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文化的發現變化史

發展變化

史前

從最早的中華五千年文明之前——史前時代,原始部落的人們採集的野果在經過長期的儲存後發黴,然後形成酒的氣味。經過最初的品嚐後,他們認為,發黴後果子流出的水也很好喝,於是,就開始了釀酒文化。在原始社會,我國釀酒已很盛行,遠古時期的酒,是未經過濾的酒醪,呈糊狀和半流質,對於這種酒,不適於飲用,而是食用,故食用的酒具一般是食具,如碗,缽等大口器皿。

酒文化的發現變化史

夏朝

夏朝酒文化十分盛行,夏人善飲酒,夏朝有一種叫爵的酒器,是我國已知最早的青銅器,在中華歷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古云:“杜康造秫酒”,杜康作為夏王朝的五世國王,親自造酒,可見當時人們對酒的重視程度。鄉人於十月在地方學堂行飲酒禮:“九月肅霜,十月滌場,朋友斯饗,日殺羔羊,躋彼公堂,稱彼兕觥,萬壽無疆”,由此詩充分展示了夏朝的酒文化。

酒文化的發現變化史

商代

商代釀酒業十分發達,青銅器製作技術提高,中國的酒器達到前所未有的繁榮。作酒有了成套的經驗,出現了“長勺氏”和“尾勺氏”這種專門以製作酒具為生的氏族。當時的酒精飲料有酒、醴和鬯,飲酒風氣很盛,特別是貴族飲酒極為盛行,酒的廣泛飲用引起商統治者的高度重視,紂王造酒池可行船,整日裡美酒伴美色,商代留下了“酒色文化”。

酒文化的發現變化史

周代

周代大力倡導“酒禮”與“酒德”,把酒的主要用途限制在祭祀上,於是出現了“酒祭文化”。周代酒禮成為最嚴格的禮節,周代鄉飲習俗,以鄉大夫為主人,處士賢者為賓。飲酒,尤以年長者為優厚,“六十者三豆,七十者四豆,八十者五豆,九十者六豆”。其尊老敬老的民風在以酒為主體的民俗活動中有生動顯現。這即是周代的“酒儀文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