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的溼氣是指什麼,爲什麼和水不同?

非我49


【本回答屬經驗原創,100多字10秒即可】

1,中醫的“溼氣”,指的是功能性代謝緩慢;

2,特指“脾”的統攝運化協調不力,引起身心倦怠、水腫、肥胖、便溏便秘、怕冷、風溼痺症等。

去溼的要訣是“動能生陽”,這裡的動分主動而動和被動而動:

1,主動指堅持長期合理運動休息、合理飲食美食、專心高效地做具體事物、樂觀積極工作生活娛樂、融入群體、富於愛心、恰當取捨等……

2,藉助湯(含中西醫)、針、灸、推拿疏通等外力。


加貝生活


中醫的溼氣主要體內陰虛體寒之氣。溼氣重主要就是體質陰虛代謝緩慢靠成體內寒氣於堵,排出不暢,寒氣長期於堵則形成體內溼氣重。主要於堵部位為各關節處,腎處,脾處。如果出現嚴重的腎溼和脾溼則易造成人精神幌惚,易形成憂鬱之症。體內溼寒之氣與水無關,是人體排出的抑制組織機能興奮的物質而不是水。


龍在江湖70335341


中醫說的溼氣不是水,也不是汗,而是像鼻涕一樣黏黏的東西。


我心自在無礙


中醫理論上說脾主溼,萬病起於溼,脾是人體一個最大的藏血器官,負責人體消化機能的運行,中醫也沒有把溼氣具體化到是什麼東西,主要是說導致人體代謝功能不正常的物質。但它完全不同於水,不能說你喝水多了溼氣就重,出汗了就是去溼,一般人會感覺溼氣就是雲山霧罩,把人整暈了。中醫把把整個代謝功能劃歸【三焦】,叫上焦,中焦,下焦。具體說溼氣是指什麼還真沒法具體所指,籠統的說吧,人的新陳代謝系統把該代謝的物質沒有代謝出去,留在身體裡面了,這就是【溼】。會導致肥胖,水腫,消化紊亂,神倦等等一系列問題發生。以中醫的說法就是要健康,先除溼,吃一些利溼的食物,比如說薏米之類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