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去來》《談判官》紛紛撲街,今年我們還能看到爆款劇嗎?

作者 /徐露

截止7月18日,《我不是藥神》票房達到26.4億,給春節後一直很平淡的國產電影帶來了一絲希望。綜藝領域則從《演員的誕生》延續到《創造101》,引發眾多社會性討論。

唯獨國產劇領域,從2017年底至今,一直處在啞火的狀態。播放量最高的劇仍然是靳東、江疏影主演的《戀愛先生》,但159.1億不過是《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的三分之一。被寄予厚望的《歸去來》《談判官》,均未能突破圈層,未能引發全民觀劇熱潮。

《歸去來》《談判官》紛紛撲街,今年我們還能看到爆款劇嗎?

另一方面,《天下長安》《巴清傳》《如懿傳》等熱門古裝劇多次傳出定檔的消息,而後因為各種原因,不能如期上映。慈文傳媒出品的航天工程年代劇《那些年,我們正年輕》,也在臨近播出時突然跳檔。

驟然收緊的審查政策,讓劇方在宣傳上畏手畏腳,生怕定檔以後再有不可抗力導致下線。為了能儘快播出、回款,《延禧攻略》《獨孤天下》等中體量的古裝劇大多選擇網絡獨播,捨棄掉臺網聯播可能帶來的收益和影響力,也規避掉了嚴格的歷史審查。

但還有許多影視公司不那麼幸運,《八月未央》《彼岸花》等多部青春劇播出困難導致康曦影業無法完成業績對賭,歡瑞世紀、唐德影視的股價則隨著重點劇目的一波三折高低起伏。

一系列打擊之下,許多從業者詢問新劇觀察,劇集行業還有未來嗎?還是說,在抖音、快手的夾擊之下,劇集再難出爆款?

《歸去來》《談判官》紛紛撲街,今年我們還能看到爆款劇嗎?

劇集啞火,是市場階段性調整的結果

其實從2017年,劇集行業的洗牌就開始了。

《人民的名義》在清明節後一躍而起成為黑馬,達康書記C位出道,成為中年流量。《我的前半生》播出前沒有任何宣傳,播出後“前夫哥”雷佳音爆紅。《白夜追兇》則在9月份悄悄上線,在10月份贏得全民關注。

這三部劇前兩個佔了題材優勢,在小鮮花、小鮮肉扎堆的IP劇中十分醒目,關照現實生活、群眾疾苦,後一個佔了製作優勢,劇本經過多年打磨,硬漢懸疑拍的絲絲入扣。

而且它們在上線之初,都曾經不被人看好,大多數人沒預料到它日後能令萬人空巷。

《歸去來》《談判官》紛紛撲街,今年我們還能看到爆款劇嗎?

據說,《白夜追兇》一開始的宣發經費特別少,引發觀眾熱議後,優酷緊急追加了宣傳投入。由孫儷、陳曉主演的《那年花開月正圓》流量口碑雙豐收,但網臺總售價僅為3.1億,單集售價約424萬,不敵熱門IP劇。

由此可知,經歷2014年來的IP熱潮,劇集行業的方向產生了偏差,目前的劇集遇冷,是正常的市場調節。

而且回顧電影和綜藝市場的發展,你會發現每次遇冷都是為下一次爆發做準備。

2016年,鬥志昂揚的電影人喊出了年票房突破600億的大目標,但最終僅完成了四分之三。之後,2017年湯唯、陳坤、倪妮等多位電影咖轉拍劇集,電影行業冷清寥落。未料想,暑期檔《戰狼2》竟收穫了60億總票房。接下來,《芳華》《紅海行動》《唐人街探案2》均收穫了不錯的口碑和票房。

2016年末至2017年中,限韓令、限童令、原創令、限明星真人秀黃金檔播出等一系列政策,讓跑男、《歌手》、《極限挑戰》等綜藝播出困難,收視率下滑,但也促使了原創綜藝《朗讀者》《演員的誕生》《中國有嘻哈》等的出現。

如今的劇集市場,恰如那時的電影和綜藝,正在經歷爆發後的市場調整。新劇觀察預計,2018下半年將會有爆款劇出現,引發全民討論。

但這部劇未必是大家熟知、大肆宣傳的劇目。特別是當下輿論風向變幻莫測,許多製片方偏於保守,傾向於捂盤,不做過多曝光。

而且這段時間,各播出平臺也在努力物色有爆款相的劇目。比如,優酷以800萬單集的價格鎖定了陳寶國、許晴主演的年代劇《老中醫》。企鵝影視自主控盤的劇版《風聲》處於後期製作階段,另有一些熱門劇正在籌拍。

《歸去來》《談判官》紛紛撲街,今年我們還能看到爆款劇嗎?

劇集內容的競爭對手,有短視頻,還有綜藝、電影

此外,隨著播放渠道從電視向移動互聯網傾斜,後者所代表的海量內容、精準推薦也促使娛樂方式多樣化、劇集受眾更加圈層化。

許多人從不看國產劇,卻深陷抖音、快手、唱吧。根據QuestMobile的數據,2018年6月用戶在長視頻上花費的總時間為7617億分鐘,在短視頻上花費的總時間為7267分鐘,然而在一年前長視頻的消費時長為6980億分鐘,短視頻僅為1272億分鐘,不到前者的五分之一。

《歸去來》《談判官》紛紛撲街,今年我們還能看到爆款劇嗎?

抖音短視頻的日活躍用戶量級增長到4000萬花了一整年的時間,但今年春節過後就成為每天有億萬人在用的國民APP。而優酷在世界盃期間曾披露,日活躍用戶突破1億。愛奇藝在2017年末的日活躍用戶為1.26億。

《歸去來》《談判官》紛紛撲街,今年我們還能看到爆款劇嗎?

短視頻在1-2年內走完了優酷、愛奇藝們多年的征程。雖然目前的用戶規模還不及長視頻,但勝在成長潛力。而且很多人看劇是通過手機、iPad等移動設備,短視頻的火熱難免會侵襲到長視頻的市場。

而具體到長視頻本身,除了劇集之外,還有綜藝、動漫、電影以供選擇。劇集生產者面臨的競爭,不僅有泛娛樂的短視頻,還有其他形式的長視頻。當《這就是街舞》《偶像練習生》等綜藝不斷引發社會熱議,你猜網友們打開愛奇藝、優酷後,會選擇看哪個節目?特別是當注水劇橫行,IP劇跟風的情況下。

目前的劇集行業啞火,雖然有政策監管、跨界競爭等多重因素,但從業者的懈怠和懶惰也是重要的原因。每當一個劇集類型火起來,後面跟風的人就一擁而上、泥沙俱下,全然不顧用戶的觀看體驗。

須知道出類拔萃的劇目,總是立意超前、製作精良,能夠捕捉到尋常人看不到的世界。須知道海量內容同時競爭,就意味著用戶很難忍受平庸,很容易被更有創意的內容所吸引。

未來能夠滿足用戶需求的劇集,要麼是讓人眼前一亮、精神一震的內容極客,要麼是能服務好某一圈層的工業化製作。

《歸去來》《談判官》紛紛撲街,今年我們還能看到爆款劇嗎?

比如朱一龍、白宇主演的《鎮魂》,激發了眾多“腐女”的觀劇熱情;電影導演拍攝的《結愛·千歲大人的初戀》由於精良的製作滿足了許多女孩的愛情夢想;《扶搖》的服化道和後期特效誠意十足,是目前最受青少年喜愛的古裝劇。

從這個角度來說,2018年上,雖然沒有大爆款,但小黑馬不斷湧現,而且這些劇很多是騰訊視頻、優酷的定製劇。隨著視頻網站競爭格局的穩定,它們的審美和價值觀正在影響著越來越多的製片方。

當電視臺作為舊事物在風中飄零,這些以NETFLIX、HULU為對標的互聯網從業者,再也不會容忍以注水拖長劇集騙取高收入的行為。他們的數據平臺會精確的標定出觀眾拖拽、棄劇的位置,會清晰的統計出一部劇會員拉新的數量,會準確的分析出支撐一部劇的是明星還是劇情。

從2015年至今,近3年的時間,視頻網站通過自制劇、定製劇、參投等方式學習劇集製作,得出了許多經驗教訓,也促成了《最好的我們》《白夜追兇》等精品網劇出圈,它們積累學習的階段已經過去,不再需要大規模的向影視製作方交學費了

《歸去來》《談判官》紛紛撲街,今年我們還能看到爆款劇嗎?

劇集行業仍處於去庫存階段,消化盲目上馬的大IP劇

渠道的變革總是影響著內容的供應。視頻網站和電視臺之間的競爭,視頻網站之間的競爭,曾讓一些製片方獲利,也正在讓一些製片方吐血。

2015年網劇《盜墓筆記》開啟會員付費這一新的盈利模式,視頻網站開啟大規模的版權爭奪戰,《如懿傳》《贏天下》《孤芳不自賞》《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等劇集網播+臺播總售價超出千萬,甚至連《涼生,我們可不可以不憂傷》這樣的現代言情劇都賣出了1500萬單集的高價,吸引許多影視公司走上IP劇風潮。

《歸去來》《談判官》紛紛撲街,今年我們還能看到爆款劇嗎?

2017年上半年《凰權·奕天下》(又名天盛長歌)《大明皇妃》《帝王業》等多個古裝劇立項,清一色電影咖、大導演,投入不菲。誰料到等劇集快要拍完的時候遇到“限古令”,關於戲說的尺度和服裝、道具等細節是否符合史實,引發網民和歷史專家的熱議,《如懿傳》《巴清傳》等頭部劇遲遲無法播出。

歡瑞世紀的大劇《天下長安》2017年營收貢獻高達5.67億,但定檔時間已經變更三次,原本說好的中央一套播出,移到了中央八套,還是無法播出。

除了坊間猜測的央視對先網後臺不滿意,也有業內人士透露,古裝劇哪怕劇本通過廣電總局審核,但只要有歷史學家對某一劇情、著裝、陳設表示異議,都有可能導致無法播出。一些涉及重要歷史人物的劇集,還要經過廣電總局重大辦的審核,由學界代表研討會決議。

《天下長安》7月15日宣佈無法按時播出之前,就有一些業內人士預判到了這一結局。大製作古裝劇歷來都是高流量、高收視率創造者,面對“限古令”自然也要經受更加嚴苛的歷史審查。

中等體量的《三國機密》《獨孤天下》《延禧攻略》可以選擇網絡獨播,但大古裝劇製作成本高,承受不起那樣的損失。

另一邊,跟風創作的青春言情劇也面臨著播出難的問題。一些宣傳方向新劇觀察透露,即便是一線女星出演的青春IP劇,排播也存在問題。

《歸去來》《談判官》紛紛撲街,今年我們還能看到爆款劇嗎?

從五大衛視的情況來看,湖南衛視周播劇場的大部分劇目屬於芒果影視、芒果娛樂參投或自制,黃金檔上半年僅有《談判官》《一千零一夜》《老男孩》屬於一線明星出演的大劇,剩餘6部劇都是中小體量。

東方衛視收視率破1的4部劇中,《美好生活》是中等體量,《好久不見》屬於積壓劇,大製作、大明星的《歸去來》則收視率未破1。同一部劇集在電視臺和視頻網站上的表現,完全不同。

而目前等待播出的大投資古裝劇約有13部,大明星、大IP的青春大劇約有14餘部,按照目前的排期估計得等到明年,去庫存的壓力非常大。

《歸去來》《談判官》紛紛撲街,今年我們還能看到爆款劇嗎?

而且古裝劇有視覺奇觀,網絡獨播也能收穫不錯的點擊量,比如《烈火如歌》和《獨孤天下》都躋身上半年網播量前十名。

又長又節奏慢的青春言情大劇卻與視頻網站的用戶習慣不符,沒有臺網聯動共同發力,即便是一線明星主演也帶不起點擊量。

《歸去來》《談判官》紛紛撲街,今年我們還能看到爆款劇嗎?

再加上這些劇的出品方中有多個上市公司,數億投資的大劇能否順利播出,與股價息息相關。歡瑞世紀、唐德影視、華策影視能否完成預期盈利,牽動著一二級市場許多投資者的心。

新劇觀察曾經報道過,康曦影業的業績補償情況。因為《八月未央》《彼岸花》《誰的青春不叛逆》等多部劇不能及時播出,康曦影業在2016、2017年均為完成業績承諾,創始人王小康補償了大量股份,喪失了康曦影業的控制權。

多方壓力之下,劇集公司近期都在與播出平臺洽談版權發行事宜,爭搶播出份額。而待這一競爭塵埃落定,落敗的一方將會從一線劇集公司的行列中消失。

但對於那些以網劇、網絡電影起家的初創型劇集公司來說,或許將迎來一波躍升。就像前文所說,各視頻網站都在加大自制劇、定製劇的研發,也出臺了分賬網劇、S級大劇等多種玩法。

熟悉網絡受眾的創作者,他們的好時候來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