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險到底是不是騙人的?

白小胡


有書君特別能理解為什麼有那麼多人認為保險是騙人的。


因為提起做保險,有書君就想到二十年前給女兒做的那份成長險,同事的親戚是保險公司業務員,在她的介紹下給女兒做的這份保險,至今保費已達4w,中間只得到一次1k的收益。這份保險一點意義都沒有,當時卻因為業務員的極力推薦稀裡糊塗就簽了合同。


1、做保險體驗感差且缺乏經濟實力持續投保


做保險不像買水果,可以嘗一口,看看甜不甜水分足不足;不像買毛巾,可以摸一摸,體驗柔軟性……我們把錢送給保險公司後,常常如石沉大海。只有在發生風險造成較大損失的時候,保險才有存在的價值。


如今國人普遍工資水平雖然已經逐年上升,溫飽問題基本解決,但是由於房價一直不停地攀升,孩子的教育花費也是逐年遞增,多數人的收入還只能解決眼前的住房和教育問題,難有多餘的經費拿來買保險。



有書君給孩子和母親相繼做了保險後,每年要交三千多元的保費。在那些年裡,囊中羞澀的有書君日子更顯得捉襟見肘。


沒有人能提前預知,明天和不幸,哪一個會先到。沒有人會在沒有體驗時就願意相信自己會遭遇風險或者重疾。這種看不見的回報,缺乏體驗感,所以一般人不認為保險對自己有什麼意義。


沒有經濟後盾的支撐,購買的還是一份也許用不到的東西,理所當然地導致人們排斥保險。另外,有些投保人會因為無力續保而退保,使本金造成更大損失,這更導致了人們厭惡保險。


2、盲目投保後,看不到收益


我們為女兒做的那份保險,因為業務員的極力推薦,我們對於保單上覆雜的條例以及密密麻麻的數據看都沒看就簽了單。直到多年後,別的業務員告訴我們這個險種的確不划算,才徹底明白自己當時到底有多糊塗。。


有書君因為母親體質較差,後來也給母親做了一份醫療保險。然而,在做保險後的10年裡,母親雖然小毛小病不斷,卻從不去醫院住院治療,一直到她離世。母親成功避免了體驗保險的好處讓有書君對保險更加失望。



保險是用錢換取一份保障,一般的醫保或重疾保險,平平安安的情況下是沒有或者很少獲益的。很多人因為看不到收益,肯定會跟有書君同樣有受騙的感覺。


3、保險業務員素質參差不齊


保險行業門檻低造成了業務員素質良莠不齊,使得整個保險業的口碑很差。


保險行業真的是隻求業績,不擇手段的行業。很多業務員求你做保險的時候是一副樣子,確定你不買保險後就馬上變成另外一副樣子;有的業務員只把條款中的好處說得天花亂墜,而把險種的弊端隱瞞或是不做解釋……


當年那個業務員就是沒有把條款跟我們說清楚,我們只是把每年保費的承受力作為投保的主要依據,看到多年後的收益貌似還不錯就盲目相信了她的推薦。其實質上,遙遙無期的收益算起來比銀行利息還要少。


去年發生的一件事情,讓我對業務員的素質有了更深刻的體驗。那天我接到保險公司的電話,說只要家裡有保單就可以參加過這次活動,活動結束後贈送禮品。我帶上保單參加了這個活動,業務員對我特別熱情,很快我們就姐妹相稱。



原先我不知道所謂的活動就是推廣理財產品,我因為即將裝修沒有購買其產品,眼見得剛剛還滿面笑容的她突然冷若冰霜,變臉速度堪比川劇演員,說好的禮品也免了……


雖然說保險業在中國早已不是什麼新興的行業了,幾乎每個家庭都有做過某種保險,為孩子的成長、為老人的醫療,為自己的愛車……因為以上原因,所以還是有很多人認為保險是騙人的。


我認為,想要扭轉人們的這種認識,要從業務員的素質、險種的設計等方面多做一些改善,讓人們真正能從保險中獲益,遇到疾病或者風險後因為保險公司的幫助而順利度過難關,從而從心底信任保險。


譚笑在《保險是怎麼樣騙人的和並不騙人的保險》中這樣說:

保險推銷員在許多人眼裡是死纏爛打、令人厭惡的角色,但你不得不承認,保險是個讓人又愛又恨的東西——在你一帆風順的日子裡,保險似乎是個浪費錢的玩意兒,而在你禍不單行的時候,保險可能就是你的救命稻草。


有書課堂


我來說說吧!

首先說明一下我沒賣過保險,也不是賣保險滴。

看到這麼多人說保險騙人,我感覺到這是國人的悲哀,說明國人缺乏基本的金融知識,凡是說保險是騙人的,你們認真學習過金融,或者保險知識麼?

第一點,首先保險公司是要賺錢的,你開家保險公司不賺錢開來幹嘛?

第二點,保險公司賺什麼錢?一般怎麼賺錢?這些你要搞懂。每一種險種都是經過精算師計算過了,現在科技發達,保險公司手上收集到大量的數據,出險率是多少沒有人比他們更清楚,他們基本是穩賺不賠的。

那很多人問分紅型的保險以後都可以拿回本金,那保險公司從那裡賺錢?哪裡有錢分紅給你?馬雲淘寶從哪裡賺錢?微信從哪裡賺錢?淘寶每天成交60-160億,錢不是立即支付給商家的。錢會停留在淘寶賬號7天左右,也就是說淘寶賬戶隨時都有1千億的現金,這可以說是一家巨大的銀行。微信有微信支付,微信轉賬,微信錢包,哪怕這些錢停留在微信公司賬戶8個小時都是幾十個億。有這麼龐大的現金在手賺錢是問題嗎?保險公司同樣如此

第三,保險合同的格式條款都通過保監理會審核的。保險公司都是龐然大物,實力足夠,否則大家都會擔心保險無法賠付。但保險公司大了,我們小民可能存在維權困難,所以有了保監會,專門管著他們。

第四,賠付問題。

保險公司賣的就是一張紙,可以說保險行業是僅僅次於銀行業賺錢的行業,保險公司不兌現承諾後果很嚴重。所以保險公司基本上不怕賠付,就怕沒人買。這就跟體育彩票一樣,中獎支付出去的永遠只有50%,你見過中了不兌獎的合法彩票嗎?大家有見過我們的汽車險什麼時候沒有賠付過?

第五,免責問題

車險明顯的免責條款,酒駕,吸毒,自殺,騙保大家都知道這些都不理賠的。明知醉酒開車出事,你是保險公司老闆你會去賠這樣的客戶嗎?所以存在了免責條款。其他所有保險同樣也有免責條款,保險公司也怕惡性騙保。所以你一定要弄懂什麼環境什麼條件下,保險不理賠。

第六,賠付所需要的資料和程序。

很多保險需要一些資料證據,證明你出險了。你重疾病,肯定需要一定級別的醫院的資料,你不可能讓路邊赤腳醫生出個證明找保險公司賠付吧?我們的車險大家都知道出了交通事故,要等交警還要等理賠勘察員到了,或者是拍照才能移動車子。在交警和勘察員來之前要保留第一現場。同樣的其他保險險種肯定有些需要值得注意的,以方便保險勘察取證。不要因為你的疏忽而破壞證據資料。

第七,保險業務員說的並不能代表保險合同,合同才是理賠依據,所以請看清楚合同。業務員信口開河的承諾,並不能代表合同。每個保險公司的保險合同最少有400種。我可以豪不客氣的說除了保險合同的設計者懂合同。保險公司業務員100%全懂公司所有合同可以說是0。一般業務員最多隻弄懂了5-15份保險合同。有一半業務都只知道合同賣點,並不懂保險合同理賠內容。並且保險業務人員流動性大,所以保險業務並不見得有多懂保險合同。

第八,保險產品的分類搞清楚,有消費型的有分紅型的。

車險、還有很多意外險就是消費型,就是一年一年交,過了一秒鐘發生的事都不會理賠。分紅型的,說穿了就是讓你存錢,用利息來跟你買一份保險,以後這錢可以退回給你。大家可以想一想你存那點錢有多少利息,十萬塊一年不過幾千塊錢的利息,你想保什麼,是不是還保你生不生仔,才合理啊?所以保險業務員說什麼都保,那我估計你小心了,把合同看仔細。

我看到有些回答說買了保險,要錢急用,把錢取出來,三萬少了兩千多。保險公司不是傻逼,合同跟你約定你每年你存3萬,連續存10年,總保險額度是30萬,你突然取錢,那不是終止合同麼?是你違約再先,人家合同是按照總投30萬做的保險保障,從合同生效開始你就在享受30萬的保險,你平平安安過了這一年,突然毀約,如果這一年中突然出了事呢?保險公司不按照30萬的保險理賠給你啊?你突然毀約,肯定要扣你錢啊,扣這個錢就是由分紅性轉變成消費型,你所需要交的那部份錢。交三萬享受30萬的保險那有那麼好的事?

如果都像你這樣要求原本金退回,老子賣100萬保險分三十年交,我每年都退,然後每年都又再買,那我不是每年只交3萬,何必去交30萬,就可以享受100萬保險了。你當保險公司傻逼啊。這不就跟你存話費送手機一樣麼?你存2000元移動送你一臺6000塊的蘋果手機。但前提是你要連續用兩年移動套餐。你手機到手了說老子不用了,不按合同連續用兩年,你當移動是傻冒?!

真正有實力的人都會買幾分保險。保險是個好東西,但大家要弄懂,保險業務員為了拉單,亂承諾很普遍,所以造成保險是騙人的形象。

保險常見的陷阱

一 分紅型保險合同都有一份收益演示表,就是存多少錢,多少年後可以拿多少錢。普遍的保險業務只會說到了60歲後你每年可以拿多少錢,到80歲一次性可以拿幾百萬之類的話。

記住這個只是個演示表,並不是實際的。所以保險合同有一句話非常重要,就是收益確定。有的保險公司合同裡,明確最低年收益不低於2.5%等並且這個基數不是按照你已經交了的錢計算,應該是按照你總交保額計算,給出一個確定最低收益。有的保險公司的合同就隱藏著收益不確定性字眼。

不確定性什麼意思?就是說你交的保費有可能沒有收益。就是沒有分紅。

還有就是保險業務忽悠你的是:交了第10年,你每年可以拿多少,然後到80歲一次性可以拿多少百萬。”你要等80歲拿多少百萬,的前提是你應該放棄到第10每年拿多少”,這句話很多保險業務是不會說給你聽的,或者是含糊一帶而過的。因為你之所以能拿上百萬,是放棄第10年以後每年拿的錢,再追加到保險賬戶的再次投保投資而得來的。兩者不可兼得。他們不會說給你聽,或者說得含糊其詞。

二,重疾陷阱。

比如說,只保癌症,不保腫瘤。意思就是不管你多大的腫瘤,沒確定是癌症之前,不理賠。所以你要看清楚保險合同,甚至要搞清各種病症和疾病演變程度。然後對比各公司的保險合同。保險業務的話,我可以直白的說,你不用聽一句。他們90%都不懂。懂也不會跟你說得明明白白。很多為什麼說保險騙人,因為保險合同說癌症才是重疾,腫瘤只屬於中等疾病再免責條款裡,不理賠。而我們普遍認為腫瘤等於癌症,就是重疾應該理賠。所以就存在了認知上的差異,比如女性常見的子宮肌瘤,算不算重疾?說小了就是脂肪粒只不過大點,說大了就是子宮癌前期。所以我建議大家附帶買個住院醫療保險,這樣就包含了中等疾病。你保險公司沒道理不理賠了吧?

個人保險我是這麼買,

1重大疾病保險,買了30萬,可惜經濟實力不足最好買個100萬。中國的癌症很普遍,不多說,吃的多激素,水汙染嚴重,一但得病,社保很多不能報銷,化療,進口藥,輸血,高技術檢查這些都是社保保不了的。所以社保看個小病還行。

2意外險,這個普遍沒有分紅。都是消費型,大概就是900多塊,一年一交。出了點意外不給家庭帶來負擔。

3門急診險。上面買了重大疾病,他只管得了重大疾病,你不要指望中型疾病給你理賠,所以,中型疾病一般指要住院的病或者手術,又夠不成重大疾病的,這個可以保險可以用得上。這個基本也是消費型的,買個1000把就可以了,也有分紅型的。

4社保,我的社保斷了。小病吧,自己掏錢吧錢不多承擔得起。

5百萬保駕。這個是保人身安全的。現在車多,馬路殺手也他媽多,買點吧,萬一意外,不給家庭造成負擔。普遍的車險駕駛位一般都不給買多,怕有自殺的騙保。這個基本是消費型的,也有分紅型的。

我自己就買了這些,當然保險種類很多,有養老的,小孩教學的等等。但是作為個人,我覺得大家可以根據自身的經濟來選擇。疾病跟意外險是肯定要有,不要指望社保。社保是什麼都管,但大病,重病,一但涉及到進口藥,大型手術,化療,輸血,骨髓,換器官,營養液高科技檢查,社保沒卵用。

國家正計劃把保險納入初中課程。因為中國人的保險意識還是落後於發達國家。

疾病險,其實我們把得病分為三個等級。重,中,輕。重疾就是癌症,換骨髓,換器官,換血一類,搞不好惡化就消失地球,中疾就是動手術或者需要住院治療但夠不成重疾,輕症,就是感冒發燒,發炎一類。搞清楚了分類你就知道怎麼購買合適自己的保險。

這是我個人建議。不喜勿噴。

很多保險合同幾十頁,加上那麼多專業術語,看到頭都疼。所以只能聽保險業務員說,保險業務員大多撿吸引你說,好聽的說,亂承諾。所以我建議大家

第一學習一點保險知識,第二對比保險合同,而不是對比保險業務員或者保險公司。基本沒有不理賠的保險,只有沒看清保險合同裡權益。發生理賠?怎麼做?什麼流程該提交那些憑證?這些都是要學習的。

大家在買保險都要仔細研究一下合同,畢竟這是一筆不小的交易,隨便一份保單都是幾萬幾十萬,上百萬,難道不足夠你耐心點弄懂合同?如果你只是相信保險業務就簽了,我只能說你是真土豪。

保險到今天他不單單是一份保障他還是一個工具。金融工具,後路工具,融資工具等等

第一保單可以貸款,融資最高可以達到10-40倍。這個金融槓桿可比房產厲害多了。

第二,如果你破產了,銀行可以封你的房你的車,你的公司,你所有的固定資產,但不能封你的保險。

你離婚了你所有的固定資產,甚者無形資產都要分割,但你的保險還是你的不用拿出來分割,呵呵,有點邪惡。

第三,避稅。在西方稅種都是比較重的,比如房子西方比較便宜,但每年都要納稅,西方收入都要納稅,所以西方買保險避稅是很常見的。同樣在中國我們的保險個人也是不用納稅。這個不多說

第四,抵禦通貨膨脹。當然需要用到一些方法。中國每年增長達到6%。按道理中國每年都會增加印刷6%的人民幣,但中國確增印的人民幣是14%也就是說你手頭的錢被稀釋了大約8個點。為什麼說錢存銀行你會越存越窮。因為你的錢存銀行隨著時間流逝你的錢稀釋得越來越不值錢。而有本事的人都跟銀行借錢,為什麼呢?因為他們把通貨膨脹丟給了銀行,銀行是國家的,其實就是丟給了每一箇中國人。

所以說有點條件的都會買保險,為什麼呢!?如果真的走到困境,他是你最後一筆爬起來的資金來源。經濟條件沒那麼好的,更要買,意外一但發生整個家庭都會被陷入困境。

謝謝下面有不少人,提出不同的意見。說我是保險培訓講師也好,說我忽悠我你們買保險也好。那是你們的想法。曾經我面對保險也是很厭煩,我也和很多人這麼想如果我得了癌症,那我就放棄治療,喝藥死了算了,反正也治不好。你真的能做到坦然面對死亡?我看,未必。去年我母親胰腺癌去世,69歲。大約一年前就發現身體不適,我們市所有的醫院都檢查了,光檢查的膠片都有半尺厚一疊,後來去武漢,成都各大醫院檢查都查不出病因,最後在去世兩個月前才確定是胰腺癌,因為胰腺癌比較難早發現,當我母親得知已經是癌症晚期時,那種求生的本能,從我母親的眼神中我能感覺出是多麼的強烈,我一輩子都記得。我母親是個非常豁達的農村女人。大概三天後才慢慢接受癌症晚期最長只有三到六個月的壽命事實。在得知已經癌症極度晚期,她依然聽醫生的隨口一句我們買了德國進口藥,一個月5萬,在母親的最後半年母親因為胰腺癌症擴散至一邊腎壞死,腫大壓迫直腸,無法進食,全部是依靠輸血和輸送營養液維持。母親有三個好兒子一個女兒,而我沒有四個成家立業的兒女。我只是一個平民百姓,母親的病拖得並不久,就花了四十多萬,農村合作醫療只報了3.2萬。或許很多人覺得這些意外離自己很遙遠,或許很多也以為自己真的做得到很灑脫面對這些意外,喝藥死了拉球,但我可以說面對死亡100個人就有100個都會怕面對死亡,你永遠忽視了你對生存本能的渴望。

前年我14歲的外甥在湖北監利一個小鎮被一面包車撞了,麵包車逃逸,兩根肋骨斷裂刺穿肺,頭骨有裂痕,顱內出血,外甥頭四個月昏迷不醒,就是植物人,醫生剛開始要我姐放棄,後來在我姐的照顧下,醒了,但出現了尿失禁,涉及到神經類,連醫生都沒辦法無法知道是哪裡的問題,用的藥是德國的,一天的藥360塊。到現在還在恢復,最後逃逸司機被抓,至今還在監獄,他連交強險都沒有,又是離婚單身,家徒四壁,可憐了他才幾歲的女兒,這就是典型的害人害己。面對60多萬的已經發生的治療費用,還不帶後期的治療,你們說他要坐多少年牢?出來已經跟社會脫節,女兒還認得他麼?他還有60多的父母。我姐也因此放棄了工作,作為普通打工家庭經濟負擔可想而知。而我外甥學業也放棄了,脾氣變得暴躁,聽說德國關於腦神經醫學發達,可是錢呢?想都不敢想。當發生這這事剛開始,我姐開口向我借錢那種窘迫,大家能想像得到麼?雖然我都準備好不多的錢。

兩個家庭兩個孩子……

如果那肇事者有商業保險,或者我外甥也有意外險,我外甥拿著這60萬也可以去德國看看。

本來我對保險很是反感。周圍誰沒有推銷保險的朋友?

但發生這些事,當我母親在成都省醫院我看到了過道密密麻麻睡滿家屬,我才知道癌症發生率並不是我想象的那麼少,當母親確診後沒多久轉回湖北老家醫院,我看到了好多因為只是癌症中期,因為沒錢放棄治療那些愁容,那些臨晨哭泣、哽咽,那一刻體會得到錢真他媽重要。接下來我好好的研究了一下保險合同,我也想過我一年交萬把塊的保費,交20年,20年後30萬可能就跟今天的10萬的購買力差不多,甚至只有8萬。到時候30萬能作什麼卵用?但反過來想你的保費不是簽了合同就交30萬,在連續交的過程你所交的錢也在貶值,萬一在你保費沒交足就出險了呢?這是其一,其二,就當存錢吧,有些保險有確定最低分紅,就當利息比較低的儲蓄吧。

我再說一次我沒賣過保險,我是做裝修的。我說這麼多,也不是忽悠大家買保險。你買不買也不關我叉事。我是受不了老鄉群,同學群久不久眾籌,好像跟一個三年不聯繫所謂的熟人發了一張結婚請帖給你一樣難受噁心。捐多了吧,能力有限,不捐吧,好像沒愛心,誰捐了多少還他麼有個列表在那裡多少多少。那就捐個幾十塊吧,免得一發出眾籌群裡就像放了原子彈一樣剛剛還熱鬧得很的群一下子就寂靜。

很多噴子永遠都是噴子,看到強拆,你麻木,因為那拆的不是你的家。你能理解那種家就被人強拆了,而沒有一點辦法的無力感嗎?看到出車禍,你只是看熱鬧,因為那死的不是你的家人,因為這不是發生在你身上,所以你不需要憐憫。你可能經濟比較好所以你不需要保險,你有沒有周圍親戚因為意外跟你借錢,你又心不甘意不願的借了呢?如果你是那種開車撞死人,隨手都可以拿出百八十萬賠給人家,你可以不需要保險,否則你跟我閉嘴。

這個問答掛在這裡幾個月了,謝謝大家的關注。我覺得很多人說保險是騙人的,主要原因是因為保險人員的”熱情”讓大家產生排斥心裡。第二個原因是因為觀念和知識不夠。說保險騙人的我敢說這些朋友平時都沒有理財習慣,沒有計劃用錢的習慣,不會量入為出,比較隨意,這類人對他們來說買保險是一種經濟負擔。而不是一種保障。第三個就是憂患意識不夠強。認為不幸不會降臨。

說保險騙人,其實就是一個問題,買保險的沒看清楚合同,賣保險的沒說清楚合同。只有這一點,不存在第二點。賣的撿好聽的說,買的懶得看,說得好聽就是信任賣保險的”朋友",說穿了是懶,幾萬幾十萬的合同沒搞清楚保什麼,那些不保,就簽了,還以為什麼都包含了。這該怪保險業務員沒說清楚呢?還是怪你沒看清楚呢?說得清還要合同幹嘛?


龍噢噢


保險玩文字遊戲這是公開秘密,前年有人給我推銷一份壽險差點就簽字了因為卡上沒有那麼多現金就沒簽成就說明天再籤吧結果銷售說微信轉支付寶賺都行特別急催促我,令我越發生疑晚上又仔細看了看條款對照網上說的案例,發現癌症條款下有個陌生詞叫原位癌(百度百科這樣解釋:通俗來講是上皮的惡性腫瘤侷限在了皮膚或粘膜內,還沒有通過皮膚或粘膜下面的基底膜侵犯到真皮組織,更沒有發生浸潤和遠處轉移的狀態。因此,原位癌有時也被稱為“浸潤前癌”或“0期癌”,嚴格意義上而言,它根本算不上真正的癌症。)就是說保險條款內容只是保原位癌,並不保以後癌細胞轉移後的癌症。第二天我要求更改合同後就籤,業務員以合同是公司統一格式不能更改為由拒絕了。那這次投保以失敗告終。


還有就是前兩天接到泰x人壽的電話保險,聊了2小時一份268的意外險說的天花亂墜但是最後我問是不是在醫院的多少錢都按條款報。業務員1.說必須住院2.一萬以內保險公司有免責條款。我就納悶了我投的意外險出點小意外不至於住院治療也沒花到一萬這就不給報了?業務員回答是這樣的。

綜上所述國內保險存在誇大保險範圍同時還隱瞞對客戶不利的條款行為。這還不叫騙人嗎?


寶鼎金樽


為什麼我們一提到保險就覺得是騙人的呢?

因為保險只有兩個不賠:這也不賠,那也不賠?

貓妹之前寫了一篇關於孩子身故理賠多少的文章《給孩子買那麼多保險 出事了只退保費 保險公司是大騙子嗎?》,不少貓友留言說保險是騙子,“只有兩個不賠,這也不賠、那也不賠”,還有人舉例說如何被保險公司拒賠的。

大家對保險的誤解是有多深啊?!挨個回覆貓妹是忙不過來了,不如再寫篇文章,跟各位貓友講講保險公司到底什麼不能賠吧。

01 看合同!合同!合同!

你買的保險什麼能賠、什麼不能賠,都寫在保險合同裡。保險公司保什麼,在合同裡叫“保險責任”,什麼不能賠,在合同裡叫“除外責任”或者“責任免除”。

保什麼——保險責任

保險責任條款是整個保險合同的核心,它的作用是確定保險公司的責任範圍。這部分內容一定要自己看,關心到核心利益。

不少人買保險時,自己啥都不看,光聽代理人講,碰上某些代理人,死的能說成活的,好像你買了一份保險這輩子衣食無憂保險公司全替你搞定了一樣。比如代理人給你推薦一份定期給你養老金的萬能險,你還真以為這保險就“萬能”了?被狗咬了保險公司賠,路上被車撞了保險公司還賠,住醫院了保險公司還賠……保險不能望“名”生義啊,不要以為買了一份保險就啥啥都能賠了。保險保什麼不能想當然,一切都要以合同為準啊。

這位貓友,意外險的“人身保險傷殘評定標準”是行業統一的,最低程度的傷殘標準是10級,手指削了一截,確實達不到賠付標準。但!是!如果買的意外險含有意外醫療費用保障,那保險公司是要賠償醫療費用的。

這位貓友說到的自費藥不報銷問題,也是要看你買的意外險的意外醫療涵不涵蓋自費藥部分啊。

過幾天貓妹會給大家推薦一些保險產品,儘量把剛才說的這些問題都規避了。感興趣的記得加貓哥的微信(maogezhenhaokan)。

不保什麼——責任免除

簡單來說就是一旦出現這個“責任免除”條款裡面的任何一種情況,保險公司都不會賠。

壽險、意外險、重疾險、醫療險,每個險種對責任免除的約定不同。保險公司之間同類產品比較相似,不同類別產品之間差別大。

● 大部分壽險產品的免責條款都比較接近,7-8條,比如常見的,酒駕,無證駕駛,戰爭,核汙染,感染艾滋病毒等都屬於責任免除範圍。

● 但也有保險公司免責只有3條,連酒駕都能賠; 也有的免責多達12條,比如先天性疾病不賠。

如果是重疾險,通常還會在以上免責的基礎上加上以下兩條:

❶被保險人感染艾滋病病毒或患艾滋病;

❷遺傳性疾病,先天性畸形、變形或染色體異常。

舉個栗子,比如被保險人患有先天性心臟病,後續引發了心臟類相關的重大疾病,保險公司就有可能因此免責。

02 這幾點你要特別注意

還有些保險公司拒賠是由於投保人未如實告知、等待期出險等引起的。

未如實告知——不賠

投保時,涉及到和健康相關的保險,保險公司都會有一項“健康告知”問卷,會詢問被保險人的身體健康狀況,比如是否住過院、做過手術、有什麼病史、檢查異常之類的。

什麼人最愛買保險,肯定是生病的人。保險公司通過這種方式,來界定風險,防止“逆選擇”的發生。

貓妹建議,只要是健康告知問卷詢問到的內容,都應該如實回答,沒有詢問的問題,是無需告知的。

等待期出險——不賠

等待期是保險公司的免責期,健康險通常都有等待期,常見重疾等待期為90天或180天,也有一年的,在這個期間內出事,保險公司可以拒賠,但是會退還保費。

道理同上,保險公司也是為了降低自身風險,防止客戶帶病投保。

自殺——部分情況不賠

為拿保險金故意自殺的事兒並不罕見,人一旦到了絕境,哎。

意外險條款中明確將“故意自傷或自殺,但被保險人自殺時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的除外”列入免責範圍。

普通壽險、理財型保險、健康險對自殺免責的規定為“被保險人自本主合同成立或者合同效力恢復之日起2年內自殺,但被保險人自殺時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的除外”。

貓妹問了一下,保險公司的精算人員表示,如果有自殺傾向,幾乎不會等兩年那麼久。貓妹奉勸一句,天無絕人之路,咱都積極點嘛!

03 這些保險是訴訟高發區

據貓妹觀察,理賠糾紛比較多的保險是:重疾險、意外險(猝死糾紛),定期壽險和醫療保險的訴訟相對較少。

我們普通人理解的意外和保險公司的定義是有些差距的。比如跑步猝死、高原反應、高溫中暑、食物中毒等情況都不屬於意外,保險公司對於意外的定義是:外來的、突發的、非本意的、非疾病的。

另外,在重疾險裡,有些是規定必須採取某種治療手段治療才能理賠的,但是實際治療中,一旦採取了其他方案,保險公司可能會以此拒賠,這種情況貓妹知道有的案例法院會判保險公司敗訴。

買保險一定要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關鍵是一定要看合同!看不懂的可以關注大貓財經,後臺給我們留言~


大貓財經


我先來一個直白點的回答,說保險是騙人的,如果以後我生病,我能不能去找你要醫藥費?或者我以後出意外死了,你能不能拿出錢給我的子女或者老人?

如果你不行,那請不要隨便就說保險是騙人的。

我不是幹保險的,但我是保險的受益者,所以我也並不仇視那些說保險是騙人的人,我來客觀的分析一下吧。

為什麼他們說保險是騙人的?

首先說些正常的消費者,當時業務員在給他們推銷保險時,帶有銷售誤導,比如什麼都能保,比如多長時間就給你多少錢,等等,這種呢,比如到出險的時候,剛好你所發生的疾病或者意外不在保險合同範圍內,那保險公司肯定是拒保的;這時候我教你一招,如果你確實是被業務員銷售誤導的,那麼請你起訴該業務員和保險公司。這種消費者是不看保險合同的,在這裡我跟大家說一聲,業務員推銷保險,最好是拿著此保險的合同來給你講,千萬不要讓他拿著彩頁或者別的什麼資料給你講,吹得天花亂墜,合同才是最後的依據。自己拿上合同以後,也要仔細看看合同中的理賠範圍等重要條款,因為從你拿上合同之日起,還有10天的猶豫期,現在好像馬上要改成30天的猶豫期,所以在這段時間你可以拿出一部分時間看看合同,只要業務員給你說的都在合同裡的條款裡列示著,那你就可以放心了。如果有任何大的疑問,可以去找保險公司的前臺諮詢,前臺人員不會吹得天花亂墜,不會給你亂承諾,是什麼就是什麼。這時如果你感覺有問題,只要在猶豫期內,可以無條件退保。

再說些不正常的消費者,說白了,自己檢查出病了,趕緊保個保險,結果過了一年OVER了,去找保險公司索賠。保險公司又不是慈善企業,一定會去查你的既往病歷,一查,你是帶病投保,那肯定是拒賠的,這種情況你打官司也打不贏。

其實騙你的不是保險公司,是極少數的那些保險公司的業務員。但有些人就受騙,這是為什麼?其實我也搞不懂。就好比你去買衣服,業務員說,這件好,這件羊皮的,保暖透氣吹了一堆,你把吊牌一看,PU皮,這時你會因為聽了他的話去以羊皮價格買了這件衣服嗎?不會吧。

保險也是一樣,看合同,看合同,看合同!

因為我是保險的受益者,買保險要注意這麼幾點:

保障型產品:第一,看看是不是返本,多少年返本。(這個大家也要注意,返本的意思是你所交主險的所有保費,並不算附加險,因為買保險的時候,一般都會附加一些一年一交的附加險,一年一交屬於消費型險種,就跟車險一樣,是不返本的);

第二、看看疾病保障範圍,弄清楚什麼報,什麼不報。

第三、多少年繳費,一年繳多少。

弄清楚這三點一般就沒問題了。

理財型產品:

理財型產品沒有返本這一說,你只需要看看合同裡有沒有保底利率,然後看看各個時間點返的錢(比如祝壽金等等)

有的時候真的想不明白,買車險的時候大家一年三四千七八千的交,又不返本,可大家好像一點猶豫都沒有。到人買保險了,就說是騙人的。

還有的人,覺得自己很會算,我一年交3000,20年交了6萬,保到80歲,如果我80歲之前都沒事,那保險公司返本才給我返6萬,這6萬活了這麼幾十年,時間價值我損失了多少,這6萬到80歲得貶值成多少。可是這個人有沒有想過,加入80歲前你出意外的了,那保險公司給你賠的可是20萬啊,如果到80歲平平安安,那不好嗎?如果我現在能給誰給6萬,說,你保佑我到80歲前平平安安,那我想願意出這錢的人多了去了吧。

假如你有本事,你能做一個每年投資3000的項目,一共投資20年,投資6萬,然後你最後能變成百萬富翁,那我覺得你有這個能力就不用買保險了,因為你能讓錢翻數十倍。但我希望你做的是合法的,因為如果不合法,到時候你的資金一下就不是你的了,就被凍結了。但你買保險的錢是收到法律保護的,是無法被凍結或者沒收的。這就是為什麼保險公司會出那麼多的大單,就是避債避稅用的。

說了這麼多,大家有能力還是多給家人買些保險吧,保險是一個人能力的體現嘛,你沒有錢,真的是買不了保險。不然就沒有因病致窮,因病致貧這些個詞了。


老李校長


在保險公司呆過幾個月,我先說一下代理人的工資吧!沒錯是代理人,不是僱傭勞動關係,業務員和保險公司之間是代理關係。最底層的代理人完成一筆保險大約可以獲得50%多一點的提成,也就是說你買年交10000的保險,最底層的代理人可以獲得5000~6000的提成。別急上一級代理人也可以獲得1500左右的提成,還沒完,上面還有幾級代理人要分錢的。還沒完,還有活動獎勵方案大概幾百塊錢。還沒完,往後的5年內各級代理人依然可以拿你保險的提成,只是沒有那麼大的比例。

進保險公司培訓一段時間,每一個來上課的老師都會跟你分享他們的成功,比如年薪幾百萬,一年突破年薪百萬。分享出來的房子一般是別墅,最少也是140平以上的黃金地段的高檔小區。車子一般是x5和卡宴。入司之後你就會發現除了那麼幾個高層以外,其他的都是吹的,一個下面有60多個代理的代理人,還是本地人,每天要開一個小時的國產車才能到公司。

入司第一天就教你算工資,教你怎麼賣保險提成更高,然後教你編故事,就是自己身邊的朋友同學得了癌症出了車禍沒錢治療死了,又有一個朋友買了保險然後救活了之類的。教給你的推銷的辦法就是以愛的道德的名義把顧客綁死,說得如果對方不買讓他心裡有種多麼不孝多麼不負責任多麼沒有道德的愧疚感。

然後就是教產品,一個產品的學習內容就是宣傳彩頁,然後和彩頁內容差不多PPT,內容就是寫的保多少病賠多少錢,一般是取最大值。而保險合同卻是一本很厚的書。一般工作兩三年的人也搞不清合同內容到底包含了多少東西,因為客人自己買了保險都不會去看那麼厚的一本書,別說代理人了。只有工作5年以上的老代理人才會熟悉一點裡面的內容。

總結來說就是為了銷售而賣保險,而不是為了保險而保險。合同就跟彩票一樣,你身體開出了什麼獎,你就把合同當做你買的彩票去對比,合同上有你的病,那麼恭喜你可以去找保險公司領取,但是記住別亂說話,說錯幾個字那麼也許會領不到錢。很多高危職業不保,或者要高保費。特殊病種不保。除了特殊病種除外。你要是把所有的病情都買全,你會發現三五年之後你所交的錢都夠治療普通癌症了。做主要所交的保費只有少的可憐的那一部分當做了保費,其他大部分都是提成。


翻滾老油渣


我是一個保險專業的學生,我們大學四年,在校三年,實習一年。

對於這個問題,很簡單,保險不騙人。我想說如今保險專業這麼多,名聲在外的有中央財經大學,南開大學,西南財經大學等。難道這些名牌的大學生以及研究生都是在學校學習怎麼騙人嗎?那很多受騙的人就不服了,我自己就被騙過,保險就是騙人的。對此,我想說的是,騙你的不是保險,而是保險公司和賣保險給你的人。

我大學實習期選的是某壽險公司的收展員,說好了是服務老客戶,二次開發的營銷員。說白了就是天天打電話騷擾老客戶,用可憐而微薄的禮品誘惑老客戶來聽公司報告會,洗腦,然後纏著他們買保險的一個低等的工作。

並不是我瞧不起這工作,而是公司把工作做偏了。我百度過收展員應該七成是收,也就是服務老客戶為主,三成是展,再讓老客戶開單為輔。而他們卻全做成了展。天天拿著一堆打爛了的老客戶名單打電話要拜訪,客戶接過幾次電話之後也是很反感。畢竟客戶也不傻,知道你們是想賣保險給他。偶爾來幾個參會的也是老年人居多,真正為產品來的很少。老年人有時間經得起折騰,還能拿禮品。雖然禮品不值錢,但是你來參會了拿了禮品,收展員是要出一半禮品錢的。他們不會輕易放過你。我敢說來參會的每次都會有客戶罵罵咧咧的走的。我都替你們擔心這一來二去的老客戶要被你們敗光。

我覺得這工作不能給我理直氣壯的賣保險,不能給我和客戶平起平坐的底氣。賣保險本不是什麼丟臉的事,但是你這種方式我不能接受。於是在公司開門紅前開展氣勢磅礴的原子彈招人計劃之時離開了公司。來聽聽當時公司的響亮的口號:


我分享給我室友看了,這個口號一度承包了我們這個月的笑點。我室友問我怎麼沒被洗腦,我笑而不語。

下面就我自己膚淺觀點談談這個問題,大家不喜勿噴。

保險自身存在著複雜性。很多人不懂保險,包括營銷員。特別是在健康險這一塊,營銷員自身素質不高,公司培訓不夠,(我到保險公司一個月唯一受過培訓的就是當然公司熱銷的一個年金型的理財險。)公司注重的是什麼?話術!而不是產品。話術是什麼?話術就是:比如客戶說買過了,營銷員說:什麼?買過了?買了2萬?買少了嘛,這個保險我們至少……你給你兒子買了做教育金,還可以給自己買個養老嘛!(以上是答主的主管親口口授)

還有增員話術:


拒絕處理話術:



他們是賣理財險,他們也就只會那一個,至於健康險。短險,幾百塊錢的保險,佣金不足一頓飯錢。就算長期的健康險相比他們動輒十幾萬幾十萬的理財險佣金也是少的可憐。我主管親口和我說這個××健康險是賺不了錢的,我們一般不賣。賣也是籌集客戶資源,為了以後推理財險。他們對健康險根本就不上心。主管尚且如此,下層的營銷員更是一竅不通。

恰恰健康險又是條款最多,最複雜的險種,也是客戶最需要的險種。客戶得了病得花錢治,買的時候從頭保到腳,理賠的時候,什麼?以前得過xx病,你這是屬於沒有如實告知,屬於帶病投保,要麼就是等待期,再或者就是保險責任之外。你就說,不對呀,賣保險的時候也沒說呀。沒說是業務員的事。不關我們公司責任。你有他沒說的證據嗎?錄音或者錄像?當然你沒有。銷售員不說有兩點,一是他也不懂,二是他懂也不想說那麼多,說這個不保,那個不保,你還買嗎?況且大家都是這麼賣的,上面也是這麼教的。

還有我碰到的就是銷售員讓很多客戶購買的都是年金險,分紅險。並沒有什麼保障作用。客戶就問我,我女兒生病了,我買了這麼多保險怎麼保險公司也不來看下我。我說你讓我看看什麼保險,一看全是些理財險。還有客戶連理賠程序都不知道,你女兒生了病你不報案,保險公司怎麼知道。怎麼報案營銷員沒教你嗎?你不知道找營銷員嗎?

也確實很多營銷員早就不知蹤影。大部分新人在保險公司做不久,很多保單淪為孤兒保單,放在那沒人問沒人管。客戶也不懂,不知道找誰。我也在一個月時間內聽到幾個客戶說,我這個保險是當初一個親戚讓我買的,現在他早就不做了,我買了就丟在那裡。從來沒人管過,就你今天來拜訪我。我聽了很難過,保險公司的售後就這樣?我更可悲的是,我壓根也不是來和你做服務的,公司是要我來的目的還讓你來買保險的。

一個月不久,但能寫的卻不少。再多口伐筆誅也於事無補。答主如今閒賦在家,也瞭解到經紀人這事,準備去做一個稱職合格的保險經紀人,為客戶推薦合適實用的保險也是我的夢想。再拼一拼我的保險之路。

總結一下:保險作為金融界的“三駕馬車”之一,在美國是排在證券,銀行之前的。在日本也是人均7張保單,發達國家國民保險意識很強。所以說我國的保險市場很大,保險也是有用的,用少量的錢在你落難時救你一命。最後提醒大家:買保險一定要先買保障,再考慮理財。保障才是保險的根本。其次買保險要找到靠譜的保險銷售員,多看看合同,瞭解情況,防止上當受騙。


小黑物語


這個問題比較複雜,而複雜的原因就在於如何界定所謂的“騙人”。

如果說保險公司故意去欺騙消費者,這是不成立的。因為作為國家強監管的重要行業之一,保險公司的每一款產品、每一項服務都是要求嚴格合規的,保險公司不可能跟外面租房子的黑中介或者賣保健品的無德商家一樣去玩文字遊戲甚至設置虛假條款來故意欺騙消費者,更不可能玩跑路或破產(我們國家的《保險法》不允許保險公司破產),否則保監會早就對保險公司揮動大棒了。而一般消費者感到的騙人主要是在於當需要理賠的時候,未能獲得相應的賠償所致。而這種情況的原因在於:

1. 消費者對保險條款沒有看清或者理解不清。保險條款(尤其是涉及到壽險、健康險、意外險等涉及人的險種)因為相關的保險場景複雜而往往設置的非常複雜,同時還設置了觀察期、免賠額等限制,這就導致某些限定條件消費者沒有看清或者沒有理解正確,因而在理賠的時候出現無法獲取理解中的賠償;

2. 對於損失的評估出現爭議,因而消費者無法獲得滿意的賠付。對於這種情況,往往是消費者和保險公估部門就業務上的爭議,這不屬於欺騙範圍,而是經濟業務問題,不能歸為保險公司騙人;

3. 部分保險代理人故意誤導消費者。這種情況是最接近所謂的欺騙了,這往往是有關的代理人為了獲得業績而故意對誇大承諾保險範圍、甚至信口開河做出承諾等而欺騙消費者的情況。這種情況屬於銷售誤導,的確是非常另消費者深惡痛絕的。但是隨著代理人制度的規範,以及保險雙錄的實施,這種情況會越來越少。

其實保險是一種風險交易對沖產品,您既不能不相信保險的保障作用,有不能對其期望過高。保險還是對我們普通老百姓非常有用的一種金融產品的。

評論員:王小星


首席投資官


個人認為,除了幾項主要的險種以外,比如社保、醫療、壽險、等等。其他的都是騙人的。國外的保險行業有著完善的監督監管機制,所以真正起到關鍵時刻補充保障的目的。而國內的保險行業則不是這樣。其一,制度不夠完善。保險行業作為引進品種,在國內沒有相應的制度跟上節奏。由於我國的制度限制,很難做到完全照搬國外保險行業完善的運作模式和監管措施。只能是依葫蘆畫瓢。但很顯然是欠缺的。其二,險種紛繁複雜,大多重複。其三,在我國,保險行業已經越來越演變成一個融資的工具,因為無本生意或者低本買賣,導致很多不良險商趨之如騖。而真正能夠起到保險作用的很少。特別是很多保險公司,完全是霸王條款。我愛人在去年就在她妹妹的介紹下想加入一個險種。誰知道,要交錢了,居然連保險合同都沒有見到。這難道就是所謂的保險公司負責任的做法嗎?!所以,借今日頭條這個欄目的機會,我這裡做兩點呼籲:一是建議老百姓不需要參加過多的險種,只參加幾個主要的國家推廣的險種即可,其他的一律不參加。人生在世,是非恩怨,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災難來臨,什麼保險都是扯淡。這兩天,四川又發生了山體滑坡,140多個人下落不明。我們也借這個機會向遇難同胞表示哀悼。像有的人全家遇難,保險也難以復生。甚至連受益人的找不到。保險何用?二是建議國家清理整頓那些無序的險種,減少濫竽充數的產品。保險行業已經不僅僅是保險,而赤裸裸的成為一種融資工具而已。

最後,補充一點。建議國家完善審批責任制法規。審批權力要和承擔責任清晰掛鉤。甚至最終可以追溯到國家責任。只有這樣才能真正的保障廣大投保人的切實利益。


均瑞1


社會亂像。保險騙不騙人完全取決於業務員和購買者對保險的瞭解。我家有做保險的。平安的。我覺得保險不騙人,是在以小博大。取決於你買的到不到位。簡單的說。農村合作醫療和社保等等,也屬於保險範疇,只不過是國家在賣。而保險公司怎麼說。只不過把險種細分而已,有些購買者不理解再加上業務員一忽悠,就買了,理賠不了啦,就覺得保險騙人。說說身邊真事。廠裡一員工買保險七個多月,檢查出腰椎有問題,手術花了兩萬多。當時買的一千多的保險。最後全報銷。這就是及時用了保險,可多人買了幾年,一次也沒用上,覺得花的冤枉錢。所以覺得保險騙人。還有就是一個客戶,買了年交一萬多的理財險。有次住院竟拿這份保單去報銷。你覺得能理賠不。保險騙人不騙人,看看醫院的病房就知道。大病花錢時,都後悔當初怎麼沒買保險。如果保險騙人,國家怎麼會提倡。難道車險不騙人麼,都瘋狂的買,壽險就騙人麼?人沒車值錢?只不過是購買者在保險業務員的忽悠下沒理解全部條款而購買後覺得騙人,一是期望值太高。二是業務員的素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