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陽酃湖的前世今身——大話銷聲匿跡的酃湖公園

提到酃(ling)湖,大部分衡陽本地人都很熟悉,知道在江東,以前湖面面積很大,現在建了圍牆一直說建酃湖公園已經沉寂多年沒有音訊了,當年猛烈抨擊酃湖公園規劃,希望酃湖與耒水半島連通的人,現在也不見蹤影了。

述說酃湖就不得不提到酃縣,酃(líng)縣,春秋戰國時為龐邑,為楚南重鎮、中國最古老的郡縣之一,是鍾武侯國、湘東王國、湘州、湘東郡行政中心。漢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置,治所在今衡陽市珠暉區酃湖鄉。為衡陽市城建發源地之一,西漢時為鍾武侯國都城,東漢末年至隋朝為湘東郡治,轄今衡陽市區、衡南縣、衡東縣、攸縣、安仁縣、茶陵縣、炎陵縣、株洲縣南部、永興縣東北部一帶。

衡陽酃湖的前世今身——大話銷聲匿跡的酃湖公園

酃縣縣城位於衡陽市珠暉區和平鄉湖東村 [1] (原為酃湖鄉湖東村),地處衡陽市耒水河畔,西依苗圃、六緒諸山,北臨耒水,南望酃湖,東、南面為一望無際的耒水沖積平原。城址平面呈長方形,面積約1平方公里,四周圍以黃土夯築的城牆,城外設護城河。酃湖地區系沖積平原,地勢較低,每到雨季,低窪的地方積水形成了多口內湖,非常壯觀。酃,從“雨”從多“口”從“邑”,故名“酃縣”。酃縣有酃湖,湖中有洲,洲上民居彼,人資以給釀酒,甚醇美,謂之酃酒。

由此可見,從春秋時期,衡陽酃湖地區就已經形成聚居群落,龐邑,酃縣等名字在歷史長河中一直浮現。當時酃湖的水域面積,根據史志記載估算大概有5000畝水域面積左右。到新中國成立之初,尚有水面1100餘畝。

衡陽酃湖的前世今身——大話銷聲匿跡的酃湖公園

從圖中可以瞭解到,酃湖由春秋時期到清朝後期,湖面面積開始逐漸萎縮,到建國後,為了發展農業生產,對酃湖進行了圍湖造田,酃湖才逐漸減少到如今的面積。作為衡陽的歷史文化發源地之一,還是比較可惜的。

酃湖迎來第一次開發是60年代初期,酃湖建成國營酃湖漁場,成為衡陽市重要的水產來源。

酃湖迎來第二次開發是二十一世紀初,酃湖被開發商相中,投資興建為酃湖水上度假中心,一年四季遊人如織,成為衡陽市人休閒的好去處。湖面面積基本穩定至如今圖中位置。

酃湖迎來第三次開發是2012年,珠暉區根據武廣新區規劃預設了酃湖公園。2013年,由調任衡陽市的李億龍牽頭推進酃湖公園項目,及周邊開始動遷。2013年11月29日,酃湖公園正式開工,由時任衡陽市委書記的李億龍宣佈開工,時任衡陽市人民政府市長的周海兵、王雄飛、廖炎秋出席。當時的合作方式是計劃由杭州綠城房地產有限公司投資開發及周邊地塊出讓,這是酃湖第三次開發的開始,也是酃湖成為衡陽人眼中的磨洋工代名詞的開始。

衡陽酃湖的前世今身——大話銷聲匿跡的酃湖公園

由與種種原因(據說是與綠城集團合作事項生變),2013年短暫開工後,又於當年底停工。

酃湖公園的第二次開工,是在2015年10月,與衡陽市濱江新區北三環湘江大橋、東洲湘江大橋開工儀式一同舉行。時任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的李億龍宣佈項目開工。時任市委副書記、市長的周海兵做重要講話。這次開工酃湖公園由共同開發轉為由衡陽市政府出資開發。

衡陽酃湖的前世今身——大話銷聲匿跡的酃湖公園

同樣在開工後不久又因為各種原因而停工被稱為第二次停工,伴隨著酃湖公園停工的是周邊東城國際,羅馬都市,銀湖新城,梧桐莊園等等樓盤的拔地而起,同樣用的都是酃湖公園的營銷牌。(據說停工原因與時任衡陽市委書記的李億龍被雙規牽連出酃湖公園中標公司問題等,有一定原因。)

酃湖公園的第三次開工,是2018年6月22日,衡陽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發佈了《酃湖公園及片區基礎設施招標通知(2)》,標誌著酃湖公園項目將重啟招標。由福田興業投資集團中標繼續開放。

衡陽酃湖的前世今身——大話銷聲匿跡的酃湖公園

衡陽酃湖的前世今身——大話銷聲匿跡的酃湖公園

衡陽酃湖的前世今身——大話銷聲匿跡的酃湖公園

本次開發的進度相對前幾次要快很多,著手清除了湖底淤泥,周邊全部動遷完成,修建了北門的道路及文化設施等。

衡陽酃湖的前世今身——大話銷聲匿跡的酃湖公園

同樣,由小編前幾日的探訪瞭解到,目前工程已停工,具體原因眾說紛紜,有說因為湖南省運會9月在衡陽召開,酃湖公園施工就在附近會有較大影響而停工,又有說因為今年衡陽市本市級財稅收入銳減不少,導致各方市政項目資金緊張導致停工。如今酃湖公園何時能建成開放成為謎團,相比與衡陽市的南湖公園同期開始建設,南湖公園2014年即對外開放了,而酃湖公園建設速度遠遠遜色於南湖公園。相信內心最是五味雜陳的不是所有衡陽人,而是購買了周邊樓盤,因酃湖公園建設而動遷背離住地的民眾們。

最後筆者想諮詢下各位親們,你們認為酃湖公園會在什麼時間建成開發呢?是否會成為即雁棲湖之後,衡陽的另一處遺憾。

衡陽酃湖的前世今身——大話銷聲匿跡的酃湖公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