劃重點|生態環境部部長談宣傳(重點工作篇之三)

划重点|生态环境部部长谈宣传(重点工作篇之三)

全面增強講好中國生態環境保護故事的本領 不斷提高傳播感染力影響力

好的生態環境保護故事能夠以情動人、以理服人,是增進人民群眾支持理解生態環境保護的情感紐帶,是傳播生態文化和生態倫理道德的重要形式,是彰顯我國負責任大國形象的重要載體。

各級生態環境部門要在幹好生態環境工作的同時,不斷學習創新表達方式,不斷豐富生態文化作品,學會把鐵的事實、好的道理通過耳目一新、引人入勝的故事和案例表達出來、傳播開來。

一是從大局著眼。

講清楚中國生態環境保護取得的歷史性成就、發生的歷史性變革,就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取得的;

講清楚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是為了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

講清楚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必須堅決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

講清楚中國生態文明建設經驗和舉措為世界提供了破解環境與發展難題的中國方案、中國智慧、中國貢獻。

要講好中國生態環境事業的艱苦創業故事、開拓創新故事、非凡成就故事,講好故事中所蘊含的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以及優秀的中國品格、中國文化、中國情懷。

二是從細節入手。

注重從微觀層面講生態環保故事,從細節入手、從具體場景和事例入手,做到真實自然有情懷,把故事講得精彩紛呈、講得娓娓動聽、講得直抵人心。

三是用典型引路。

典型人物、典型事蹟、典型案例,其傳播力和影響力往往勝過一大堆刻板的說教。

要把“美麗中國,我是行動者”活動中的典型發掘好、宣傳好,講好我們這代人的生態環境故事,讓保護生態環境的生態道德得到傳遞、使

中國優秀傳統生態文化得到傳承。

四是有新穎表達。

把“陳情”“敘事”“說理”有機結合起來,增強故事感染力。

要創新語言運用,做到既有意義、又有意思、還有點“潮”。

要表達出生態環境工作者和參與者的情懷,引發受眾的共鳴,把“自己講”發展為“大家講”。

要研究國際話語體系和傳播體系,讓中國生態環境故事贏得全世界的傾聽與傳頌。

要提高作為表達載體的環境宣傳品的質量,打造導向正確、創意新穎、深受歡迎的優秀生態文化精品。

(摘自李幹傑部長在2018年全國生態環境宣傳工作會議上的講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