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二代的鄉愁,每年回家一次,只爲柴鍋里幾家搭夥做的一頓飯


記憶裡的那個成長年代,好像每一頓飯人們都特別知道要吃什麼,因為你別無選擇。家家戶戶都是這樣,一茬一茬的孩子吃著這樣的飯食長大,所以說這樣的鄉土飯堪稱經典。今天好友打來電話問道吃羊肉了沒?這才記起老家有“吃伏羊”的鄉俗。

老家一年過去一半了,恰恰又是一年裡氣候最炎熱的時段。老家的人們像過年一樣,殺豬宰羊,吃肉包子喝羊湯放鞭炮,慶祝安然度過一年之半。

每到這一天,家家戶戶或者煮羊肉湯,或者燉羊肉,或者包羊肉水餃,總之都要吃羊。

有的是去集市上買羊肉、羊下水,更多的是買一隻羊來宰殺。黑山羊一般都選用七八十斤重的,單獨一家宰殺一隻吃不了,就幾家合夥。

“左鄰右舍十家八家聚在一起,揀二三年生的公羊,眾人齊上陣,宰殺後上鍋煮了。把肉切碎,上秤稱,按預報的份額均勻分開,再勻湯,各家的晚飯就是這盆美味的羊肉湯。

隆重的半年慶,以“吃羊肉”為中心主題,家人相聚,殺羊支鍋煮肉,喝酒吃肉飲羊湯,吃福羊,解大暑,祈求明目。名副其實的“吃羊肉解大暑”了。

除此之外, 我們還會有規模盛大的廟會,像過年一樣熱鬧。有各種商品交易,還有民間演出活動,主題包括求雨的內容。這或許就是鄉愁,就是吸引我每年回家一次的理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