劃分爲16個地區的齊齊哈爾

齊齊哈爾,別稱鶴城、卜奎,位於黑龍江省西部。是黑龍江省的一個地級市,黑龍江省第二大城市,也是黑龍江省省域副中心城市。“齊齊哈爾”源自達斡爾語,是“邊疆”或“天然牧場”之意。地處東北松嫩平原,位於黑、吉、蒙三省區交匯處,東臨大慶市和綏化市,南接吉林省白城市,西靠內蒙古呼倫貝爾市,北與黑河市、大興安嶺地區接壤,距省會哈爾濱市359公里,距中俄口岸城市黑河市483公里。下轄1市8縣7區,幅員4.24萬平方公里,總人口533.7萬。

劃分為16個地區的齊齊哈爾

龍沙區位於齊齊哈爾中心城區,北鄰建華區,東南西依次與梅里斯達斡爾區、鐵鋒區、富拉爾基區、昂昂溪區相鄰。區劃面積283平方千米,包括漢、滿、回、蒙古、達斡爾等民族。2010年全區國內生產總值70.5億。該區是全市政治、經濟、文化、金融、商貿、流通和各類服務業的核心聚集區。區政府駐卜奎南大街432號。

劃分為16個地區的齊齊哈爾

建華區位於城區北部,北瀕富裕縣,西與梅里斯雅爾賽隔江相望,東、南分別與鐵鋒、龍沙區接壤。總面積123平方公里,包括漢、滿、回、蒙、鮮、達斡爾等24個民族。境內水路、公路、鐵路縱橫交錯、四通八達,“301”國道橫穿區域,使建華區貫通甘南與林甸。區政府駐卜奎大街214號。

劃分為16個地區的齊齊哈爾

鐵鋒區位於齊齊哈爾市區東部,北鄰建華區和富裕縣,東瀕烏裕爾河,南與昂昂溪區毗連,西靠龍沙區,區政府駐龍華路164號。總面積695平方千米,有漢、滿、回等21個民族。301國道、齊林、齊扎公路貫穿城鄉,全國特等站齊齊哈爾火車站坐落於轄區之內。

劃分為16個地區的齊齊哈爾

昂昂溪位於齊齊哈爾市中心城區南部,東接鐵鋒區及杜爾伯特蒙古族自治縣,西與富拉爾基區及梅里斯達斡爾族區隔江相望,南與泰來縣為鄰,北與龍沙區接壤。面積740平方公里,昂昂溪是蒙古語“狩獵場”之意。

劃分為16個地區的齊齊哈爾

富拉爾基區位於齊齊哈爾市西南37公里,嫩江齊齊哈爾段下游西岸。區域總面積375平方公里,其中,城區面積37平方公里。區內有著名的景點紅岸公園、北湖自然風景區、黑龍江森林公園等。

劃分為16個地區的齊齊哈爾

碾子山區地處大興安嶺東麓餘脈,位於齊齊哈爾最西部,距中心城區直線距離約90千米,鐵路距離113千米。東、南、西與龍江縣毗鄰,東北與甘南縣接壤,西北與內蒙的扎蘭屯市相連。區境南北長,東西窄,中心部位稍有突出,是不規則的菱形狀。截止到2013年總面積357平方千米,耕地面積17萬畝,城區面積9平方千米。其中城區人口5.6萬人,轄4個街道辦事處、9個行政村。

劃分為16個地區的齊齊哈爾

梅里斯達斡爾族區是全國唯一一個市轄達斡爾族區。梅里斯達斡爾語意為“有冰的地方”,地處松嫩平原西部,嫩江中游右岸,東與齊齊哈爾市北三區隔江相望,西與富拉爾基區相鄰。梅里斯達斡爾族區轄1個街道,5個鎮,1個鄉,是達、漢、滿、鮮、回等多民族集居區,區總面積2078平方公里。

劃分為16個地區的齊齊哈爾

訥河市位於黑龍江省西北部,松嫩平原北端,大小興安嶺南緣,嫩江中游東岸。轄區南北長100餘公里,東西寬80餘公里,總面積6674.3平方公里。訥河市因訥漠爾河橫貫境內而得名,1913年置縣,1946年原中共嫩江省委省政府曾移駐訥河,1992年撤縣設市。訥河市是清朝皇后婉容祖居地、中國馬鈴薯之鄉、中國甜菜之鄉和優質大豆主產地,訥河市處於中高緯度,跨越溫和、溫涼、冷涼3個氣溫帶,屬於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區。適宜多種農作物生長。屬於喜冷作物區,適種一年一熟作物,素有“黑土明珠”、“北國糧倉”之美譽。訥河市境內有京加鐵路、G111國道縱貫全境,訥五、訥克、訥尼等公路建成通車,是齊齊哈爾市以北地區重要的物流中心。

劃分為16個地區的齊齊哈爾

龍江縣地處大興安嶺南麓與松嫩平原過渡地帶、雅魯河畔。龍江縣是著名的雜糧產區,畜牧大縣,龍江縣幅員6175平方公里,龍江縣有龍興鎮張公館、沙家街古城遺址、金長城遺址、景星鎮缸窯遺址、七棵樹鎮望海遺址等歷史文化遺址。是全國文化先進縣。

劃分為16個地區的齊齊哈爾

依安縣位於大興安嶺南麓、松嫩平原北緣,屬低丘波狀平原,為齊齊哈爾市轄縣。依安縣總面積3685平方公里,耕地為20.5萬公頃。依安縣轄15個鄉鎮,148個行政村。是國家重要的商品糧基地縣之一。依安具有豐富的歷史文化積澱,是特色經濟縣份,主要特色產品有糖、鵝、乳、豆、菜、薯、瓷等,被譽為“中國紫花油豆角之鄉”、“丹頂鶴項下明珠”、“美麗的綠色食品名城”。

劃分為16個地區的齊齊哈爾

泰來縣是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下轄縣,位於黑龍江省西南部,地處黑龍江、吉林、內蒙古三省(區)交界處,有“雞鳴三省”之稱。泰來縣面積為3996平方公里,轄8鎮2鄉、 83個行政村、532個自然屯。有漢、蒙、滿、回、朝鮮等20個民族。泰來縣是黑龍江省古代建制最早的地方之一,遼代即建上京道泰州,1916年設置泰來縣。泰來縣享有“魚米之鄉”的美譽,曾被國家和省定為半農半牧縣、商品糧生產基地縣、細毛羊和商品牛基地縣、果樹基地縣、中國綠豆之鄉、中國花生“四粒紅”之鄉、中國種子集團成員單位和黑龍江省玉米特種基地縣。

劃分為16個地區的齊齊哈爾

甘南縣隸屬於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縣城距齊齊哈爾市87公里,地處大興安嶺南麓,嫩江中游衝擊平原右岸,東臨諾敏河、嫩江,同內蒙古自治區莫力達瓦旗、黑龍江省訥河市、富裕縣相望,南與龍江縣、齊齊哈爾市梅里斯達斡爾族自治區接壤,西、北以金代遺蹟“東北路界壕”與內蒙古自治區布特哈旗、阿榮旗隔界為鄰。全縣轄區面積4792平方公里,其中縣屬3560平方公里。境內有5鎮5鄉2個國營農場,95個行政村、611個自然屯,有耕地297萬畝。盛產以“甘葵二號”為主導品種的優質葵花,2000年被中國特產之鄉組委會命名為“中國向日葵之鄉”,是國家級綠色葵花生產基地縣、全國節水灌溉示範縣。

劃分為16個地區的齊齊哈爾

富裕縣是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的一個縣。位於黑龍江省西部,嫩江中游左岸。處於由平緩起伏的漫崗向平原的過渡地段。屬中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冬寒夏暖,四季變化明顯。距齊齊哈爾市65公里,距哈爾濱市350公里。南與齊齊哈爾、大慶市毗鄰,東與依安縣接壤,西與甘南縣隔江相望,北與訥河市相連。齊北、富嫩兩條鐵路在縣城交匯,齊黑、碾北兩條公路從縣內通過。富裕縣砂石、粘土、草碳土等礦產資源蘊藏量巨大,糧食作物主要有大豆、玉米、小麥、水稻、高粱、谷糜等,地處世界玉米生產帶,是優質東北大米生產基地。

劃分為16個地區的齊齊哈爾

克山縣位於黑龍江省西部、齊齊哈爾地區東北部。克山縣幅員面積為3186.2平方公里,轄15個鄉鎮、133個行政村和9個農林牧漁場。克山縣農業是中國重點商品糧基地縣、大豆出口基地縣和馬鈴薯基地縣,素有“北國糧倉”、“大豆之鄉”之稱。天然蘇達水、冷礦泉質優量沛,風力資源和蘑菇、蕨菜、黃芪等數百種野生食用、藥用植物具有很高的開發利用價值。盛產的大豆、馬鈴薯、亞麻,雜糧等。

劃分為16個地區的齊齊哈爾

克東縣位於黑龍江省北部,地處小興安嶺與松嫩平原過渡帶,地勢丘陵起伏,毗鄰對俄重要口岸黑河市。東與北安市交界,西與克山縣毗鄰,南與拜泉縣接壤,北與五大連池市相連。克東縣轄5鎮2鄉10個農林牧場,98個行政村,克東縣地處低緯度,屬中溫帶典型大陸性季風氣候,海拔高度在150-763米之間,平均海拔436米左右,農業區平均海拔300米左右。克東縣中溫帶典型大陸性季風氣候,冬季漫長、乾燥、嚴寒;夏季溫和多雨;早春低溫多雨雪易澇,暮春少雨易乾旱;秋季降溫迅速,常有凍害發生。克東縣礦產資源有玄武岩、玄武熔岩、灰綠色粘土、綠色陶土、陶粒頁岩、天然酸性漂白土、石英砂、泥炭、鵝卵石、河砂、紅粘砂、黃砂、磚瓦粘土等。克東縣林木資源有生有紅松、樟子松、落葉松、雲松等。克東縣中藥類有車前子、黨參、百合、桔梗、元胡等。

劃分為16個地區的齊齊哈爾

拜泉縣地處小興安嶺餘脈與松嫩平原的過渡地帶,東以通肯河為界與海倫市、北安市相望,南接明水縣,西與依安縣毗鄰,北連克山、克東縣。拜泉縣幅員面積3599.15平方公里。拜泉縣地處中高緯度,歐亞大陸東岸,屬中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特徵。每年均降雨量490毫米,拜泉縣幅員面積3599.1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375.3萬畝、草原面積17.8萬畝、水域面積8萬畝。拜泉縣有粘土礦、磷、硅化鉬、草炭等礦產資源。拜泉縣有玉米、大豆、小麥、馬鈴薯、芸豆等,經濟作物主要有亞麻、甜菜、葵花等。

劃分為16個地區的齊齊哈爾

齊齊哈爾是東北地區西北部區域中心城市,中國十三個較大的市之一,是經國務院批准的具有獨立立法權的城市,中國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是中國重要的老工業基地、商品糧基地、畜牧業基地和綠色食品基地,也是黑龍江省西部地區政治、經濟、科技、文化教育、醫療、商貿和交通的中心。輻射黑龍江省西部、吉林省西部以及內蒙古北部。有著800多年的建城史和255年的黑龍江省省會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