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年進入國內公有雲前三,紫光雲有備而來

中國公有云市場還有機會嗎?

7月10日,紫光雲公有云上線試商用。紫光雲公有云不僅來了,而且是極速而來,從3月30日宣佈紫光雲戰略到7月10日,大約100天時間,從一張白紙到針對企業級客戶的公有云上線,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務,紫光雲卻做到了。

1高起點的雲 如約而來

2018年3月30日,在成都舉行的新華三2018 NAVIGATE領航者峰會上,紫光集團發佈了公有云戰略。當時,紫光雲總裁兼CEO吳健承諾,3個月內實現紫光雲公有云試商用。3個月後,紫光雲兌現了自己的承諾,如約而來。

後來者,必須擁有高人一籌的能力,才有追趕並反超的可能。必定是對自己的公有云超自信,紫光雲才公佈瞭如下的發展目標:2018年起步階段,合集團之力構建雲板塊隊伍,開闢4個大區,部署20個城市二級節點;2019-2020年發展階段,開闢6個大區、10個一級節點、50個城市節點,總投資46億元,力爭成為國內Top5公有云服務商,同時佈局海外市場;2021-2023年領先階段,建設6個骨幹節點、20個一級節點和100個城市節點,成為國內Top3公有云服務商。五年三大步,紫光雲要“雲”速攀升。

3個月從無到有,不會是“PPT雲”吧?你會不會也有這樣的疑問?紫光雲用數據和實例證明,紫光雲公有云是一朵高起點的雲。

3~5年進入國內公有云前三,紫光雲有備而來

紫光雲的定位是企業級市場的公有云。為滿足數據不出城、本地化交付、多資源池納管等行業客戶的需求,紫光雲採用了“一多三統一”的架構設計。“一多”即多門戶,紫光雲通過大區節點+一級節點+城市節點的核心邊緣多級架構的設計,構建覆蓋全國的多個入口,在架構設計與搭建上天然具備了混合交付能力、個性定製能力與彈性擴展能力;“三統一”即統一融合架構、統一資源管理、統一運營管理,通過自主研發的CMP(多雲管理平臺)實現雲服務資源解析與綜合調度,在滿足分佈式、分級、個性的同時,保證底層架構和運營運維的統一。

在網絡建設上,紫光雲採用先進的100G核心+25G接入的計算連接和最新的NVMe存儲連接架構;在服務器配置上,紫光雲採用Intel最新Purley平臺Skylake CPU,將相同密度資源池的性能平均提升20%;在存儲方面,紫光雲與紫光西部數據聯合打造了高可靠存儲系統,將雲存儲數據可用性提升到“15個9”,遠超行業平均水平。

另外,由於實現了“芯雲一體”,紫光雲公有云從安全的芯片、安全的處理器、雲中的加密和存儲直到安全的終端,實現了端到端的安全保護。

紫光雲公有云既兼顧了用戶的傳統應用,又可以支持雲原生應用,並且可以為客戶打造定製化的服務,無論是在雲端還是在本地,都是基於統一的平臺,實現運維和管理的一體化。用紫光雲首席架構師王勇博士的話說,紫光雲公有云在技術上對標國際一流公司,在應用上結合中國客戶的實際應用需求。

2差異化的雲 呼嘯而來

目前已經投入試商用的紫光雲公有云包括華北1區(天津)、華北2區(廊坊)的兩個節點,以及位於西南1區(重慶)的一個節點,12大類、267項雲服務全部就緒。這些服務覆蓋包含計算、存儲、監控等在內的基礎層服務,以及平臺層的服務,包括數據庫、開發雲等,還有與合作伙伴共同打造的SaaS服務。

紫光雲副總裁兼運營部總經理李永斌介紹說,從雲的架構設計到協調數據中心,從設備選型到購買域名,工作量大且繁雜,紫光雲公有云能夠“呼嘯而來”,是因為集團上下協調一致,全力投入。在整個公有云搭建的過程中,集團內部有3000多人參與其中,研發人員來自集團內5地的研發中心。3個月中,版本進行了多次迭代,新寫代碼27萬行,項目進度精細化到天。

“即使集團在產品和技術上擁有多年的創新和積累,特別是在私有云方面擁有豐富的實踐和經驗,但是將這些來自不同方面的優勢匯聚到企業級的公有云上,難度還是很大的。比如,我們對底層的KVM進行了大量改寫和優化。”李永斌介紹說,“我們要通過統一的門戶,將所有的節點都統一管理起來。在聯調時,我們也曾在雲的調度和適配上遇到了挑戰,但是得益於靈活的架構,以及獨具的多雲管理平臺和運營平臺,輕鬆化解了這些難題。”

據悉,紫光雲公有云今年下半年還將陸續推出CDN、骨幹網等,建立更多的城市節點,在未來兩年內還將持續加大研發投入,預計將新增2000名研發人員。站在技術的制高點上,進行更多投入,紫光雲要打造一朵差異化的雲。

3場景化的雲 為你而來

紫光雲將聚焦雲計算與數據服務領域,賦能企業級用戶與合作伙伴,成為政企行業的引擎,持續為客戶創造價值,致力於成為最受信賴、最具產業優勢的雲計算和數據服務提供商。

紫光雲公有云的目標客戶群體十分明確,即企業級,面向政企行業客戶提供公有云、私有云和混合雲等基礎設施服務,以及針對大數據、AI、物聯網、區塊鏈等場景的政企行業雲垂直解決方案。概括而言,紫光雲將深度打造IaaS領域,重點突破行業場景化PaaS能力,全面形成SaaS生態。

李永斌表示,紫光雲是雲計算國家隊中的專業選手,將以“百城百業”為目標,聚焦城市雲和行業雲。紫光雲最早提出的口號——紫光雲,為你而來,這裡的“你”就是指客戶和具體的應用場景。

舉例來說,面向雲原生應用,紫光雲率先推出了開發測試雲。紫光雲藉助集團上萬名研發人員的資源優勢、十多年來在雲計算方面的深厚積累,將大量適用於敏捷開發的流程、經驗和工具用於雲的開發和測試,助力企業的上雲之旅。在行業應用方面,紫光雲的一個重點是工業雲,已經在蘇州基於自身的工業雲圖,助力當地的700多家企業進行測評,同時幫助20多個委辦局將數據打通。在跟蹤最新趨勢方面,紫光雲將VR雲作為突破口,與時俱進。就像紫光雲所說,其目標是成為“可信賴的數字化合夥人”。

4有未來的雲 慕名而來

除了技術、客戶和市場,紫光雲公有云未來的發展最倚重的還是人才。從紫光雲的管理層構成來看,既有熟門熟路的新華三的“老人”,也有來自谷歌、國美等公司的精英。

王勇曾在谷歌工作過十多年,擅長計算機安全、分佈式計算、大規模機器學習、海量數據處理等。對於回國加入紫光雲,他坦言看重的是紫光雲是一家技術型公司,因其獨特的“芯雲一體”的定位,未來一定能在公有云市場的競爭中後發先至。

在加入紫光雲之前,李永斌曾就職於國美、小米等公司,先後擔任過小米雲平臺系統部負責人、國美控股集團首席架構師和國美雲總經理等。既有技術專長,又在投資和公司管理方面擁有豐富的經驗,李永斌希望在職業發展上有更大的上升空間和突破,所以才選擇了紫光雲。

“紫光雲攥著一把好牌,依託集團,擁有先進的芯片、企業級IT系統,並且在雲計算領域深耕了十多年。一群有理想、有情懷的人在一起,一定能夠做出一番事業。這對我個人來說也是一個新的發展機會。“李永斌表示。

李永斌曾在各種不同類型的公司歷練過,如今毅然從“熱鬧”的互聯網公司重新回到“穩重”的企業級廠商,他說這與雲計算的發展軌跡有關。雲計算進入了2.0階段,傳統企業級客戶成了上雲的主力軍。傳統企業級客戶與互聯網公司對雲的需求大不相同。企業級用戶在選擇雲時,更看重兩方面因素:第一,雲要兼顧新舊應用,在確保安全性的基礎之上,以融合、混合的架構滿足不同的應用需求;第二,傳統企業上雲在技術和應用層面面臨很大挑戰,需要既瞭解企業應用需求,又具有云技術能力的複合型人才,指導企業級用戶的雲化。而這些正好是紫光雲的強項所在。

在硅谷工作十多年,親身見證了世界頂級企業的成長,王勇對中國和美國雲計算市場的發展有更清晰的認知。在國外,2B、2C市場都有規模非常大的公司,而在中國,2C市場有BAT這樣的巨頭,但是2B市場仍然缺少巨頭型的公司,這也意味著中國2B雲計算市場潛力巨大。

正是因為看到紫光雲身上的潛力,不僅有大批優秀的人才加盟,而且紫光雲公有云剛上線,就吸引了一批政企客戶入駐。

紫光雲,有備而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