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人咬手指甲是個什麼樣的心理?

三七姑娘


謝謝邀請,成年人咬手指甲是一種不良習慣,是幼小時缺少(父母愛)肉體愛撫,及缺少家庭溫暖,未能盡享天倫之樂的後遺症,是個人相對孤獨寂寞自慰的無聲的肢體語言表現,幼兒時期形成不良行為倒有情可原,但成人還沒有改變有些不妥,有類似行為的人性格相對內向消極不太樂觀,做事易猶豫,可一旦決定了又很"軸"認死理不易改變_

咬手指的人,更渴望被關愛,更渴望被溫暖,更渴望被肯定,當然是相對而言,他們會更珍惜注重來之不易的親情友情和愛情等感情。他們生活中往往會把感情超越理情而存在,易感情作事…

這是個不雅的動作,讓對方認為主體不太成熟,甚至還停留在兒童期的幼稚動作,讓人感覺不爽…希望有則改之。以示成人優雅之舉止取而代之。


大廚老齊


成年人咬手指甲的行為,是心理年齡不符合本人的生理年齡,心理的發育落後於生理的發育。他們智力方面一般沒有什麼缺陷,但社會適應能力差,缺乏同齡人所具備的認識能力和行為能力,情感意志和個性等處在低水平上。

人的心理發展分為不同的階段。每個階段都有每個階段的任務,如果不能按期完成,就會影響下一個階段的發展,因此心理發展是一個環環相扣的過程。心理健康的人在不同年齡期必須具備相應的心理特點。並且身心相關,彼此關聯。

成年人咬手指甲這個行為,用精神分析的觀點來看,成年人咬手指甲,是使用了一種簡單的防禦機制一退行。兒童因疲勞或飢餓而退至早年的幼稚行為習慣,這種防禦在長程心理治療和精神分析中時常出現。


銀川—鳴心理


兒童階段,會通過咬手指的行為宣洩緊張、恐懼的情緒,獲得安全感,也是自我撫慰的方式。


手指可以暫時代替媽媽的照看,成為孩子的夥伴,也可以釋放孩子內心可能的攻擊性。
這樣的行為模式可能延續到成年,面對相似的

情緒體驗

時,就會激活曾經的記憶,重複行為。
對於成年人,其實不必刻意去治療和糾正;
經常有意識地覺察和麵對自己的情緒,尋求適當的方式宣洩,自然就可以減少類似的行為。

東哥133938125


長謝邀。咬手指甲又叫咬手指甲症,咬手指甲癖,貧血,缺少微量元素,維生素,大多是心理問題。多發於兒童,成人咬手指甲多是兒童時期延續的心理問題,因為過度緊張,焦慮無法自制,無意識的咬手指甲。長期啃咬會使指甲感染,影響牙齒美觀,下巴移位影響閉合。無論是兒童還是成人這都是個壞的行為,必須糾正,必要時要去看心理醫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