落後的詞?”

小兒答:“要求孩子孝順,就是大人對孩子耍流氓!”

顯然,對於被評價說“孝順”,兩個孩子都拒絕且反感。

我和十五歲的初三大兒談起孝順,這個00後孩子的說法讓我深思

兩個很有愛的孩子,為什麼不喜歡被說“孝順”?

看到這兒,你可能會嚇一跳:我的天哪,這倆孩子,多叛逆,肯定不是“孝順”父母的娃!

他們是不“孝順”,因為從小到大,真心爸媽就沒給他們灌輸過這個詞和與這個詞相關的所有觀念。

但他們對爸爸媽媽都很有愛,而且隨著一天天長大,他們那種發自內心、深入特別細微的生活細節的愛,每每讓真心爸媽感動不已。

比如有一天晚飯,真心媽媽不小心把自己的筷子弄掉地上一根,還沒等我彎腰去撿,大兒已經把剛剛離桌的小兒的筷子遞到我手邊:“開心吃完了,媽媽你先用他的。”

再比如盤子裡有什麼好吃的,甭管是他們多愛吃的東西,都會留下一部分,你讓他吃,他會很自然地說:“我剛剛吃了好幾個了,媽媽/爸爸你吃。”

出門旅行,再舟車勞頓,自己的揹包、行李,都不會推給爸媽,還經常撿最重的那個箱子,自己拿上。

十幾歲了,和爸媽從來都是好好說話,不衝,不懟,更不吵架。

在他們看來,這都是很自然的事,和爸爸媽媽每天照顧他們沒什麼不同,一家人,不就是要這樣相親相愛的嗎?

我和十五歲的初三大兒談起孝順,這個00後孩子的說法讓我深思

別用“落後”的觀念,綁架你的孩子

真心爸媽之前寫過一篇文章,叫《別用淺薄的孝,侮辱高級的愛》。這次大兒和小兒的態度,又給了我一個新的啟發:

爸爸媽媽不但不能用淺薄的“孝順”觀念,侮辱親子之間深厚的愛意;同樣也不能用“孝順”這樣陳腐、落伍的觀念,去侮辱你00後孩子的智商和情商。

孩子們長在信息傳播如此發達的時代,他們聽到的、看到的,遠比爸爸媽媽小時候多得多,自然,他們也會運用他們的所知,建立起一套自己的認知體系,去認識和解釋自己身邊的世界,指導自己的行動。

比如,對孩子的“叛逆”,你的認知還停留在孩子要“聽話”上,而他們看到的,卻是每個孩子都是一個獨立的“自己”,要有個性、有自我;

對玩手機遊戲電腦遊戲,一些爸媽的認知還停留在“遊戲會讓孩子學壞”上,而孩子想跟你討論的卻是,優秀的遊戲,都有自己的世界觀;

對於親子關係,一些爸媽媽媽期待的是孩子對父母無條件的“孝順”,而孩子的理解卻是:你愛我,所以對我好,我也愛你,所以也對你好,這不是天經地義的事嗎?哪裡要用陳腐的“孝道”來綁架?

有一次,大兒子和我們談論起他一位被親子關係困擾到不行的遊戲夥伴,頗不認同地說:“唉,他父母的觀念太落後了,很難改變。”

做爸爸媽媽的,可能很難接受,自己有一天會被孩子用“落後”來評價,但事實上,知識在迭代,觀念在升級,總有一天,父母的認知,會落後於你的孩子,甚至這樣的事,在青春期孩子和父母的身上,已經發生了——當我們在孩子後面,大罵孩子“叛逆”時,說不定孩子心裡也在煩惱:“為什麼我有一對觀念如此落後、一點都不想進步、不想改變的父母呢?”

有人會把這種想象解釋為“代溝”,而真心爸媽會解釋為“成長”:

每一個孩子都在迅速成長,而並不是每一對父母,都要求自己不斷成長,有很多父母,在成年之後,就覺得自己一切都定型了,不需要繼續走向成熟,也不需要進步,更不可改變。

這就像走路,孩子在往前走,而你站在那兒,不但自己不走,還扯著孩子的後腿,孩子可不就想掙脫、想“叛逆”嗎?

我和十五歲的初三大兒談起孝順,這個00後孩子的說法讓我深思

愛孩子,但別要求他“孝順”你

回到孝順的話題,真心爸媽的觀點是,“愛孩子,但別要求他孝順你。”

你給孩子毫無保留、沒有任何條件的愛,孩子自然會給你同樣的愛,我想一對真正愛孩子的父母,是完全不需要擔心,等孩子成年、成家之後,會完全把父母拋到腦後的。

我有一位朋友,他父母是這樣的:

對兩個孩子都特別寵,孩子們小時候,他們照顧孩子照顧得心甘情願,從來不叫苦不叫累,也不要求孩子孝順,現在兩個孩子都成年、成家,不會像“孝順”孩子那樣噓寒問暖,有時候甚至還和爸媽嚷嚷幾句,但一家人都很喜歡假期聚在一起,吃好吃的,聊天,相處無礙,父母真有什麼需求,孩子們都會想“好不容易有事要用到我了,我趕緊去辦”。

恰恰是那種一直要求孩子“孝順”,用父母的種種艱難困苦向孩子“市恩”的父母,孩子一旦能夠擺脫你的控制,恐怕就再不願意呆在你的身邊,一切都“順”著你來了——當然,在你需要的時候,他也會照顧你,但這種出於“孝順”的照顧,比發自內心的愛的互動,品質真的不知道要低多少!

我有另一位朋友,他父母是這樣的:

孩子們小時候,他們對孩子很嚴厲,要求孩子幹這幹那,孩子們一成年,“孝順”的要求也馬上就來了,每年,我那位朋友都會因為各種各樣小到不能再小的事被批評幾回“不孝順”,搞得朋友很受傷——我做啥了,就被扣上這個大帽子?當然,他依然努力地“孝順”著,但卻很不喜歡回家,因為感受不到父母的“愛”。

兩種父母,兩種結果,你是想要哪一種呢?


真心爸媽(徐智明、高志宏):

我們是一對真實的爸爸媽媽,本科均畢業於北京大學,真心媽媽為中國傳媒大學博士。育有兩子,一個生於2002年,一個生於2006年。我們在這個專欄中所分享的,都是自己親身經驗、思考所得,所有文章均為原創,歡迎轉發分享、評論、討論、提問。(原創文章,未經許可,謝絕“轉載”)真心爸媽的育兒直播課程已經推出,請至千聊客戶端搜索“真心爸媽”。

真心爸媽已出版的育兒書:《育兒基本:找到好方法,輕鬆做爸媽》

養育是不控制孩子,也不懈怠自己。 《育兒基本》分享真心爸媽實現孩子自主生活、自主學習、自主閱讀、自主情感的基本教養法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