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滬女排成績雖好卻無國手,非國家隊有偏見,而是發展鑽了死胡同

中國排協公佈了瑞士女排精英賽20人大名單,身為2016-2017賽季聯賽亞軍的浙江女排和2017-2018賽季聯賽亞軍的上海女排再次雙雙無人入選,延續了近幾年來國家隊無浙滬球員的現象。這也令兩地球迷氣惱不已,認為國家隊對浙滬兩隊有偏見。其實從成績單來看,浙江女排是末代甲A的亞軍,全運會第五名和首屆排超的第六名,以及今年全國冠軍賽的新科冠軍,戰績不俗;而上海女排則是新科全運會和聯賽的雙料亞軍,今年全國冠軍賽的亞軍,同樣成績單閃亮逼人,卻為何兩支球隊都難出國手,難道真如兩地球迷的傳言所說,是國家隊對浙滬球員有偏見?

浙滬女排成績雖好卻無國手,非國家隊有偏見,而是發展鑽了死衚衕其實我們可以從郎平在2013賽季之初接手中國女排來說起。當時上海女排的馬蘊雯、張磊、楊婕都入選了國家隊甚至擔任了主力和主要替補,但是兵敗亞錦賽獲得38年來最差成績第4名,這也是郎平對隊伍大換血的主要原因;後來郎平開始培養上海隊的徐玖菁、秦思宇、王唯漪,甚至安排她們參加一系列賽事,沒想到徐玖菁年紀輕輕突然退役了,秦思宇甚至在聯賽都打不了主力,後來乾脆替補也打不了了,而王唯漪倒是依然有機會,但偏科防守的她對於國家隊目前三名自由人來說毫無優勢,年齡上也23歲了,後面一干新人也已脫穎而出。張軼嬋倒是打得不錯,獲得了不錯的機會,但技術稍顯粗糙的她和劉曉彤相比沒有優勢。上海女排不獲國家隊青睞的原因主要是自身過於追求成績,大量引進內外援,自家新人則得不到重視,甚至連楊婕這樣的中生代球員都得不到機會。其實若說新人,上海女排其實也是兵強馬壯,全運會第五名的她們有世青賽冠軍替補二傳許曉婷、主力副攻張鈺倩、以及世少賽冠軍的主力自由人黃佳懿,但她們都沒能得到太多機會,張鈺倩倒是在“迫不得已”的情況下打了主力,卻在主打金延璟、曾春蕾等老將的情況下,表現不出彩。而許曉婷、甚至後面的陳芳林根本得不到出場機會,卞雨倩和季曉晨兩名老二傳未退,還引入了年紀更大的二傳米陽,可見上海女排的保守和短見。成績上過於依賴外援和老將,張磊、馬蘊雯依然在主打,而即將開賽的聯賽依然會重用她們,又引入了幾名外援,連楊婕都得不到出場機會,何況那些96後小將們?再看看同年齡段的袁心玥、龔翔宇甚至李盈瑩,上海小將們要想出頭,真的很難了。目前只能看張鈺倩了,可是她的身高只有1米85+,對於副攻位置來說真的太矮了。

浙滬女排成績雖好卻無國手,非國家隊有偏見,而是發展鑽了死衚衕另外看看浙江女排。其實浙江隊一度是國家隊的寵兒,李靜、王娜、楊舟、汪慧敏、單丹娜在2013、2014兩年統統入選了國家隊。但浙江隊員自己抓不住機會,抱團成“浙江體系”打天下,分開後個人能力則大打折扣。李靜這幾年來在國內獨領風騷,但是2014年世界女排大獎賽,她和劉曉彤一起擔綱總決賽主力,表現慘不忍睹,最終劉曉彤成功上位,而她則名落孫山,此後甚至是2016亞洲盃、2017亞錦賽,李靜都表現很差,她的優秀只能在國內,連亞洲都衝不出去;單丹娜則是世錦賽主力自由人,但屢屢讓陳展救場,後來林莉殺將而出,她得不到機會也很正常。雖然她不一定比王夢潔差,只是年齡上她不佔優勢,長遠發展來看,放棄她很正常;汪慧敏過於偏科,沒有進攻,不得重用毫不意外;王娜倒是有機會的,但是她傳不好朱婷,難以傳高球,競爭中敗給了丁霞,其實若魏秋月里約不復出她是有機會的,可惜魏秋月復出了,而今擅長高球的刁琳宇逆襲,孫海平孟豆又出來了,28歲的王娜也很難了;唯一有遺憾的是楊舟,不過1米87的她也不年輕了,何況鄭益昕等人更全面一些,而且胡銘媛這樣的小將敢打敢拼。不過楊舟其實機會還是有的,複製顏妮的故事不是沒有可能,就看她能否持續狀態了。另外朱悅洲,身高上不佔優,進攻也沒優勢,被淘汰不意外,估計她以後的機會也不大。倒是年輕自由人方婧,未來或許能有所表現。

浙滬女排成績雖好卻無國手,非國家隊有偏見,而是發展鑽了死衚衕縱觀浙滬兩隊的結構來看,都過於依賴老將,而浙江隊太側重體系的建設,首發一成不變,95-98年齡段的後備人才也沒有出眾的球員,如今國青隊倒是有幾個不錯的球員,但還沒到能用的階段;上海女排其實新人很多,但出不了場,連楊婕都被壓著,何況其他人?上海女排要想在東京奧運會有所建樹,立即重用楊婕、許曉婷,或許還能獲得奧運名額,否則很可能跟里約奧運會一樣,一無所獲。

浙滬女排成績雖好卻無國手,非國家隊有偏見,而是發展鑽了死衚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