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妖貓傳》說的是妖貓,可作祟的卻是人

《妖貓傳》說的是妖貓,可作祟的卻是人

《妖貓傳》改編自日本奇幻文學小說家——夢枕貘的作品《沙門空海之大唐鬼宴》,書與電影之間所描繪的相差還是很多,畢竟百萬字小說改編多少是要刪減的,因為沒看過小說,這邊也就單獨聊下電影。

一、大唐盛世的幻像

《妖貓傳》說的是妖貓,可作祟的卻是人

電影看下來可謂是實切的感覺到了畫面的優美精細,對於我這類於史不熟但感興趣的觀眾來說,看到這樣一個大唐,那也是頗為激動了,但美中也有不足,這裡描繪出的唐朝盛世,終究也只是個幻術。

說是幻術,其實還是跟講述故事的方式有關,故事因為是跟隨兩個主角——白居易和空海的言行舉止去推進的。而大唐盛像是在二人尋秘的過程中走馬觀花側面展現在眼前,你無法兼顧背景與畫面中的旁白或對白。而片中純對大唐的開明進行描述的鏡頭太少,大唐盛世,可惜這裡只展示了景和人,對那時真正的開明大度沒怎麼展現。但這多少也是受限的,畢竟影片時長2小時,才堪堪將故事說完整。

但不得不說,電影回看時能感受到其中的服化道十分精美,畢竟陳導也是真真的參與做了一座"唐城"。

或許是實景過於逼真,部分幻術的特效看上去顯得格格不入,若是不知電影為奇幻小說改編,那這幻術存在於這現實的大唐看來可就真的是尷尬了。

二、妖貓由來——楊玉環

《妖貓傳》說的是妖貓,可作祟的卻是人

再說人,古往今來談唐都會記得楊玉環這樣一個人物,如今的臉譜化便是給電影所述的那般象徵化提供了足夠空間。

強盛時,她是帝國的象徵;危難時,大唐將不再需要她。

安祿山起義便是一場危難,而此時也需要她死,我不知史實,但在這部影片中,楊玉環是一個可憐之人。

玄宗以擁她為權勢的象徵,享極樂之樂。己身如同傀儡,愛慕她的人千萬,可說到底,愛的究竟是她本人或是大唐亦或其他,就像阿部沒說出口的話,白龍所未表達的情感。

直至最後入棺,死去,她的一世也活的像個幻象,都說人活一世,她卻未必活過一時,李白的詩不為她所寫,玄宗的愛也不為她所留,阿部到頭來連句愛慕的話都未能說出口,卻偏偏是自己慰籍過幾句的白龍將她放入心中,視為親友。

白龍對貴妃,說是愛,卻也太快了,在電影裡,我更喜歡將其歸納為另一種情感——惜。而後變為憐憫,由憐生愛,最後由仇恨成為活下去的理由。

我從小就沒有父母,是在叔父家長大的,寄人籬下,反倒讓我對別人的好,一點一滴都想報答,你也一樣,對吧。

在全片二人對話也不過是在"極樂之宴"上的相遇,但二人出身相似,白龍看貴妃,恐怕是看見了自己,所以哪怕冒著被殺也要大喝阻斷"尸解大法",雖無法改變結局,但在那一刻,能說出貴妃心聲的恐怕也只有他了,貴妃也知道無法改變,選擇了相信"尸解大法"。

最後白龍面對貴妃的屍體,他也選擇了相信,直至附身御貓,聽聞貴妃棺中哭喊無助,感同身受,由此引出妖貓。

三、貓與人

《妖貓傳》說的是妖貓,可作祟的卻是人

說是妖貓作祟,我們也可以看到實際上還是人。

都說無人敢承擔殺害貴妃的罪名,卻偏偏都參與了殺害貴妃。而玄宗在殺害貴妃後面對的是將士又怎可將貴妃再從墓中掘出,這條早早商量好的欺騙貴妃的策略卻在陰錯陽差下導致本該安穩死於屍體狀態的"尸解酒"的貴妃被活埋,經歷的痛苦更是難以想象。

白龍是直至丹龍說出才知真相,然後為保屍體以肉身為引,引出蠱蟲,而後附身御貓進行復仇,為了心中那屈死的貴妃。

(這裡感覺有個bug啊,既然是屍體狀態蠱蟲無法活動,為何在山洞蠱蟲卻又活動了起來,那這時貴妃豈不是沒死?)

你對娘娘不該說謊,我爹賭錢賭輸了,把我賣給師父了。

貓與人,不過是人與人,幻術欺騙的是人的眼睛,謊言欺騙的是人心。

四、無上密

《妖貓傳》說的是妖貓,可作祟的卻是人

最後再說兩位主角吧,白居易為確認《長恨歌》所述是否為真,空海為尋求無上密,而後從最開始對黑貓感興趣到走入黑貓的計劃開始對楊貴妃的死因進行探尋。

雖說是主角,但全片完後我腦海中留下的卻是楊貴妃於棺木中的無奈,所以說從這點來看,個人認為對二人刻畫的還是沒那麼深刻,倒也符合二者作為旁觀者的身份。

至於無上密,可以說是留下的一個念想吧,白居易說無上密存於他詩中,空海說在楊玉環生死中瞭解到了無上密。

或許這是個哲學,每人理解都不一樣,若真要說些什麼,無上密大致就是破解幻術的一種方法吧,畢竟人生的各種情緒慾望,本來也是伴隨著一定的虛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