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南北朝時期宋朝名將薛安都?

勇敢堅強ygjq


薛安都是河東汾陰 (今山西萬榮縣)人,一開始是在北魏,後來投了奔南朝宋,之後又投北魏,最終在北魏去世,這生平也是沒誰了。

  薛安都自幼習武,果敢異常,尤為擅長騎射,而且非常喜歡結交江湖朋友,一開始在北魏領兵,以軍功升為雍州、秦州兩州都統。北魏的太平真君五年(444年),因為和魏東雍州刺史沮渠秉謀反被告發,投奔了宋文帝劉義隆。

  薛安都入宋之後,就主動向劉義隆請纓,請求轉戰於河陝一帶宋魏邊境地區,到了劉義隆的兒子劉駿鎮守襄陽,薛安都被任為北弘農(治所在今河南陝縣)太守,守著宋魏軍事對峙的最前沿。

  宋文帝元嘉二十七年(450年),宋發大軍,分兵東西兩路大軍北伐,北魏太武帝拓跋燾也發兵反擊,雙方展開了決定存亡的大戰。宋東路軍由王玄謨率領,為北伐主力,進攻滑臺(今河南滑縣),薛安都則被隨王劉誕任為建武將軍,率步騎為前軍,隨建成將軍、後軍中兵參軍柳元景所統領的兩路軍進軍關陝,策應東路軍主力北伐。

  薛安都等部宋軍進圍陝城,魏守軍以城臨黃河,據險固守,宋軍頻攻不下。而魏軍又是出動輕騎挑戰,又是譴突騎襲營,“宋軍患之”。薛安都對這種被動戰局尤為“怒甚。乃脫兜婺,解所帶鎧,唯著絳衲兩當衫,馬亦去具裝,馳入賊陣。猛氣咆勃,所向無前,當其鋒者無不應刃而倒。如是者數四。每入,眾無不披靡。”到了魏軍列陣於城外,宋軍亦列陣對之。薛安都與宋將崔方平誓曰:“今勍敵在前,堅城在後,是吾取死之日。卿若不進,我當斬卿,我若不進,卿當斬我也。”然後“橫矛直前,殺傷者甚多。流血凝肘。矛折,易之復入。”

從早一直打到晚上,將魏軍打得大敗,俘虜2千餘人,乘勝收復了陝城和潼關。但是此時的東線宋軍主力王玄謨戰敗,宋文帝擔心西線孤軍深入有閃失,所以就召柳元景、薛安都等班師回朝。這一戰戰雖然沒有什麼功績,但是薛安都的作戰勇猛,深深為眾將所折服。

  宋文帝元嘉三十年(453年),太子劉劭殺了其父劉義隆,登基為帝。薛安都領馬軍與柳元景一道隨劉駿討伐劉劭。到了劉駿在新亭(今江蘇江寧縣南)即位為孝武帝,乃任薛安都為右領軍將軍。薛安都率其所領馬軍為前鋒,一直攻入劉劭殿庭,事平之後,以功進封南鄉縣男。

  宋孝武帝孝建元年(454年),宋丞相南譙王劉義宣、車騎將軍臧質和司州刺史魯爽謀反。薛安都奉孝武帝命討伐,與魯爽軍遇,“躍馬大呼,直往刺之,魯爽應手例。”魯爽平素勇武異常,人稱萬人敵,薛安都單騎直入其軍陣,斬之而返。時人皆謂其勇即關羽之靳顏良,亦不能之相比。薛安都因此功又進爵為南鄉縣侯。接著薛安都又率軍前往梁山,協助王玄謨擊潰劉義宣、臧質的叛軍。事後,以功升太子右衛率。

  宋景和元年(465年),宋的徐州刺史劉旭投降北魏,前廢帝劉子業遂任薛安都為平北將軍、徐州刺史,鎮守彭城。同年,宋湘東王劉彧殺劉子業自立,是為宋明帝。天下州郡不服,擁立劉子業弟晉安王劉子勳為帝,薛安都亦舉徐州兵響應劉子勳。劉子勳兵敗,薛安都率軍歸順朝廷。因為懼怕宋明帝治罪,所以又請降於魏。魏獻文帝拓跋弘採訥群臣的建議,授薛安都為鎮南大將軍、徐州刺史、並賜爵河東公。

  北魏獻文帝皇興二年(468年),薛安都入朝覲見。北魏獻文帝禮待其如上賓,其子侄和部從們皆得以封侯,併為其興造豪華宅第,給予豐厚的財物。

  皇興三年(469年),薛安都病逝後,北魏朝廷還贈他假黃鉞、秦州刺史、河東王,諡康。

結局還不錯,傳奇的一生。


林夢佳期聊歷史


薛安都河東汾陰人,早年因為人豪爽,善於結交,家中兄長怕他惹禍連累家人,便與他分家而立,薛安都隻身離家,去到北魏投軍,因其驍勇善戰, 屢屢戰功,升任為雍州,秦州都統,有了一些成就後,他有一些想法,人生目標有了新的定位。444年,他參與雍州刺史沮渠秉謀反,失敗投降劉宋文帝。投宋後,他憑著勇猛轉戰各地,任命為北弘太守。

元嘉二十七年,他奉命北伐,任命為建武將軍,領軍馬策應東路軍主力和北魏展開了一次決戰,攻打陝城時,北魏軍依據險地勢,令薛安都久攻不下,他心中焦急,形勢對自己越來越不利,竟敢直衝入陣,猛烈衝殺魏軍,與同軍將領互勵,即使戰死也決不退後,若我後退,你可殺我,你後退我可殺你,就這樣從天明一直戰至天黑,竟然打敗魏軍,收復失地,這一戰,薛安都名聲大振,另一邊,東路軍失利,已無勝算,宋文帝只好收兵回朝。

元嘉三十年,太子劉劭當皇帝心切,可宋文帝身體又很好,只得強行上任,薛安都隨劉駿起兵討代劉劭,攻入皇宮,劉駿上任稱號孝武帝,薛安都有功升為右將軍。

454年,南譙王劉義宣,車騎將軍藏質,司州刺廠史魯爽聯合造反,薛安都奉命平叛,這個魯爽也是一員猛將,竟被薛安都單騎直入陣中,將魯爽斬於馬下,可見他是多勇猛,再建奇功,升太子右衛率。

景和元年,465年,徐州刺史投降北魏,薛安都任平北將軍,鎮守彭城。後來湘東王劉彧奪位稱宋明帝,國內一些勢力不服,以劉子勳為首,薛安都起兵響應討伐,但兵敗逃亡,再次投到他第一個老闆北魏,魏文帝沒有拒絕他,薛安都這匹好馬吃了回頭草,而且得到了豐厚的賞賜,包括他的部下都得到了賞賜,以後的人生算是一個不錯的結局,他幾易其主,老闆仍然接收他,說明薛安都不是不忠不義之人,必定有其深層的原因。


史過長河


題主,不知道需要知道薛安都的生平還是對他的評價,如果是前者,那麼百度百科和維基百科就有相當篇幅的介紹,若是想從正史中去了解,作為南北史,宋魏書這四本史書都有傳記的人物,想了解薛安都也並非難事。

如果是問對於薛安都此人的評價,那麼在此且抒淺見。

看薛安都,首先看其出身,《宋書》記載“薛安都,河東汾陰人也。世為強族,同姓有三千家。父廣,為宗豪,高祖定關、 河,以為上黨太守。”《魏書》記載“薛安都,字休達,河東汾陰人也。父廣,司馬德宗上黨太守。”我們可以得悉的是,薛安都是河東薛氏子弟,家族勢力強大,這點很容易便得到印證,河東薛氏自晉以來,便在河東有相當的影響力,天下大亂之際,薛氏保持了在河東的地位,雖然歸附相關的政權,但是從未完全被掌控,《魏書薛辯傳》相關記載便是一種有力明證,“父強,復代領部落,而祖、落子孫微劣,強遂總攝三營。善綏撫,為民所歸。歷石武、苻堅,常憑河自固。仕姚興為鎮東將軍,入為尚書。強卒,辯復襲統其營,為興尚書郎、建威將軍、河北太守。辯稍驕傲,頗失民心。劉裕平姚泓,辯舉營降裕,司馬德宗拜為寧朔將軍、平陽太守。及裕失長安,辯來歸國,仍立功於河際。太宗授平西將軍、雍州刺史,賜爵汾陰侯。泰常七年卒於位,年四十四。”

河東薛氏在南北爭霸中的抉擇耐人尋味,除了上述的薛辯,他的族人薛謹也是在劉裕伐秦時歸降,後又投奔北魏,而薛安都之父薛廣作為薛氏豪強,在劉裕伐秦時也接受了其官職,只是劉裕勢力太快被驅逐出河東地區,導致薛氏不得已重新選擇新的東家,此時的拓跋氏北魏勢力強盛,乃是北方第一強大勢力,薛安都為北魏效力,便也在情理之中了。

公元444年(南朝宋元嘉二十一年,北魏太平真君五年),薛安都做出了命運中的第一次重要抉擇,起兵反魏,宋書言薛安都為北魏雍、秦二州都統,而魏書則不載其職,更重要的是兩書對於薛安都南奔的緣由有了極大分歧,宋書稱薛安都“與宗人薛永宗起義,永宗營汾曲, 安都襲得弘農。會北地人蓋吳起兵,遂連衡相應。燾自率眾擊永宗,滅其族,進擊 蓋吳。安都料眾寡不敵,率壯士辛靈度等,棄弘農歸國。”而魏書則稱“真君五年,與東雍州刺史沮渠康謀逆,事發,奔於劉義隆。”

此處薛安都究竟是因與沮渠康(沮渠秉)謀反失敗而南歸,還是與薛永宗聯合蓋吳而南歸呢?《資治通鑑》中載元嘉二十二年,薛永宗響應蓋吳起兵,於次年即公元446年被平定,而薛安都投奔了南朝宋。司馬光之見大抵與宋書吻合,只是時間上有所不同,而司馬光對於蓋吳、薛永宗起義與《魏書》所載時間基本吻合。可見司馬光對於薛永宗起兵與薛安都南奔結合了魏書與宋書,《建康實錄》亦載“英(當為蓋吳誤)為都督關隴諸軍事、安西將軍、雍州刺史,後魏破之,死。其將河東薛安都棄眾南之國。”綜上而言,似薛安都響應薛永宗,蓋吳失敗,南奔宋國更為可取。

歸宋以後,薛安都表現也頗為活躍,作為河東豪族,他可以號召北方之人,討伐北魏,薛氏在河東頗有影響力,這也是薛安都在早期對於南朝宋的作用,可惜蓋吳起義終究失敗,薛安都也只能歸守襄陽。

是金子總會發光,元嘉二十七年,在王玄謨的慫恿下,宋文帝劉義隆發起了聲勢浩大的元嘉北伐。元嘉北伐的結果是失敗的,在此不再贅述,但是柳元景一路的表現,可謂相當亮眼。而薛安都便是屬於柳元景這一路軍中。

《資治通鑑》載“元景使薛安都、尹顯祖先引兵就龐法起等於陝,元景於後督租。陝城險固,諸軍攻之不拔。魏洛州刺史張是連提帥眾二萬度崤救陝,安都等與戰於城南。魏人縱突騎,諸軍不能敵;安都怒,脫兜鍪,解鎧,唯著絳納兩當衫,馬亦去具裝,嗔目橫矛,單騎突陳,所向無前,魏人夾射不能中。如是數四,殺傷不可勝數。會日暮,別將魯元保引兵自函谷關至,魏兵乃退。元景遣軍副柳元怙將步騎二千救安都等,夜至,魏人不之知。明日,安都等陳於城西南。曾方平謂安都曰:“今敵在前,堅城在後,是吾取死之日。卿若不進,我當斬卿;我若不進,卿當斬我也!”安都曰:“善,卿言是也!”遂合戰。元怙引兵自南門鼓譟直出,旌旗甚盛,魏眾驚駭。安都挺身奮擊,流血凝肘,矛折,易之更入,諸軍齊奮。自旦至日昃,魏眾大潰,斬張是連提及將卒三千餘級,其餘赴河塹死者甚眾,生降二千餘人。”

真的太勇猛了!單槍匹馬,不著盔甲,來回衝擊,這位勇將的勇悍顯露無遺,在柳元景退兵之時,薛安都也作為斷後大將,以上的作為,用一句猛將來形容,再適合不過了。

此後劉劭弒父稱帝,劉駿討伐劉劭,薛安都追隨劉駿,痛罵賊將皇甫安民等人,又一人之力嚇退了賊眾數百人,更加坐實了猛將的評價。

接下來史書對於他的記載就很有意思了,他的堂弟薛道生因為犯罪被秣陵令庾淑之鞭打,薛安都聞訊大怒,也不多想,就帶著一群小弟準備去殺了庾淑之,中途遇上了柳元景,在柳元景的勸說下,終於停止了衝動行為,接著,因為“憚直”(嚴正剛直)被免官。

這件事,看似一件小事,事實上正是暴露了薛安都的致命缺點,政治智商極為低下,作為北來降人,本就身處嫌疑之地,竟然還如此不加思考,在政治上也一如戰場上的強硬作風,對於上意和官場規則可謂是一竅不通,這也為其悲劇埋下了伏筆。

不過,薛安都的悲劇還未到來,而他的輝煌戰績卻要出場了,那便是在平定劉義宣之亂時,陣斬魯爽的事蹟了。

這一戰績讀來令人振奮精神,縱使千載之後,也願意拊掌大笑,讚一聲薛安都,真猛士也!

《宋書》載“爽自與腹心壯騎繼後。譚金先薄之,不能入,安都 望見爽,便躍馬大呼,直往刺之,應手而倒,左右範雙斬爽首。爽累世梟猛,生習戰陳,鹹雲萬人敵。安都單騎直入,斬之而反,時人皆雲關羽之斬顏良,不是過也。”薛安都斬魯爽,真是歷史上斬將的教科書,尤其是敵人有萬人敵之稱,更加可以想見薛安都當時是何等威武無敵!

此後薛安都參與平定劉義宣,討伐群賊之事雖然精彩,但比起斬魯爽,讀來卻讓人覺得索然無味了,只是有一點,可以加以注意,“太子左衛率十年,終世祖世不轉。”薛安都做了十年太子左衛率,未曾轉任其他官職,他滿足嗎?想想在戰場上英勇無敵的薛大將軍,我想他的內心也一定相當憋屈。

機會終於來了,劉駿死了,而他的兒子劉子業繼位,薛安都迎來了官職上的變化,“前廢帝即位,遷右衛將軍,加給事中。永光元年,出為使持節、督兗州諸軍事、 前將軍、兗州刺史。景和元年,代義陽王昶督徐州豫州之梁郡諸軍事、平北將軍、 徐州刺史。”薛安都終於成為了鎮守一方的大員,可謂是一舉洗清了十年來的憋屈心情,然而好景不長,劉子業被殺,其叔劉彧稱帝,並封薛安都為安北將軍,加鼓吹一部。薛安都拒不受命,而是歸順了劉子業之弟劉子勳的尋陽政權。

薛安都這一選擇是有考量的,劉子勳乃先帝劉子業之弟,孝武皇帝劉駿之子,而且劉宋有一件有趣的事,宋文帝劉義隆並非太子,卻以第三子身份最後入主建康,宋孝武帝劉駿亦是第三子,也做了皇帝,而劉子勳正是劉駿第三子,甚至因此被兄長劉子業猜忌而起兵反抗。

也就是說,在反抗暴君劉子業一事上,劉子勳佔得先手,而法理上也處於上風,更不用說大部分官員都表示歸順其尋陽政權,在勢力上也遠遠超過了劉彧的建康政權,似乎攻下建康不過是時間問題,因此薛安都選擇劉子勳也在情理之中了。

事實是劉彧軍確實連吃敗仗,派出的官員甚至主動歸順劉子勳,劉彧自己都是惶恐不安,幸好蕭道成、沈攸之、劉勔、張興世等人奮勇,而蔡興宗也在中樞穩定人心,竟然改寫了不利戰局,將尋陽政權的將領一一平定。

此時的薛安都坐不住了,他終究是服軟了,此前他本是有機會的,但是在起兵對抗劉彧軍的過程中,他政治上的又一短板也暴露了,“靈越答曰:“薛公舉兵淮北,威震天下,不能專任智勇,委付子侄,致敗之由,實在於此。然事之始末,備皆參豫,人生歸於一死,實無面求活。”傅靈越之言不可謂不實在,勇猛的薛安都對於軍事幾乎都委任給了侄子薛索兒,可惜薛索兒實在不是大將之材,軍糧不繼,掠劫百姓,更加被建康軍打得節節敗退,師喪身死。

薛安都敗了,他上書告罪,請求饒恕,劉彧此人對於臣子大致還算寬厚,接受了他的投降,只是好不容易取勝,劉彧也想在這位猛將面前耀武揚威,派出張永、沈攸之等人以重兵受降,蔡興宗不愧是明智之人,興宗曰:“安都遣使歸順,此誠不虛。今宜撫之以和,即安所蒞,不過須單使及咫尺書耳。若以重兵迎之,勢必疑懼,或能招引北虜,為患不測。叛臣釁重,必宜翦戮,則比者所宥,亦已弘矣。況安都外據強地,密邇邊關,考之國計,憂宜馴養。如其遂叛,將生旰食之憂。彭城險固,兵強將勇,圍之既難,攻不可拔,疆塞之虞,二三宜慮,臣為朝廷憂之。”他這段話幾乎是對於將來局勢的預言。

薛安都本就有恐懼之心,政治智商又低下,做事往往欠缺考慮,在重兵壓境的恐懼之下,選擇了歸順北魏,北魏“乃遣鎮東大將軍、博陵公尉元, 城陽公孔伯恭等率騎一萬赴之。拜安都使持節、散騎常侍,都督徐、南、北兗、青、 冀五州、豫州之梁郡諸軍事,鎮南大將軍,徐州刺史,賜爵河東公。”

此時的薛安都已經不是當年投宋之時的小人物了,而是名揚兩國的勇將,只是他的窘迫局面,比諸當年,卻只怕更加不如,《魏書》載“都以事窘歸國,元等既入彭城,安都乃中悔,謀圖元等,欲還以城叛。會元 知之,遂不果發。安都因重貨元等,委罪於女婿裴祖隆,元乃殺祖隆而隱安都謀。”這是他最後的掙扎了,只是搞陰謀這一套,他只是下下手,離開了戰場廝殺,這位薛將軍再也沒有了當年的銳氣。

皇興二年,與畢眾敬朝於京師,大見禮重。子侄群從並處上客,皆封侯,至於 門生無不收敘焉。又為起第宅,館宇崇麗,資給甚厚。三年卒。贈本將軍、秦州刺 史、河東王,諡曰康。

以上這段話就是薛安都的結局,對於他的一生來說,這個結局太過平淡,也太過憋屈了。從北朝南奔,又由南朝投北,他不是一個忠心耿耿之人,更稱不上有智慧,但是我們如果再看南北朝歷史,相信都不會忘了這個勇猛無匹,能斬萬人敵的勇將——薛安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