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性的小銀行假如倒閉了,儲戶的存款保險公司會賠嗎?

雲淡風輕28109886


很多人都回答過這個問題都是從政策法規層面,我想說的是,地方性鄉鎮銀行很多都是跟當地財政有千絲萬縷聯繫,更有一些這類銀行跟地區之外的所謂大企業集團搞貸款業務,很多債務危機嚴重的企業在一二線城市商業銀行基本信用破產,就會到這類鄉鎮銀行貸款,貸款金額有時佔銀行年度放貸額一半以上,其中的風險很大,一旦這類企業倒閉 很多銀行就會實質性的破產,最後這些銀行是很難賠償你錢的,因為給你這麼高的利率的所謂存款都是金融產品而不是存款。這類金融產品是沒有保障的跟入市買賣股票一樣 盈虧自負!最近央行收緊銀行通道業務,就是在收緊風險,很多金融衍生品打包分拆賣給很多老百姓,這類鄉鎮銀行的客戶很容易騙,他們大多數都信奉銀行是國家的不會破產的,說這麼多隻想說 國家自己是做好保險了,真的有危機來臨 國家的風險不大,個人一旦碰上就是百分百的損失!國家利益跟個人利益不一定都是一致的,30年前鼓勵少生孩子致富,國家是考慮資源有限要先給少數人用,30年後鼓勵你多生孩子也是為少數人服務,因為勞動力減少很多療養院中的護士小姐少了!人口紅利沒有了 就鼓勵多生孩子!所以這麼高的利率存入地方性銀行不如存到你的支付寶裡安全錢多可以存入支付寶的網商銀行


雲嵐風輕


地方性的小銀行假如倒閉了,儲戶的存款保險公司會賠的。

但是前提是這家小銀行參加了存款保險業務活動,也就是向保險公司繳納了存款保險。

存款保險制度保障下的銀行經營仍存在兩個方面的隱憂:

一是存款保險制度會引發銀行的道德風險;

二是存款保險制度會帶來儲戶的逆向選擇問題。上述兩方面對中國商業銀行的經營均會造成影響。

(一)存款人因存款保險制度對存款的擔保放鬆對銀行的監督

對於受保存款人而言,他們很少有動力去了解投保銀行的運作,導致在缺乏監管的情況下,高風險經營的銀行可以少得多的成本獲取資金。於是,更多資金流入高風險業務,使存款保險體系面臨更大損失的可能性,而銀行在沒有監督下經營的道德風險發生可能性大大提高。

(二)存款保險制度可能誘使投保銀行的高風險經營

銀行在接受存款人的存款委託後,從追求自身效益最大化的角度出發,會傾向於做出有損於儲戶利益的決策和行動,比如可能會選擇風險更高、利潤更豐厚的資產組合,從而增加了銀行自身的風險。

假如對所有的參保銀行實行單一固定保險費率制度安排:所有的銀行無論規模、無論經營風險大小都支付一樣的保險費率,那麼在風險與收益成正比的前提下,銀行為追求利潤最大化,可能會在相同投資金額的項目中選擇風險較高項目,風險較高項目貸款成功收回的概率較低,從而引發經營的道德風險。

(三)存款保險制度中銀行的逆向選擇問題

存款保險制度中的逆向選擇問題是指由於存款保險機構與各銀行間的信息不對稱,存款保險體系可能會吸引較多問題銀行的加入,而把經營風險比較低的銀行排斥在體系之外的情形。

存款保險制度中的逆向選擇問題更容易出現在完全出於自願加入存款保險體系並支付單一固定保費的情況。

該體系中經營風險較低的銀行可能補貼問題銀行,它們在存款保險中的收益與成本不對稱,致使最穩健銀行不願加入存款保險體系,已經加入穩健經營銀行也會從中退出。

為了有足夠的資金去補償失敗銀行的存款人,存款保險機構只能提高保費,會促使次等穩健銀行新一輪的退出,進而加劇道德風險。

最終,留在存款保險體系內的銀行只會是那些問題較嚴重且自身十分脆弱的銀行。這種逆向選擇直接威脅到了存款保險制度的存續性,可能導致存款保險制度的破產。


李虹含


央行日前發佈《2013年中國金融穩定報告》稱,建立存款保險制度的各方面條件已經具備,內部已達成共識,可擇機出臺並組織實施。通俗理解就是,國家不再為儲戶在商業銀行的存款兜底,允許銀行破產倒閉,一旦有銀行破產,儲戶的存款將由存款保險機構賠償,但賠償有一定限額。

杭州某國有銀行理財經理說,建立存款保險制度,儲戶一定要做好兩個轉變,一是觀念轉變,不能再迷信銀行不會倒閉了,要有風險意識,把銀行當作一般企業來看待,經營得不好,一樣會關門。

  二是儲蓄方式轉變,大額存款儘量分開存放,也就是雞蛋要放在不同的籃子裡。這樣萬一一家銀行發生風險,也不至於損失過大。

從各國的經驗來看,利率市場化往往導致更加激烈的市場競爭,由此市場存款利率上升,貸款利率下降,商業銀行利潤空間被擠壓。為了防止出現銀行不良貸款增多和資產貶值帶來的擠兌危機,各國一般都會建立存款保險制度。

  中國央行去年6月開始打開存款浮動區間,開閘利率市場化,當然不能讓各銀行挾帶著廣大儲戶光著膀子衝鋒陷陣。

  今年以來,隨著流動性收緊,利率價格戰愈演愈烈,不少銀行(特別是中小銀行)開始偏重於風險較大的中小企業貸款等業務。激烈的市場競爭下,國內商業銀行經營風險顯著上升,破產倒閉再也不是“不可能的任務”。

  中央財經大學金融學院教授郭田勇認為,在銀行利率市場化進程中,如果存款保險制度繼續缺失甚至不完善,那麼,不是有些中小商業銀行因為儲戶缺少安全感,使之存款過少而無法生存下去;就是有些膽大妄為的銀行以高利吸引儲戶而過度投機,造成商業銀行風險約束機制弱化,弱化了市場約束。

近日,國務院相關金融工作會議上還提出,要讓更多的民間資本和民營金融機構進入銀行業,如果沒有存款保險制度,民間資本和民營金融進入銀行業可能存在較大的後顧之憂,儲戶也未必放心在這些銀行存款。

  可以預見的是,建立存款保險制度之後,商業銀行間的差異化將更加明顯,利率市場化的進程加快,未來存貸款利率的浮動空間將遠遠大於目前。

  不過,也有專家擔憂,如果只是負責為商業銀行的風險埋單,存款保險制度會助長後者的道德風險。

  復旦大學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孫立堅表示,大多數國家和地區的存款保險機構都有風險管控職能,比如在美國和中國臺灣,存款保險機構除負責賠付外,還具備對銀行重組甚至監管等廣泛的功能,投保銀行有任何汙點,存款保險機構一清二楚,同時保費也區別對待,商業銀行要為違反道德運作增加更多的成本。他認為,如果存款保險機構真的是在一個信息透明的情況下,信用都建立在銀行的行為、大家都能聯網,道德風險是不可能的。

保障存款人權益

  所謂存款保險制度,是指銀行等存款類金融機構按照一定比例標準向特定機構繳納一定保險金,當自身發生危機時(如兌付風險、破產等),由存款保險機構通過資金援助等方式來保障其清償能力的一項制度。在這一制度下,一旦銀行發生破產倒閉等事件,儲戶存放在銀行的資金不至於顆粒無收。

  存款保險制度並不是新生事物。1929-1932年的金融危機中,美國先後有近萬家商業銀行受衝擊倒閉,存款人損失嚴重。1933年,美國通過《銀行法》,據此設立了聯邦存款保險公司,為已投保銀行和儲蓄機構的存款人提供保護,目前為大多數存款賬戶提供10萬美元全額保險,部分退休賬戶達到25萬美元,超出限額的按比例賠付。

  在2008年的金融危機中,美國有數十家商業銀行轟然倒下,如果沒有存款保險公司“兜底”,必定引發更大的恐慌。目前,在金融穩定理事會的24個成員國(地區)中,只有南非、沙特阿拉伯和中國沒有建立。

  在我國,國家一直作為金融機構的最後擔保人,實行的是隱性存款保險制度,這也是老百姓對銀行有天然信任感的原因所在。但這並不代表金融機構就不存在經營危機,1998年,受亞洲金融危機衝擊,海南發展銀行因嚴重支付能力不足而關閉,境內居民在該銀行的儲蓄存款本金及合法利息,最後由人民銀行指定工商銀行保證支付。此後發生在河北省肅寧縣的尚村農信社破產案,最後同樣由央行指定其他商業銀行予以救濟。

  在存款保險制度下,金融機構將自身兌付風險轉嫁給存款保險機構,必須支付一定的保險金。

  值得注意的是,存款保險制度在全球通行的一個做法是,只對自然人存款承擔賠付責任,企業存款不在賠付範疇之內。並且,隨保對象是儲戶的各類存款,但不包括在銀行購買的理財產品或其他投資產品。

最多可能賠付50萬元

  存款保險制度一旦建立,哪些銀行會被納入保障範圍?中央財經大學銀行業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認為,按照國際經驗,可能會實行強制性保險原則。由於國內大部分金融機構的風險管理有待提高,有必要將國有銀行、股份制銀行、城商行、農商行、信用社、郵政儲蓄銀行以及外資銀行在華的法人子公司都納入保險體系中。保險範圍涵蓋活期存款和定期存款,這代表大多數存款者利益。

  儲戶能獲得多少賠償呢?央行相關負責人曾在研討會上表示,未來存款保險機構可能實行限額保險制,央行計劃為98%的儲戶提供全額保險。有專家據此分析,由於目前50萬元以下存款戶佔比超過98%,這意味著,未來限額保險的上限可能是50萬元。

  此前,瑞銀證券發佈報告預計,目前國際上存款保險限額大多集中在人均GDP的2-5倍左右,但由於中國的儲蓄率相對較高,限額設定在人均GDP的4-6倍較為合適。國家統計局公佈的2012年我國人均GDP為38354元,若以此計算,存款保險限額應在15萬-23萬之間。但由於20萬-30萬元以下的存款賬戶佔到總賬戶的95%以上,將保險限額定在20萬-30萬元可保證保險涵蓋的廣度。


整點食尚mies


先說箇中國曆史上銀行倒閉的小故事吧:

中國:海南發展銀行——新中國第1起因鬧“錢荒”倒閉的具有省政府背景的銀行

  海南發展銀行(簡稱“海發行”)成立於1995年8月,是為了加速海南地方經濟的發展和妥善處理停業信託機構的債權債務問題而成立的一家由海南省政府控股股份制商業銀行。然而僅成立2年10個月之久,1998 年6 月 21 日,中國人民銀行就發表公告,關閉海南發展銀行。由此,海南發展銀行成為新中國金融史上第一次由於鬧“錢荒”、支付危機而關閉一家省政府背景的商業銀行。

  海發行的倒閉可以說和1997年海南發展銀行兼併託管信用合作社事件直接相關。97年之前,海南發展銀行起初經營情況不錯。90年代中後期,隨著海南省房地產業泡沫的崩潰,許多信用社都出現了大量的不良資產,而對儲戶承諾的高利息(20%以上)也加劇了這些信用社經營困境。1997年12月16日,中國人民銀行宣佈,關閉海南省5家已經實質破產的信用社,其債權債務關係由海發行託管,其餘29家海南省境內的信用社,有28家被併入海發行。這28家信用社及關閉的5家信用社,由於大多是不良資產,海發行也背上了沉重的包袱。

  為減輕負擔,海發行兼併信用社後,其中一件事就是宣佈,只保證給付原信用社儲戶本金及合法的利息。1998年春節過後,不少定期存款到期的客戶開始將本金及利息取出,轉存其他銀行,並表示因為利息降低,不再信任海發行。隨後,未到期的儲戶也開始提前取走存款,海發行各營業網點前開始排隊取錢,發生了大規模的擠兌,雖然隨後又開出了18%的存款利率,但此時已沒有什麼人願意再把存款存入海發行。同時,由於房地產泡沫破滅,海發行賬內不少的貸款也難以收回。最終各方面原因使得海發行走向了末路。

  由於該銀行倒閉的時候存款保險制度並未出臺,很多儲戶的錢一直拖了10餘年也沒有完全兌現。

隨著中國銀行業市場化進程深入,大量銀行倒閉將不可避免。

  監管當局對此也有所準備,2015年5月,國務院公佈《存款保險條例》,條例規定:“自2015年5月1日起,存款保險實行限額償付,最高償付限額為人民幣50萬元;同一存款人在同一家投保機構所有被保險存款賬戶的本金和利息合併計算的金額在最高償付限額以內的,實行全額償付;超出的部分,依法從投保機構清算財產中受償”。這也就意味著

銀行償付的僅限存款,其他金融產品,比如銀行理財產品——不賠。

  中國並不是第一個實行存款保險條例的國家,第一個建立存款保險制度的國家是美國(美國1933年立法),世界上已有11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存款保險制度。目前,賠付限額低的國家如津巴布韋僅有150美元,賠付限額高的國家如挪威達到32.8萬美元。美國聯邦儲蓄保險公司成立之初,賠付限額僅有5000美元,此後賠付限額不斷調高,在金融危機發生後的2008年10月,從10萬美元大幅調高至25萬美元。

在中國,50萬元可以涵蓋中國99.7%的存款賬戶,但只能覆蓋儲蓄餘額的46%左右。

  這就給老百姓提醒,無論規模大小,無論成立時間長短,任何一個銀行都有倒閉的可能,對普通居民來說,最明智的做法是分散投資,實現多元化理財。 


金融那點事兒


謝謝邀請。這個問題分兩個問,題目問小銀行假如關閉了,保險公司會否賠。如果該銀行購買了存款保險,我想會賠一部分,保險的賠付很複雜,牽涉到賠付類型、折扣率、不計免陪額等等,到手的錢能拿到百分之七十就不錯。題中的內容問,小銀行關閉是否賠。我看過一個城市商業銀行關閉的案例,這銀行股東背景也挺強的,但小銀行實行了獨立的公司法人,自主經營,獨立核算,自負盈虧,最後經營脫軌關閉清算時,資本金按國家規定優先償付稅收、人工工資等,所剩的償付資金不足,賠給存款戶的錢只能按存款比例付給,拿到手的不足百分之五十。

所以,手上的錢要挑選好的銀行存入,如怕定期利息不高,可選部分理財產品,手上錢大額的,可找銀行協商利率上浮,存大額存單。別為了短期小利,而使資金損失了。


清風妍語


這個問題要從國家層面思考,才能明白。

過去中國不存在銀行倒閉問題,因為全是國有的,有國家信譽擔保。

中國銀行業引進國外先進技術和先進管理,從國有變成股份制企業,成立了很多地方性銀行,還有很多民營銀行。

銀行的本質從國有轉變為企業,企業就要面對競爭,就有倒閉的風險,國家只是管理者,不再是擁有者。

國家為了保障儲戶利益,必須收取百分二十保證金,而百分九十九的儲戶存款都在五十萬以下,國家只負責百分九十九利益,剩下的百分之一國家不管。

剩下百分之一儲戶利益,歸銀行自己保障,國家要銀行買保險以防萬一。

這些人利益保障就靠保險保障,如果銀行不買,倒閉了只能拿五十萬,如果銀行買了,這些人利益就有保障。

我們百分九十九的人,不要去替這百分之一人操這份心,關我們屁事,生死由命,富貴在天!


心有遠芳


會賠,小銀行同樣要繳納存款保險金,保險關係是成立的。

2015年我國出臺的《存款保險條例》,規定50萬以內的存款全賠。超出50萬的,就需要看銀行清算的結果了。

但是要注意,這裡面只包括銀行的存款業務,如果你購買的是銀行發售的理財產品,無論是銀行自家的理財,還是代銷其他機構的理財,都不算做存款業務了。

這部分資產是不享受理賠服務的。

所以,如果你錢有點多,可以多選幾家銀行,每家不超過50萬。

不過錢存銀行,會貶值!

金錢有自身票面的價格,卻有不同的購買力。銀行存款的利率永遠是跑不過通脹率的。2016年我國cpi漲幅為2%,比一年定期利率基本高0.5%,也就是說,你把錢放銀行,價值只會“越存越少”

比如存入一萬,利息150元,物價上漲2%。看似財富增長到10150元,但是隻可以買到一年前9947元的商品,價值損失為53元。

想跑贏cpi,如果資金少,可以選擇一些收益高的理財產品購買,或者存入寶寶類理財也有4%的收益。

不過,不用太擔心,銀行倒閉這件事是小概率事件,儘量選大銀行,基本不用擔心倒閉的問題。

而對於穩健型的貨幣基金類理財,還是建議購買的。

畢竟目前銀行一年定期存款利息不過1.5%左右,而例如寶寶類的基金收益可以達到4%左右。

祝你財源滾滾,好運連連!


老爸的修行


是銀行都一樣受銀監會監管的,肯定賠付,但是封頂是五十萬,要是帶信合字樣就不一樣了!不一定賠你,銀行大小都得銀監會審批的,不是順便就可以開銀行的!放心吧,只要是叫銀行的就沒有問題的!


和諧號64628168


2015年存款保險制度推出後規定銀行,包括商業銀行,如果破產,儲戶最多享有賠償50萬。超出50萬的可以在銀行破產清算財產中受償。

當然,一般情況下,會讓儲戶把存款和利息轉移到其他銀行。下下策是賠50萬。如果每個人都能賠50萬,那我希望銀行都破產。。。還有一點: 在銀行買的理財產品包括基金和債券等不在賠付範圍。

關注頭條號"掌上1號",學習簡單理財,收益遠超銀行定存!

為了分散危險,建議百萬儲戶把金額分散存在多個金融機構。不要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


掌上1號


有銀行破產,儲戶的存款將由存款保險機構賠償,但賠償有一定限額。

儲戶在單個銀行的存款,最大賠付額度可能是50萬元,超過這一限額的存款部分,將得不到賠償。

按照央行計劃的50萬元限額,實行存款保險制度之後,假如儲戶在單一銀行的存款不高於50萬元,萬一銀行破產倒閉,儲戶將獲得與實際存款金額相等的全額賠償;

如果存款超過50萬元,則最多獲賠50萬元,超出部分或者不能獲得賠付,或者像美國和中國臺灣一樣,按一定比例賠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