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範圍內魯迅地位如何?

陳威峰


我是大學中文系畢業的,關於文學大師的作品當然讀的不少,有的記憶很深,例如魯迅先生的作品。

在世界範圍內,我認為文學大師近代的有泰戈爾、 列夫托爾斯泰、高爾基、 魯迅、 米蘭、昆德拉等人。中世紀有但丁、莎士比亞、巴爾扎克、湯顯祖、拜倫等人。早期有荷馬等人。下面要符合問答的要求,專門說說魯迅先生的文學地位:(一)小說

魯迅的《彷徨》、《吶喊》和《故事新編》小說集都是天才級別的。我因為很愛民國那批小說家,每個作家的作品都看了一些。在小說技藝上,達到成熟標準的,只有魯迅先生了。

他一寫小說就出手不凡,而且篇篇都是高質量。在我看來,民國的小說家只有三個人達到了這樣的要求,一個是魯迅,一個是沈從文,再有一個就是張愛玲。

而且魯迅先生寫的《狂人日記》,這可是中國第一篇白話文小說,但是中國第一篇白話文小說水平就如此之高,形成高峰,反觀中國第一首新詩,胡適的《蝴蝶》,你就能看見魯迅先生在小說方面的天賦,如果說魯迅是天才,說是大師毫不為過。

而魯迅先生的小說《阿Q正傳》可堪稱他的代表作,它因成功地塑造了一個依靠精神勝利法而賴以謀生的悲劇性小人物阿Q的典型而受到國內外讀者的廣泛讚譽。


(二)散文

魯迅的散文只有在像老牛反芻時才能體會其中的妙處,比如魯迅的《故鄉》的第二段:“時候既然是深冬,漸近故鄉時,天氣又陰晦了,冷風吹進船艙中,嗚嗚的響,從蓬隙向外一望,蒼黃的天底下,遠近橫著幾個蕭索的荒村,沒有一些活氣”。幾句話,就把整個文章的基調奠定了,這句話我覺得可以和川端康成《雪國》的開篇“穿過縣界長長的隧道,便是雪國。夜空下一片白茫茫”相媲美。

當然這是很主觀的東西,要說一個人的東西好,只有對比出來。正好我特別喜歡散文,所以民國作家的散文大部分我都看了些,我個人覺得民國散文寫得好的有魯迅、周作人、郁達夫、沈從文、林語堂、朱自清等人,其實我更喜歡的是魯迅、周作人、郁達夫、林語堂他們的散文。

魯迅的散文和這些民國最厲害的散文家比絲毫不遜色,所以沒什麼懷疑的。如果有人若是懷疑這一點,那就去看看魯迅筆下的《故鄉》、《社戲》、《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等文章。(三)雜文

魯迅先生的雜文思想深刻,觀點獨特,對一件事情往往一針見血,切中要害。在當時的雜文家中的確很厲害。

而且魯迅的政論寫得很好,那是因為魯迅有思想做底子,我認為雜文就是個人思想的流露,例如《為了忘卻的紀念》、《紀念劉和珍君》、《吶喊自序》等雜文。(四)翻譯

魯迅的翻譯很多,日文俄文,但是我看的少,不做評論了,但是我看過周作人的一些翻譯,比如《徒然草》、《枕草子》等,覺得翻譯得極好,鑑於兩兄弟初期都是一起翻譯的,料想魯迅先生翻譯的文章肯定不錯的。

魯迅先生在世界上的文學成就和文學地位是撼動不了的,越到後面,這點越將被證明。

如果有人說,那是政治原因將魯迅抬上神臺的,那你是否知道,正是政治原因才將魯迅的光芒遮蓋了。有一天等烏雲散盡,魯迅的光芒才會被世人真正看見的……


老師如是說


魯迅先生在世界範圍的地位,可想而知,他的著作被世界人民喜愛,譯成各種語言,流通於不同膚色的人群,世界公認傑出的思想家,文學家,他的雜文,散文,堪稱一絕,描寫的人物祥林嫂,孔乙己,範愛農,陳士成,閨土,豆腐西施,把不同層次的人,用現實的手法寫出了他們相同的命運,並在他最後的一篇雜文《無聲的中國》反映了民族壓抑的奴性思想,民族的劣根性,暴露無疑,舊社會二千多年的封建思想流毒根深蒂固,用盡畢生所學,也無法喚醒國人良知,痛惜之餘,心情跌入谷底,半年之後,魯迅先生糖尿病病情加重,不治而亡,魯迅先生留下的文選,被不同的政界文化界名流競相追捧,時值革命人士無不頂禮膜拜,所以順其自然地被後世革命成功者推入神壇地位!也是很正常的了。魯迅先生的追悼會極其隆重,參加的人士有十多萬人,各



界名流如宋慶齡,胡適,老舍,朱自清,于右任等,上海市國民黨李鐵成市長以個人身份敬獻花圈並致悼詞,大多民主人士要求國民黨政府國葬魯迅先生,最後沒有得到蔣介石的同意,大家都是自願組織的追悼會,抬棺的都是當時社會一流的名人,可見魯迅先生在國人中的地位。現在時過境遷,年輕人基本都忘卻了魯迅先生對中國新文化運動作出的偉大貢獻,我想他的文化思想一定會重見天日,流傳千古!


夏普洱


謝謝邀請。本人自幼從事魯迅文學研究,散文,詩歌,小說,雜文都有所涉獵。他是現代文學的大師,成就自不用說。曾幾何時,我問我的語文老師:“哪一個作家是最厲害的?”念於當時我讀小學,老師說是“魯迅”。我自此開始模仿魯迅的寫作風格,一篇習作中,我寫道:“童年的夥伴分開很多年,伊不識得我了。”一位胸比牛大的牛姓美女老師,用紅筆圈住了“識得”兩個字,以為不妥。想來,魯迅的文章,年少時模仿,大概不受歡迎。人到中年,寫文章的時候有著魯迅遺風,功力是可以碾壓一般作家的。魯迅才華橫溢,魯迅不朽!


劉武1985


魯迅確實不簡單,在那個時代,肯定就是地位拔尖的文人,世界的眼光對他也很欽佩尊重。但是現在,如果拿地位來衡量他的成就,好像也用不上這個詞了。因為據說,他的很多文章已經從教材中被撤掉,試想還有多少人會被他的名字在記憶裡打上深刻的烙印?他慢慢的只剩下一個名字符號,作品已慢慢的成了沉睡的文物,中國人都很少去看他文字,在國際上談地位好像也沒法再談了!


文字大王


魯迅是世界文學界的喜馬拉雅山,是世界思想界的長庚啟明,是全人類中的高標翹楚,是人類精神海洋的巨輪航舵。


詩仙朝陽永垂不朽


那個年代敢於為柔石他們說話的讓正直的人欣佩。魯迅說過法西斯是放火暴徒,中國是黃種人,也是受歧視的。項羽放火燒阿房宮,人們記得他。但發明種天花的琴納有幾人曉得?而他卻救了人類。這難道不是真正的人共同的語言?這是世界性的偉言。


阿福順天


我是中學語文老師,我就是在教授魯迅先生的文章中認識了先生,學生也喜歡聽我講魯迅文章,我認為無論小說散文雜文詩歌先生的文章都是最好的,是一流的。但現在中學語文要刪減先生文章,太不應該了,魯迅文章進不了課堂是語文教育的失敗,也是我們教育的一大損失。


山山水水163814667


魯迅先生的偉大是其作品在說話,看看下葬送行的隊伍和人物就知道了,不是什麼政治原因起作用!要想認識魯迅先生,還是反覆看看他的作品吧!噴子們不要說無知的話了,讓人笑你無知,甚至無恥!


用戶53311120202


這個問題好,估計和馬克思於世界的影響力吧 嘿嘿; 我覺得還是毛主席說的比較中肯,大概意思哦原文記不住,“20世紀是魯迅的,21世紀是胡適的”! 個人認為,魯迅的地位是因為宣傳的需要,胡適則是文明的延續的必然!總之 毛主席有遠見 哈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