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情令》深陷“加戏门”背后:双男主的“避雷针”与“紧箍咒”

文|Mirror影视研究组

作为今年上半年一部难得的爆款网剧,《镇魂》在播出的一个多月的时间里,自来水纷涌而至,屡屡创下不菲的成绩,白宇朱一龙两位主演也随之走红,昨日更是直接拿下“双子塔”,让粉丝在剧情之外再次迎来一场狂欢。

《陈情令》深陷“加戏门”背后:双男主的“避雷针”与“紧箍咒”

面对着《如懿传》、《巴清传》一再改档,《天下长安》、《曹操》接连受挫,在原本人人看好的大女主、大男主纷纷“水逆”的情况下,无疑让不少资本方都瞄向了形势一片大好的“双男主”这块大蛋糕。

但双男主真的是一桩稳赚不赔的生意吗?

《镇魂》火热的同时,剧情Bug不断、特效五毛、推理幼稚、配角演技掉线等问题接连不断,在本星期播出的剧集中,持续掉线的剧情更是将#diss编剧#送上了微博热搜榜,面对大面积的吐槽、批评,最终官博不得不出面发布一条微博来“迎接”粉丝的怒火。

《陈情令》深陷“加戏门”背后:双男主的“避雷针”与“紧箍咒”

与此同时,几乎是同期上线的《SCI》却水花颇小,正在火热拍摄《陈情令》更是问题不断,近日则又因为“加戏门”而让粉丝对片方“正面开火”。

一面是双男主所带来的源源不断的长尾效应,一面又是空有热度却粗制滥造的行业乱象,如此背景之下,也不得不为所谓双男主的命运捏一把汗。

双男主红利尝鲜

迎合“她经济”市场的新生力量

事实上,从近几年大女主的火爆,到如今双男主横空而出,或许都是迎合“她经济”市场的最终产物。

市场决定产出,女性观众作为影视行业的收视主力,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为了她们,无论是追求少女心的偶像剧,还是现实主义作品,多以女性视角展开以求增强女性观众的代入感。但很明显的一个特征是,即便以女性视角展开故事,父权社会的女性形象已久多依附于男性。

《陈情令》深陷“加戏门”背后:双男主的“避雷针”与“紧箍咒”

伴随着时代的发展,女性观众的身份认同已经不一样了,不再甘做傻白甜和言听计从的附属品,从玛丽苏式的女性开始走下坡路,更加强硬的女性形象开始愈加成为观众心中的偏好就已然可以看出端倪。

而如今,站在文化消费的角度来看,大女主实则仍未逃出“换汤不换药”的“玛丽苏公式”,在这种情况之下,传统的男性视角就变成了女性视角的另一解读方式。

《陈情令》深陷“加戏门”背后:双男主的“避雷针”与“紧箍咒”

可以明显看到,对于早期双男主而言,从《大唐双龙传》、《绝代双骄》、《小李飞刀》等等,我们所熟知的双男主剧集,不论是并肩作战或是亦敌亦友的双方人设,皆有着较为完整的自我剧情线,彼此交织但又互不影响。

而从早期发展到现在,双男主已经有了鲜明的改变。无论是现象级网剧《镇魂》还是多部已经进入筹备阶段的双男主作品,

多来源于耽美文学的改编,因此也更加展现女性观众对于势均力敌的双方“欲望投射”。

此类影视作品,较之以往的剧集而言,往往更多的跳脱出了传统的性别观念,以更加强大的彼此双方齐肩并进作为剧情主线,两者之间再鲜有除此之外的女性角色掺入,而感情线也多集中于“兄弟情”或是“战友情”,以往常见的男女爱情元素反而成了配菜。

《陈情令》深陷“加戏门”背后:双男主的“避雷针”与“紧箍咒”

片方“求生”粉丝“求情”

横在双男主头上的一把双刃剑

近日,在一片争议声中,《陈情令》在剧组事故之后再次针对近日频频登上热搜的“改剧本”事件发表声明。

《陈情令》深陷“加戏门”背后:双男主的“避雷针”与“紧箍咒”

据悉,此前改编自晋江文学城大神墨香铜臭《魔道祖师》的《陈情令》,疑似将原有双男主配置改编成为男女标配,孟子义饰演的温情喜提女一号,与此同时,原有忘羡男男CP被拆散,而片方所宣称的无爱情线中也增加了的魏无羡与温情之间的男女感情线。

面对如此巨大的改编,粉丝们的怒火并不能轻易消散,并在片方模棱两可的回应之下,怒火被点燃到最高值。截至目前为止,#孟子义滚出陈情令剧组#、#陈情令虚假宣传#、#陈情令方回应演员带资进组#等话题几乎占领了《陈情令》的官方微博,与此同时,粉丝更是纷纷写长篇微博斥责《陈情令》的“移花接木”。

《陈情令》深陷“加戏门”背后:双男主的“避雷针”与“紧箍咒”

从本质上来说,对于如今的双男主而言,摆在片方和粉丝之间的是一种永恒的制动关系。两边相互消费和依赖,又相互排斥,片方永远想控制粉丝,而粉丝则又不满于片方的一意孤行,两者之间的矛盾最终铸就了如今《陈情令》乃至双男主剧的尴尬境地。

对于目前的市场而言,来自耽美文学的双男主面临的是政策并未松动的大环境,其“男男CP”无疑是不容于世的,于是很明显的可以看到,在政策的高压之下,头戴“紧箍咒”的片方并不想触碰高压线,无论是了然于心的兄弟情还是在强烈的求胜欲面前,所加入的男女之情来完善感情线的部分,都体现了片方强烈的求生欲。

《陈情令》深陷“加戏门”背后:双男主的“避雷针”与“紧箍咒”

但对于粉丝而言,事情则更简单一些。面对片方多重的思量考虑,粉丝更在意的往往是“兄弟情”是否能够原原本本地呈现、剧情能否保证没有多余的感情线加入,而这也是《镇魂》的编剧在被粉丝的口水淹没的同时,却仍然可以够成为现象级网剧的主要原因之一。

那么在这样的大背景下, 片方“求生”,而粉丝“求情”,双男主成为资本方香饽饽的同时,也成为了一颗埋在粉丝心中的不定时炸弹。

揠苗助长带来的虚拟泡沫

粉丝滤镜难以成全大众市场

她经济时代,得女性观众者得天下,而所谓腐女,在女性观众中的比列亦是不能小觑。早在2014年,就曾有一项调查表明,腐女群体的贴吧活跃程度就远超当时最受追捧的韩星李敏镐的贴吧月189万的活跃用户,而到了如今,这个数目显然是有增无减。

《陈情令》深陷“加戏门”背后:双男主的“避雷针”与“紧箍咒”

因此,我们也可以看到,对于如今的市场,越来越多的资本方看好“双男主”这块蛋糕,也是基于腐女层面的扩大,企图靠着“兄弟情”征服市场,但在这其中,褪去这一层标签,加注“双男主”身上的仍是小众圈层与粗制滥造的问题。

此前,镇魂女孩们一边对着两位主演的“美颜盛世”欲罢不能,一边将片方按在地上摩擦,其所形成的鲜明对比就是在进一步印证着如今市场对于双男主的畸形认知。

《陈情令》深陷“加戏门”背后:双男主的“避雷针”与“紧箍咒”

也是因此,市场上由耽美文学改编而来的双男主剧集虽然已经逐渐成为影视市场的一个重要分支,但真正爆火并出圈的实则寥寥。六月,与《镇魂》几乎同时上线的《SCI谜案集》却并未取得前者的火爆效应,与《镇魂》23.7亿的播放量相比,在一次性释出全集的情况下,总播放量却未过2亿。

《陈情令》深陷“加戏门”背后:双男主的“避雷针”与“紧箍咒”

《陈情令》深陷“加戏门”背后:双男主的“避雷针”与“紧箍咒”

事实证明,在资本的推动下,这种“揠苗助长”所带来的仍是虚拟的泡沫,粉丝滤镜的加持仍是难以成全大众市场,这对想要打“擦边球”的制作方而言,当然需要警醒。

双男主的设定,的确要比单一主角或男女主角更能制造出强烈的矛盾,更能擦出来的绚烂的火花。但若是只想要依靠着这一场来自小众圈层的狂欢,将“兄弟情”作为唯一的看点,如今的“镇魂热”也终将只会冷却。

毕竟,对于产业来说,潮水褪去并不可怕,可怕的在于,当潮水退去,而市场却已经失去了这片肥沃的土壤。

—The End—

主编 | 韩英楠

校对 | 栗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