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帝即將退位的消息傳來,這些革命黨爲啥感到非常失望?

清帝即將退位的消息傳來,這些革命黨為啥感到非常失望?

111

“驅除韃虜,恢復中華”,革命黨自1905年提出這一目標以來,經過7年不懈努力,終於在1912年實現了——清帝於2月12日宣佈退位。其實,一週之前的2月6日,革命黨就知道了這一消息。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南方革命黨手舞足蹈歡呼雀躍,北方革命黨卻長吁短嘆非常失望。

都是革命黨,都是為了推翻清廷,既然達成目標,為什麼反應不同?

清帝即將退位的消息傳來,這些革命黨為啥感到非常失望?

晚清革命黨形象

別忘了,革命黨並不是非常有紀律非常集中非常統一的組織,即使同為南方的革命黨,中部的武漢和東部的寧滬就有矛盾,至於南方革命黨和北方革命黨,分歧就更大了。推翻清廷的目標,雙方一致,但在實現方式上,雙方看法不同。南方革命黨認為,只要清帝退位就行了,什麼辦法都可以,包括利用袁世凱,功成不必在我。北方革命黨則認為,袁世凱靠不住,通過袁世凱間接推翻清廷是一種妥協,暫時的和平靠不住,必須把清廷連同袁世凱一起除掉。

由於理念不同,相比之下,北方的革命活動似乎更為血性,有不少例子:

1911年11月29日,革命黨準備在北京裡應外合“搞大事”,城外同志於傍晚依計劃準備攻入城門時,果然發現有人接應。不料,卻不是自己人,而是軍警。結果,革命黨被抓去一些人,其餘散逃。

北京是清廷中樞,防備嚴密,難以得手,於是北方革命黨把第二次起義的地點調整到河北,在任邱和雄縣起義。可惜,革命軍實力不足,被當地駐軍擊潰,一百多人遭到捕殺。

第三次起義仍然在河北的灤州,這一次規模更大,也更加血色。革命黨組織不夠嚴密(這是革命黨起義的通病),起義計劃洩露,遭到政府軍鎮壓,同時內部也有部隊叛變。作為起義的領導者,孫諫聲和陳濤的表現令人矚目:戰鬥失敗後並未束手就擒,而是馳馬衝入敵陣,舉槍四射,最後彈盡力竭被亂槍打死,臨死仍高呼“革命萬歲!”清軍對兩人十分痛恨,進行了辱屍:剖其腹、裂其體……

清帝即將退位的消息傳來,這些革命黨為啥感到非常失望?

末代皇帝

上述北方的三次起義發生在武昌起義之前,武昌起義之後,北方革命黨受到鼓舞,活動更加頻繁,同時吸取前期起義失敗的教訓,改進了方式,針對一些要人大員進行刺殺活動。最有名的兩次暗殺,一次是炸總理袁世凱(未遂),一次是炸“滿族的保護者”良弼(得手)。

北方革命黨的革命意志更為堅決和徹底,所以當他們得知清帝答應退位是向袁世凱妥協的結果,非常不爽,決定繼續革命。所以,自清帝決定退位的2月6日至正式宣佈退位的2月12日這一週裡,北方革命黨還在發動武裝革命,為此不少人犧牲在勝利前夜。

清帝即將退位的消息傳來,這些革命黨為啥感到非常失望?

隆裕太后與小皇帝

清帝退位後,袁世凱對北方革命黨“繼續起義”非常不滿,向革命黨首領施加壓力,要求解散所有革命機構,一律回家過日子。後來,南方革命黨看清袁世凱的面目,於1913年發動“二次革命”,但難以得到北方革命黨響應,因為頭一年已經被自己下令解散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