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溼疹總不好,爸媽可以試試這幾招!

溼疹是嬰兒時期最常見的皮膚病。目前全球範圍內有10%-20%的兒童患有溼疹,發病比例相當高。

溼疹就像是個頑固不化的敵人,一旦出現了,就會反反覆覆騷擾寶寶,讓寶寶瘙癢難忍,嚴重影響寶寶的睡眠和生長髮育。

寶寶溼疹總不好,爸媽可以試試這幾招!

看著寶寶自己用小手抓出一道道血痂,新媽媽們會非常心疼和緊張不安。

溼疹真的那麼惱人嗎?今天「凱歌健康」就來跟各位家長們說說關於溼疹那些事。

溼疹是什麼?

溼疹是特應性皮炎的嬰兒期(0-2歲)表現,主要表現為皮膚的瘙癢、乾燥,嚴重者有滲出、皮膚增厚,溼疹歸根到底是皮膚炎症。

解釋:

1.特應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AD)是一種慢性、複發性、炎症性皮膚病,患者往往有劇烈瘙癢,嚴重影響生活質量。

寶寶溼疹總不好,爸媽可以試試這幾招!

特應性皮炎分為三期:

●嬰兒期(出生至2歲):表現為嬰兒溼疹,多分佈於兩面頰、額部和頭皮,皮疹可乾燥或滲出,當寶寶開始爬行時,肢體的伸處也會出現皮疹。

●兒童期(2 ~ 12歲):多發生於肘窩、膕窩和小腿伸側,以亞急性和慢性皮炎為主要表現,皮疹往往乾燥肥厚,有明顯苔蘚樣變。

●青年與成人期(12歲以上):皮損與兒童期類似,主要發生在肘窩、膕窩、頸前等部位,也可發生於軀幹、四肢、面部、手背,大部分呈乾燥、肥厚性皮炎損害,部分患者也可表現為癢疹樣皮疹。下圖為特應性皮炎三期的表現。

我們可以知道溼疹其實就是特應性皮炎。

有些醫生把兒童、成人的特應性皮炎也叫做兒童溼疹,成人溼疹,沒有錯誤,但叫做特應性皮炎或者特性應溼疹更好。

嬰兒期溼疹的表現是什麼?

溼疹多生在在生後40天以後,少數在滿月內出現。

皮損好發生在頭皮、面部、耳廓,表現為皮膚皸裂、增厚、滲液和結痂,尿布區一般不受累(因為這個區域摩擦少,溼度大,皮膚水分散失少,因而皮膚屏障功能好)。

寶寶溼疹總不好,爸媽可以試試這幾招!

隨著孩子能爬行,總是摩擦四肢的伸側,所以在四肢的伸側出現溼疹。

18月齡時,隨著孩子能走路了,四肢的關節屈屈的地方彎曲摩擦最多,所以在四肢屈側出現溼疹。

這些皮損處最大的特點就是癢。而癢除了讓孩子抓撓之外,還有可能導致睡眠不安,脾氣暴躁。

寶寶溼疹常與哪些因素有關?

寶寶溼疹通常受環境、遺傳、等因素影響

●遺傳:如果家裡有親屬患有溼疹或者有過敏性鼻炎、哮喘、藥物和食物過敏等情況,寶寶更容易患溼疹。

●過敏:導致寶寶溼疹的過敏源是多種多樣的,最常見的是食物過敏和空氣中的過敏原。

●皮膚刺激:比如汗液、口水、溢出的奶、口周的食物等等對皮膚都是刺激;還有一些新衣服、洗滌劑、消毒液等等;有的寶寶佩戴金銀首飾有可能也會刺激皮膚。

●過度清潔:皮膚表面有天然保護層,如果擦洗次數過多或者香皂、沐浴露等清潔劑使用過於頻繁都會破壞這個保護層,讓寶寶的皮膚更容易受傷害。

●皮膚髮育不成熟:屏障功能弱,容易丟失水分。

●環境:乾燥、吹風、暴曬等情況下會加重溼疹。

小寶寶的皮膚髮育不成熟,屏障功能比較弱,容易丟失水分,導致皮膚彈性變差,容易出現裂口。

如果在乾燥、吹風、暴曬等情況下,媽媽們又沒有很好的給寶寶進行保溼,皮膚就會進一步乾燥,裂口變大。

這時候外界再來一些比如口水、汗液、奶液、食物等等刺激,對皮膚就更是雪上加霜了。

如何正確護理溼疹寶寶

1、讓皮膚保持乾淨衛生。勤洗澡,勤洗手,一般不要用過熱的水給寶寶洗,水溫適中就好。寶寶長溼疹了才要多洗澡,不然細菌更容易感染。

2、香皂非常容易導致溼疹,尤其是泡泡浴。低齡兒童完全可以清水洗淨,青少年則需要使用香皂清洗腋下,生殖器區域以及足部。父母應該使用低油性低致敏性的香皂,避免使用香波。

3、勤剪指甲,寶寶指甲過長就容易抓傷皮膚,導致繼發感染。

4、讓寶寶少吃動物蛋白質,像牛奶、蛋之類的食物,最好在醫生的監督下食用。而寶寶長溼疹期間,則對魚、蝦應該禁止食用。

5、避免寶寶的皮膚暴露在烈日或者冷風中。注意天氣變化,夏天運動後,一般用乾淨的毛巾及時給寶寶抹去汗水;秋天颳風乾燥的時候,也要給寶寶塗上防過敏的潤膚乳。

6、挑選的衣物一般不選擇羊毛、絲、尼龍等有刺激的衣物。

7、選擇不含激素的產品,寶寶適宜使用純植物成分的藥物。一般廣告宣稱見效快的藥物,絕大多數都是含有激素的,剛開始使用的效果確實很好,但是一旦停用就會復發,甚至是更加嚴重。

8、母乳餵養最好,牛奶及其奶製品都會比較容易誘發溼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