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古代的化妝技巧流傳至今?

fengyongyao


對美的追求從古至今都不曾懈怠過,古人的智慧是無窮的,即使材料匱乏,也會想法設法讓自己變得更美。今天就來說說那些流傳至今,如今還被借鑑的化妝技巧。

一. 口紅

歷數多個朝代的女子妝容,口紅都是重中之重。每個朝代流行的不一樣,但是以小嘴為美的審美不曾變化過。歷代女子都是先用粉遮住唇部,然後勾勒出當代流行的嘴型。這種畫法跟如今美妝博主教授的有異曲同工之妙。同時,這種畫法跟現在流行的咬唇妝也比較相似,都是從嘴唇內側暈染,以達到小嘴的效果。

二. 腮紅

唐代仕女圖中,常見的就是仕女兩個紅紅的臉蛋。當時的審美還是跟著宮中的寵妃們走,畢竟後宮中有的都是來自全天下的美人,每日就是絞盡腦汁打扮自己以博得皇帝寵愛。這款腮紅,乃成帝的妃子趙合德所創。漢代伶玄在《趙飛燕外傳》中寫道:“合德新沐,膏九曲沉水香。為捲髮,號新髻;為薄眉,號遠山黛;施小朱,號慵來妝。”趙合德沐浴後,頭髮鬆散捲曲,畫上薄薄的遠山眉,臉頰施一層朱粉,也就是腮紅,有慵懶性感的感覺。也就是說,那個時候起,腮紅就對整體妝容起了大作用。無獨有偶,現在流行的“溫泉妝”“宿醉妝”不也是一個道理嗎,粉紅的臉頰,微眯的雙眸,迷離的眼神,不就是剛泡完溫泉、剛從宿醉中醒來的感覺嗎?這款妝容,不要說普通男生了,就連皇帝也沒有經受住誘惑不是嗎?


澳範兒


這個問題我好喜歡,雖然沒有生活在古時的年代,也沒有對歷史特別多的研究。但是古裝電視劇我看的多啊,哈哈。從很多影視劇中我們都能發現一些蛛絲馬跡,楚辭中說,”粉白黛黑,唇施方澤“。愛美之心在女人的世界從未停止,千百年前已有粉,眉筆,唇膏等物了。以下:


1.螺子黛。

  • 我知道這個名詞是《甄嬛傳》,我最早以為是一種眉形,後來才知道是一種無比珍貴的化妝品,由波斯進貢,每年數量也不多,只有寵妃才能用哦,其他嬪妃宮女只能用普通的青黛或者銅黛。
  • 從劇中我們可以得知,其他的“黛”都是像墨條一樣需要沾水研磨才能使用,而這種螺子黛只需要沾水就可以直接畫了。
  • 無從考證這種古代高級的眉筆是什麼材質,我想從字面意思應該是由花粉,貝殼等研磨物,或者某種礦物質一起合成的。
  • 不僅僅是價格值十金,更是一種身份的象徵。
  • 而今天我們對畫眉毛也是非常重視的,不僅僅有眉筆,眉粉,眉膏。隨著時代的發展,現在越來越多的人也選擇了半永久紋眉。


2.舒痕膠。

  • 甄嬛被貓抓傷後安陵容給她做了舒痕膠,效果是極好的。

  • 這不就是我們現在的美白淡斑,祛疤的護膚品嗎。

  • 一白遮三醜,有疤痕斑點留下來會影響面容的美貌。古人不止有金瘡藥止血療傷,對疤痕的處理肯定也不僅僅是舒痕膠。

  • 衍生到我們現代的產品太多了,比如除疤非常有名的康瑞寶,不管是手術外創傷口或是痘印都非常有效。除了面部的,還創研出淡化妊娠紋等等的產品。

3.頭油。

  • 甄嬛在甘露寺出家時要見皇上,特別用茉莉花水梳頭,可以讓頭髮柔順亮澤,散發淡淡的清香。

  • 據我所知,慈禧太后也會用檀香,玫瑰,佩蘭,甘草等研製的頭油梳頭。

  • 在古時候沒有燙染這回事,自古以來宮廷都是有專門伺候梳頭的太監,傳說大太監李蓮英就是掌握了一手梳頭的技巧,深得慈禧太后的喜歡。所以古時女子對頭髮的護理是特別重視的。比起如今,恐怕有過之而無不及。

  • 而這就是我們今天說的護髮素和護髮精油啊。講究點兒的姑娘還會定期做水療,頭皮護理等等。

4.胭脂。又稱焉支、燕支。

  • 《封神榜》中說妲己用花瓣的汁液提取製成粉末,畫了一種桃花妝,迷得商紂不要不要的。這可能就是最早腮紅的雛形。

  • 也有人說是因燕地而得名,所以叫做燕支。由張騫出賽西域,從絲綢之路帶回中原。

  • 古時的腮紅顏色是比較單一的,大多以大紅色或粉紅色為主。大概是因為當時能找到的花瓣顏色也有限吧。

  • 而現代有不同顏色的腮紅,還出現了同為修飾輪廓的修容,高光等等。

5.口紅。

  • 在古代口紅和胭脂最初是一個東西,都是用有顏色的花瓣提煉的粉末,用來施加色彩。

  • 唐代是古代化妝品發揚光大的一個朝代,宮廷專門闢地種植各種花草,用來研製皇妃貴族使用的化妝品。而口紅也在這個時代在口紅中加入了蜂蠟,在此之前一般都是像胭脂一樣的盒裝物,唐代則有了形狀,類似現在口紅的管狀。

  • 現代,口紅作為女性最喜愛的化妝品之一,也出現了各式各樣的顏色。我本人也是資深的口紅愛好者,哈哈。

總結,隨著年代的發展,我想多年以後還會有更加新穎的化妝品出現。或許就像3D打印一樣,把臉湊過去,選好妝容就印上去了。鉛粉什麼的我就不說了,其他答主也介紹過了。


以上,希望我的回答你會喜歡。

嗨,我是寶怡cc,成分黨,愛好研究化妝品護膚品超過10年。喜歡我的內容請關注點贊支持哦。謝謝你們。

寶怡cc


畫眉是我國古代女性傳統的化妝術之一。屈原《楚辭·大招》中:“粉白黛黑,施芳澤只…青色直黛,美目媔只。”之句, 說明早在戰國時代,愛美的女性就開始用鉛粉撲面、黛黑畫眉把自己變媸為妍了。早期時,女性畫眉所用的“黛”是用一種叫石黛的青黑色礦石,加入麝香等香料製成的。唐顏師古《大業拾遺記》記載:隋煬帝時,波斯人所制的螺子黛傳入宮廷,被后妃們珍愛,這種黛又被稱為蛾綠,隋煬帝喜歡看寵妃吳絳仙畫眉,每“倚簾顧之,移時不去”地痴看。宋朝時流行西域傳入的青雀頭黛,晏幾道《六麼令》形容:“晚來翠眉宮樣,巧把遠山學。”“遠山”是西漢初期流行的眉式,按我們今天的說法,宋代畫眉時尚是漢代時尚的復古。 我國曆史上流行過很多種眉式,其中最普遍的是蛾眉。《詩經·衛風·碩人》中寫美女莊姜“手如柔荑,膚如凝脂,領如蝤蠐,齒如瓠犀,螓首蛾眉。”比喻她的眉毛象蛾須一樣彎曲而細長。《中華古今注》說,三國魏時,宮人“作蛾眉,驚鵠髻。”其形廣短,色淡微。為當時婦女所崇尚,直至唐、宋、明、民國都很流行。蛾眉甚至被賦予了很多深意,如屈原《離騷》寫“眾女嫉予之蛾眉兮,謠諑謂予以善淫”,即以蛾眉指出眾的美女。古時“蛾”與“娥”通解,南唐後主李煜失國後曾寫“垂淚對宮娥”,與在位時欣賞女性之眉而作的《長相思》:“淡淡衫兒薄薄羅,輕顰雙螺蛾。”相比已是全然兩種心情了。 《後漢書·馬援傳》中記載了一個當時的民謠“…城中好廣眉,四方且半額。”可知“廣眉”是由宮廷流行到民間的一種眉式,後來《太平御覽》中又把“廣眉”比作“半額”,根據文字的意思猜測廣眉大約是一種很粗的畫眉樣式。東晉葛洪著《西京雜記》中形容卓文君眉若遠山、臉若芙蓉,“遠山”也是一種漢代常見的眉式,漢成帝妃趙合德就是這樣的遠山黛,遠山可能是一種淡遠、細長的眉毛畫法,宛如水墨畫裡一泓秋水後面遙遠的連山。《中華古今注》載,漢梁冀妻孫壽創新妝樣式,改驚翠眉為愁眉。愁眉的樣式為顏色濃重、細長曲折、眉梢上翹,據說是繼承文君的遠山眉而來。《米莊臺記》中說魏武帝令宮人畫青黛眉,連頭眉,一畫連心甚長,時人稱之為“仙娥妝”。唐代楊貴妃作白妝黑眉,當時的女子紛紛效法,稱其為新妝,詩人徐凝描述這一場跟風的潮流為:“一旦新妝拋舊樣,六宮爭畫黑煙眉。”


ailinanana


關於這個問題,可以說:太陽底下沒有新鮮事,也沒有新鮮的妝容。


\n

今天的大熱妝容,很多都是來自古時的梳妝鏡前,美麗從來都是貫穿古今一脈相承的。正如宋代周輝《

清波雜誌

》裡記載的那樣:“輝自孩提見婦女裝束,數歲即一變,況乎數十百年前樣制,自應不同。”

\n


\n

比如說,最近幾年大熱的“咬唇妝”,顧名思義,是要唇部營造出因為害羞偷偷咬完嘴唇,血色還未散去那幾秒鐘的嬌美。咬的時候肯定只會咬部分靠近唇心的位置,全“咬”進去那個叫做用力抿嘴。這樣的畫法,就類似古法的“

點唇

”。



\n

這樣的妝容畫法是在妝粉時連同嘴唇一起敷白,覆蓋掉原有的唇形,以唇脂重新畫唇型。唇脂是古人在硃砂裡摻入一定的動物膏脂。漢代劉熙《

釋名·釋首飾

》裡就明確提到該物“唇脂,以丹作之,象唇赤也”。

\n

以此點唇時,唇厚的可以薄塗,口大的可以描小,使用的唇脂顏色以鮮豔但又接近唇色的紅為好。這樣的技巧是不是跟今天的美妝博主的教授如出一轍?


\n

回到今天的咬唇妝來說,正是對於東方美學“朱唇一點桃花殷”的傳承。相較西方的一些民族傾向於表達女性外顯的性感而塗滿飽滿豐潤的雙唇,(從很多大嘴美女的走紅也可一窺),國內是從民國起才開始流行明顯的眼妝和突出原有唇型描畫的畫法。

\n


\n


\n

再比如說,近年來的日系少女妝中,有一種大火的

妝容

叫做溫泉頰,顧名思義是妝完以後要看來像剛泡完溫泉的少女,臉頰紅潤,氣質慵懶。


因此整個妝容注重腮紅的打法,即通過霧麵粉餅、加重的腮紅,配合低垂的眼眉畫法和層暈的眼妝來營造一種既健康粉嫩又略有睏倦、毫無防備的觀感。

\n

這種兩頰微醺的紅潤又有名叫“

宿醉妝

”,這樣一說看起來也確實像是宿醉後,第二天清晨酒還未醒的感覺,所以又被戲稱為“二日酔いメイク”。

\n

微醺也好,宿醉也罷,這樣的妝容都不是舶來品,很久以前,唐代的婦女們就已經把這種小心機妝容玩得風生水起。當然,她們也知道這款妝的重點是在腮紅。

\n

紅色是人類最早認識的色彩之一,象徵著血管下的勃勃生機。腮紅在古時以紅色的

胭脂

塗抹,從商代最早發明出胭脂起,這斜面紅妝就再也沒在中國美妝史上消失過。根據這一抹紅是塗與否,將中國古代妝容大類分為白妝和紅妝。

總的來說佔據主流地位的還是紅妝:唐代時候的“

酒暈妝

”。貴妃醉酒的美已成為歷史傳奇,在彼時的“酒暈妝”又被稱為“暈紅妝”、“醉妝”。

\n

唐宇文士及

妝臺記

》:“美人妝面,既傅粉,復以胭脂調勻掌中,施之兩頰,濃者為‘酒暈妝’,淺者為‘桃花妝’。”意思是:在盛唐,豐腴的胭紅臉頰就是美的代表。酒暈妝的畫法是先鉛粉打底,再在臉頰抹上濃厚的紅色膏脂,塗得濃如如醉酒的紅暈,為“酒暈妝”;淡塗就是“桃花妝”。

\n

《新五代史·前蜀·王衍傳》中記載:“後宮皆戴金鍊花冠,衣道士服,酒酣免冠,其髻髽然;更施朱粉,號醉妝,國中之人皆效之。”

\n

所以酒暈妝當時的主要受眾也是年輕的女性,主要風靡的朝代集中於唐朝與五代時期。

\n

另有一種與酒暈妝非常相似的妝容叫做檀暈妝。這種妝容流行於唐宋時期,畫法是在“以鉛粉打底之後,敷上鉛粉和胭脂調和在一起的檀粉,輕抹在面頰中部,再逐漸向四周暈開。”看看這樣的手法,不正是日本溫泉妝(“宿醉妝”)的“霧麵粉底”、“加重腮紅”嗎?


\n

而“宿醉妝”裡慵懶感的傳遞,在漢代的“慵來妝”裡也早有發掘。這種妝容相傳始於漢成帝時期,為成帝之妃

趙合德

所創。為了襯托倦慵之美,整個妝容薄施朱粉,淺畫雙眉,鬢髮蓬鬆捲曲,給人慵困,倦怠之感。如漢代伶玄《

趙飛燕外傳

》:“合德新沐,膏九曲沉水香。為捲髮,號新髻;為薄眉,號遠山黛;施小朱,號慵來妝。”

\n


\n

不得不承認,古時的婦女在裝扮上真的往往別出新意,真正引領“國際潮流”,直至今天,日本藝妓的妝容畫法還能找到唐代妝容的精髓痕跡。


亞歐研究寮


唐朝沒有這麼多的“人造美女”,卻有著堪比“美圖秀秀”的強大化妝技術。而且唐代許多化妝技巧,連現在的美妝博主都要自嘆不如。

唐代女子化妝有以上七個步驟:敷鉛粉、抹胭脂、畫黛眉、點口脂、點面靨、貼花鈿。


(一)敷鉛粉。

唐代的花蕊夫人有詩云:“歸到院中重洗面,金花盆裡潑銀泥。”這是唐朝女性化妝的真實寫照。她們敷的粉一般是鉛粉:將白鉛化成糊狀的面脂,吸乾水分,碾成粉末或做成固體的形狀,塗到肌膚上使臉色白皙。

鉛雖有很好的美白效果,但日日使用,難免對身體造成損害。“紅顏多薄命”估計也與女子用鉛敷臉有關係。今天女孩底妝塗的粉底液、粉底、BBCC霜,含鉛量遠低於古代,但都是為了讓皮膚更加白皙光滑。


(二)塗胭脂

胭脂是面脂和口脂的統稱。所謂“胭脂”,實際上是一種名叫“紅藍”的花朵,它的花瓣中含有紅、黃兩種色素,花開之時被整朵摘下,然後放在石缽中反覆杵槌,淘去黃汁後,即成鮮豔的紅色染料。唐人婦女化妝時,將胭脂點染在面頰上。打造出“人面桃花相映紅”的嬌豔妝容。

現代愛美女生們塗的腮紅和各種YSL的口紅,就是古代的胭脂了。


(三)畫黛眉

在我國古代,眉毛以黑為美,故那時的女子常以黛畫眉以討人歡心。《中華古今注》中說楊貴妃“作白妝黑眉”,當時的人將此認作新的化妝方式,稱其為“新妝”。徐凝在詩中描寫道:“一旦新妝拋舊樣,六宮爭畫黑煙眉。”

到了盛唐時期,流行把眉毛畫得闊而短,形如桂葉或蛾翅。元稹詩云“莫畫長眉畫短眉”,李賀詩中也說“新桂如蛾眉”。為了使闊眉畫得不顯得呆板,婦女們又在畫眉時將眉毛邊緣處的顏色向外均勻地暈散,稱其為“暈眉”。還有一種是把眉毛畫得很細,稱為“細眉”,故白居易在《上陽白髮人》中有“青黛點眉眉細長”之句,在《長恨歌》中還形容道:“芙蓉如面柳如眉”。到了唐玄宗時畫眉的形式更是多姿多彩,名見經傳的就有十種眉:鴛鴦眉、小山眉、五眉、三峰眉、垂珠眉、月眉、分梢眉、涵煙眉、拂煙眉、倒暈眉。

時代改變了我們的審美眼光,曾經盛極一時的蛾眉,被現在的一字眉、平眉所取代。你喜歡哪種呢?


“芙蓉不及美人妝,水殿風來珠翠香。”

華麗煊赫的大唐盛世和那群芳容麗質的女子們,都隨著歷史塵封在了時間深處。

我們只有從史籍和文物中去想象她們當年,“回眸一笑百媚生”的絕代風姿。


任老千1




這幾樣唇裝是真的很好看,還有幾張太麻煩懶得發,想要的加我q私發給你們


陳情紅穗


隨著時間的長河的洗刷,這種東西流傳下來的,至今沿用的真心不多了,幾乎沒有了。除非是在偏遠地區。


孝文雲月


一,傅粉傅粉即在臉上搽粉。中國古代婦女很早就搽粉了,這一直是最普遍的化妝方式。二,畫眉畫眉是中國最流行、最常見的一種化妝方法,產生於戰國時期。三,口紅 古代稱口紅為口脂、唇脂。口脂朱赤色,塗在嘴唇上,可以增加口唇的鮮豔,給人健康、年輕、充滿活力的印象,所以自古以來就受到女性的喜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