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越“无私”,孩子越难幸福

01

最近,演员朱雨辰上了热搜,因为他带妈妈参加一档综艺。

朱雨辰的妈妈在节目上荡气回肠地发表了一番“宠子宣言”,她说:“我是用自己的生命去对待儿子的,我完全没有自我”。

妈妈越“无私”,孩子越难幸福

朱妈妈的伟大当然不是只停留在豪言壮语上,她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凌晨四点起床给儿子煮梨汤,一煮就是十年;片场拍戏,朱妈妈会进剧组洗衣服做饭;会手抄儿子发的微博,甚至连短信都要抄在本子上;送朱雨辰上大学,担心墙上的爬山虎有虫子,想拿开水烫死爬山虎……

关于自己的价值,她的定义是:“ 我在家里的位置就是,我顶两个菲佣啊! ”

妈妈越“无私”,孩子越难幸福

还有一次,朱妈妈炒了盆鸡毛菜,北京大冬天鸡毛菜不好买,她自己舍不得吃,全留给儿子吃。

但偏偏儿子并不想吃。

朱妈妈就急了,开始给儿子亲情绑架了:儿啊,你看妈妈为了给你做鸡毛菜,手都裂口了啊。

妈妈越“无私”,孩子越难幸福

统计了一下,从2010年到2018年,朱雨辰参加综艺,至少三次提起

“妈妈的爱让他压力很大”。

妈妈越“无私”,孩子越难幸福

他试过反抗,但妈妈会使用苦肉计,让他很难过。反抗的过程太痛苦,连朱雨辰的姐姐和爸爸都很为难,左边心疼妈妈,右边心疼朱雨辰。

妈妈越“无私”,孩子越难幸福

后来朱雨辰由反抗变成了接纳,他形容是把自己变成一只桶。

“为什么要去接纳呢,你本来已经那么累了?没事儿,这是因为爱。”

朱雨辰这句话看得人心酸。显然,他的接纳,不是治愈,而是放弃治疗了。

妈妈越“无私”,孩子越难幸福

对于儿子的痛苦,朱妈妈选择了无视。

朱妈妈自称贤妻良母,用生命去爱儿子,觉得一切都是为了儿子好,但是其实儿子并不想要这样一个不“自私”的妈妈。

02

曾听人讲过一个老张头的故事。

老张头是村里出了名的老好人,年轻的时候娶过媳妇,也有了孩子。

但是老张头的母亲总是嫌弃儿媳妇吃的太多了、不干活,喜欢在两口子面前挑拨离间。

婆媳总是在吵架,街坊邻居都知道。

老张头是个耳根子软的,听信了母亲的话,打了媳妇。

他媳妇也是个暴脾气的人,二话不说带着孩子跑了,从此再没了音信。

方圆百里都知道老张头有个厉害、挑剔、霸道的母亲,再没人给老张头说亲。

“我能给我妈养老送终,但是谁给我养老送终啊,我就是孤家寡人啊。”

妈妈越“无私”,孩子越难幸福

妈妈对孩子没有边界的爱,是教育孩子中的大忌,害了孩子,也害了自己。

有的妈妈在生活中表现为:强烈的主见,以自我为中心,以自己的意愿来强制别人的行动,忘了留一点温情给自己。

有时候我们会发现一些很有趣的现象,这样妈妈会培养出同样性格的女儿,但是却会培养出弱势的“妈宝男”。

对于这种情况,奥地利著名心理学家阿德勒有个精彩的论述,“假如母亲较富于权威性,整天对着家里其他人唠叨,女孩子们可能模仿她,变得刻薄好挑剔;男孩子则始终站在防御的地位,怕受批评,尽量寻找机会表现他们的恭顺。”

03

有的妈妈可能会说,我没有像朱雨辰的妈妈一样逼着孩子、更没有事事干预孩子。

但是要知道,像朱雨辰妈妈那种情况还是少数,更多时候,妈妈没有边界的爱将会以更加温和的方式来干预孩子,不知不觉中伤害了孩子。

妈妈越“无私”,孩子越难幸福

比如,孩子想穿黑色的衣服,但是妈妈想让孩子穿红色的,就会反复问孩子:“你真的想穿黑色吗?妈妈觉得黑色一点都不好看,妈妈觉得红色好看。”

孩子不想和妈妈再多纠缠,就会放弃自己的选择,选择妈妈喜欢的。

这种隐形的干预比显形的强势更加可怕。

显形强势一般都是:你必须怎么样怎么样。

而隐形干预通常喜欢用爱的名义来绑架:妈妈这样做都是为了你好,是因为爱你才管你的。

美国心理学家弗洛姆说:“婴儿无论从身体还是心理上都需要母亲的无条件的爱和关怀。母亲的作用是给予孩子一种生活上的安全感。”

作为妈妈,更多的应该是用关爱、柔软、细致、温暖去丰富孩子的心灵、激发他的情感发展。

该管教孩子的时候,可以严厉、坚定,但必须是建立在尊重、理解和与孩子良好沟通的基础上,而不是强势地命令、控制孩子。

04

一个聪明的妈妈,总是会给父亲机会,让孩子随时感到爸爸的存在,让爸爸承担他应尽的责任。

对于生活中的一些小事,妈妈们不妨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让孩子自己选择喜欢穿的衣服、想吃的零食,这种小事我们真的没有必要去管太多。

同时要对孩子亮出我们的底线,制定一些他必须遵守的规则:不准在没有告知父母的情况下出门玩耍,去哪玩了提前给父母打个招呼;不准随便拿父母包里的钱等等。

小事该放则放,对待大事一定要守住底线。

妈妈们要放下高高在上的姿态,学会“示弱”。

你们是否发现孩子们已经长大,而自己在慢慢变老。

妈妈越“无私”,孩子越难幸福

那就学会对孩子说哪些是你不会的,期望孩子能在这些方面给予你们指导和帮助。

这会是一个很奇妙的过程,你从中体会到了被孩子照顾的亲密感,也能让孩子体会他的“成人”感。何乐而不为呢?

放下对孩子的担心,让孩子学会独立完成一件事。从小事做起,放手让孩子亲身尝试,这会是很好的培养孩子能力的机会。

如果你也是一位没有界限感的妈妈,就需要控制一下了,对孩子和伴侣少一点管制,对自己的情绪多一点控制,对自己多一点关注,不断充实、提升自我。

孩子偶尔的一次“创新”,可能在妈妈眼中是故意捣乱,无意间抹杀了孩子的创新思维、抹杀了孩子的小小成就感。

妈妈越“无私”,孩子越难幸福

在每个有孩子的家庭,爸爸妈妈都应该有各自的角色,然而有些妈妈却用没有边界的爱来限制孩子,打破了父母孩子之间的平衡“三角关系”,不仅累坏了自己,还不利于孩子成长。

其实,妈妈就像一阵风,那么你是凌厉的北风,还是温柔的南风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