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史上真實的上官婉兒是怎樣一個人?

一個人的歷史


(關注 @文蹤旅跡 告訴您一段有溫度的歷史)

上官婉兒還真是一個讓歷史費了不少筆墨的人物。

這個走進大唐歷史時有著貴族出生的人物,可謂命運跌宕起伏。她小小的年紀就和母親鄭氏被趕到內廷當了下人,又很快因為聰慧過人成為“巾幗宰相”,在唐中宗李顯復位後政聲文名如日中天。但是她沒有能夠擺脫環境給她劃定的宿命——終於被唐玄宗李隆基結束了生命。

她是一個聰穎而且受到良好教育的人。小時候的上官婉兒聰明伶俐、貌美如玉。作為唐高宗宰相上官儀的孫女,上官婉兒從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在她母親的精心調教下,她飽讀詩書,知書達理,小小的年紀就能吟得好詩、寫得好文,表現出了超過常人的聰慧。

她是一個有著良好機遇又善於抓住機遇的人。儀鳳二年(公元677年),剛剛十四歲的上官婉兒受到了武則天的召見。武則天親自對她進行了面試。讓人驚奇的是,上官婉兒出口成詩,用詞恰當,表意準確,渾然天成的文辭讓武則天高興得很,當場決定免去婉兒的奴婢身份,不但給了她一個才人的名分,還讓她以後專門掌管宮中詔命。在武則天稱當了皇帝后,朝廷的詔敕大都出自上官婉兒之手。既是在她違忤旨意獲罪的時候,女皇武則天也對她高看兩眼,處以黥面。神龍政變之後,李顯再次登上了皇帝位子後,他沿用自己母親的做法,繼續讓上官婉兒專掌起草詔令,還把她拜為昭容,封她的母親鄭氏為沛國夫人。

她是一個開創大唐詩歌新風的人物。在這方面,她雖然繼承了“上官體”的形式技巧,關鍵是她拓展了詩歌的題材格調,讓唐代的宮廷詩歌從婉媚表功走向了大氣貴美和清新脫俗。

她是一個讓那時候風氣湮滅的人物。雖然她在唐中宗李顯時代很是紅火,但是李顯的突然離世徹底扭轉了她的命運,儘管她試圖給李唐宗室表白,卻沒有獲得李隆基的開恩,生命終於被結束了。

《舊唐書》《新唐書》中過多地說了她的奉承、攬權和闈亂,小說《控鶴監秘記》中又把上官婉兒寫得很是糟糕,這顯然不能讓人信服。因為同時代的幾個人物對她評價還挺好。

2013年,在陝西發現了上官婉兒墓,墓誌銘中記載:“婕妤懿淑天資,賢明神助。詩書為苑囿,捃拾得其菁華;翰墨為機杼,組織成其錦繡……”

這樣的評價應當說是比較靠譜的。


文蹤旅跡


上官婉兒,複姓上官,小字婉兒,又稱上官昭容,陝州陝縣人,祖籍隴西上邽,唐代女官、詩人、黃皇妃。因祖父上官儀獲罪被殺後隨母鄭氏配入內廷為婢。十四歲時因聰慧善文為武則天重用,掌管宮中詔令多年,有巾幗宰相之名。

唐中宗時,封為昭容,權勢更盛,在政壇、文壇有著顯要地位,從此以皇妃的身份掌管內廷與外朝的政令文告。曾建議擴大書館,增設學士,在此期間主持風雅,代朝廷品評天下詩文,一時詞臣多集其門下,《全唐詩》收其遺詩三十二首。710年,臨淄王李隆基起兵發動“唐隆政變”,上官婉兒與韋后同時被殺。

名門之後,明達聰敏

上官婉兒是西漢上官桀、上官安、上官期祖孫三代的後裔,高祖父上官賢官至北周幽州太守,曾祖父上官弘曾在隋朝時任江都宮福監,祖父唐高宗時宰相上官儀。

麟德元年,上官儀因替高宗起草將廢武則天的詔書,與父親上官廷芝一起被武則天所殺,剛剛出生的上官婉兒與母親鄭氏同被配沒內庭。在內庭為奴期間,在其母親的精心培養下,上官婉兒熟讀詩書,不僅能吟詩作文,而且明達吏事、聰敏異常。

女皇寵臣,專司詔令

儀鳳二年,武則天召見了年僅十四歲的上官婉兒,當場出題考較,上官婉兒文不加點,隨手而成。且文意通暢、辭藻華麗、語言優美,武則天看後大悅,當即下令,免其奴婢身份,讓其掌管宮中詔命。 後來武則天稱帝,詔書多出自上官婉兒之手,時稱內舍人。

不久上官婉兒又因忤逆旨意犯了死罪,但武則天惜其文采而特赦其罪。以後上官婉兒曲意迎合,更得武則天歡心。從通天元年開始,又要上官婉兒處理百司奏表,參決政務,權勢日盛。

中宗信任,韋后親信

神龍元年,張柬之等擁護李唐宗室的大臣發動神龍政變,武則天被迫退位。神龍政變後,唐中宗復辟,又令上官婉兒專掌起草詔令。上官婉兒深被李顯信任,又拜為昭容,封其母鄭氏為沛國夫人。

上官婉兒與韋后、安樂公主多有往來,屢次勸說給韋后行武則天的故事。於是韋皇后上表請求規定全國市民百姓一律為被父親休棄的母親服喪三年。又請求規定天下百姓二十三歲時才算成丁,到五十九年就免除勞役,改易制度用來收取人心和民望,李顯都准許了。

武氏之寵,太子之危

上官婉兒又向韋皇后推薦武三思,將武三思領進宮中,李顯於是開始與武三思商議政事,張柬之等人從此受到武三思的遏制。不久武三思依靠韋皇后和安樂公主等人的支持,相繼設計貶殺了張柬之等五王,權傾人主,不可一世。

上官婉兒又與武三思私通,並在所擬詔令中經常推崇武氏而非議皇家,這使太子李重俊氣憤不已。


景龍元年七月,李重俊與左羽林大將李多祚等,矯詔發羽林軍三百餘人,殺武三思、武崇訓於其府邸,並誅殺其宗族十餘人,又引兵從肅章門斬關而入,扣擊閣門而逮捕搜捕上官婉兒。

上官婉兒急忙逃至唐中宗和韋皇后處,並說:“觀太子之意,是先殺上官婉兒,然後殺皇后和陛下。”李顯、韋皇后一時大怒,遂帶著上官婉兒和安樂公主登上玄武門躲避兵鋒。令右羽林大將軍劉景仁率領兩千餘人,屯兵太極殿前,閉門自守。不久之後,李重俊兵敗被殺。

文壇翹楚,禍亂朝綱

上官婉兒深得李顯、韋皇后信任,專秉內政,祖父一案也被平反。上官婉兒又經常勸說李顯大量設置昭文館學士,並設置酒宴,讓大家吟詩作賦。


上官婉兒經常代替李顯、韋皇后和安樂公主作詩,朝廷內外,吟詩作賦,斐然成風。上官婉兒還喜歡藏書層,藏書萬餘卷,所藏之書均以香薰之。


上官婉兒因為受到中宗李顯的寵信,於是很多人就去依附上官婉兒得到晉升。中書侍郎崔湜就是因為與上官婉兒私通後,被引以為相的。儘管後多次被人彈劾,但靠上官婉兒和安樂公主的保護,仍然能官復原職。

唐隆之變,婉兒授首

景龍四年,太平公主勢力日盛,上官婉兒又依附於太平公主。六月,李顯突然駕崩,韋皇后將朝廷中的重要位置全部安排了自己的族人,朝政大權落入韋氏之手。上官婉兒和太平公主起草了一份遺詔,立李重茂為皇太子,李旦輔政,韋皇后為皇太后攝政,以平衡各方勢力。然而宰相宗楚客、韋溫等更改詔書,勸韋后效仿武則天。

得到消息的臨淄王李隆基與太平公主商議,決定先下手為強。7月21日,李隆基發動唐隆之變,以禁軍官兵攻入宮中,殺韋后、安樂公主及所有韋后一黨,擁立其父李旦。

上官婉兒率宮人迎接,並把她與太平公主所擬遺詔拿給劉幽求觀看,以證明自己是和李唐宗室站在一起的。劉幽求拿著遺詔,求李隆基開恩,但李隆基不許,殺上官婉兒於旗下,後葬於雍州咸陽縣茂道鄉洪瀆原。太平公主非常哀傷,派人去弔唁,並出錢五百匹娟。

詩文傳世,才女之名

開元初年,李隆基派人將上官婉兒的詩作收集起來,編成文集二十卷。此文集現在已經失傳,《全唐詩》中僅收錄上官婉兒遺詩三十二首。



一個人的歷史,一家之言。


一個人的歷史


唐朝歷史上的上官婉兒有好幾頂桂冠:昭容、詩人、女宰相,說她是政治野心家和傑出的女詩人比較準確。

祖父上官儀是西臺侍郎(三品),因為唐高宗起草廢后詔書得罪了武則天,被誣陷謀反,上官儀及其子上官庭芝被處死,上官婉兒隨母鄭氏成了掖庭婢女。

武則天召見14歲婉兒,要求現場依題作文,婉兒須臾而成,語言優美,詞藻華麗,文意通暢。武則天看後免除了她的奴婢身份,命其掌管宮中詔命,從此婉兒開啟了華美的宮廷人生。

名不虛傳的詩人

史書記載,上官婉兒除了幫助皇帝處理百司奏表起草詔令外,還經常組織宮廷貴族吟詩賦詞。她曾建議擴大書館,增設學士,代朝廷品評天下詩文,一時詞臣多集其門。她常常代替中宗、韋后以及長寧、安樂公主賦詩,數篇同作,且採麗益新。婉兒能有驚豔的文采,與上官家族的文學傳家密不可分。

有一次,上官婉兒陪唐中宗李顯和韋皇后去長寧公主的府邸,這府邸原是唐太宗時魏王的舊宅,佔地之大,東西方向盡佔一坊之地,並有池塘300畝,又修建了各種亭臺樓榭,所用木石竟然價值二十億萬錢。

婉兒面對如此奢華盛景,文思泉湧,搖筆雲飛,多達25首的“流杯池”一氣呵成,每首詩字數不等,形式不一,有三言、四言、五言、七言,從各角度描寫了流杯池的華麗景色,25首詩構成一幅絢麗多彩的園林山水長卷,美不勝收。

上官婉兒死後,唐玄宗李隆基命人收集她的詩文,編成文集20卷,又讓宰相張說為之作序。

張說《唐昭容上官氏文集序》曰:“每豫遊宮觀,行幸河山,白雲起而帝歌,翠華飛而臣賦,雅頌之盛,與三代同風…”;陸昶會《歷代名媛詩詞》稱讚婉兒“才思鮮豔,筆氣疏爽,有名士之風”;美國的漢學家斯蒂芬·歐文將婉兒視為“假日隱士”,可見都對上官婉兒的推崇備至,唐朝第一才女的桂冠非她莫屬,《全唐詩》收其遺詩32首。

巾幗宰相的榮耀

唐中宗李顯復辟後,上官婉兒被封為昭容(二品),其母親被冊封為沛國夫人,按照唐制“(內命婦)二品之母,為從四品郡君”,原本上官婉兒身為正二品的昭容,其母只能封為從四品郡君,卻被破例封為一品的國夫人,連婉兒的祖父上官儀、父親上官庭芝也得到追贈,此為封建社會“女榮母貴”的個例之一。

上官婉兒在政壇、文壇有著顯要地位,又以皇妃的身份掌管內廷與外朝的政令文告,是唐代一位舉足輕重的女官,有著“巾幗宰相”之稱。

婉兒明白韋皇后對唐中宗的影響力,於是她籠絡皇帝,也奉迎韋氏。韋氏認為婉兒能幫助自己實現遠大的理想,因此接受了她的很多建議。上官婉兒給中宗加尊號為“應天”,給韋氏加尊號為“順天”,“天皇”“天后”並尊,同朝理政。

石榴裙下的汙垢

上官婉兒一生沒有結婚,名義上是唐中宗李顯的昭容,還有個情人武三思。但史書和野史上說她是一個淫亂成性的女人。所謂的淫亂成性,可能如武則天太平公主一樣包養男寵,這是唐代紅妝貴婦的普遍嗜好。電視劇《上官婉兒》更為離奇,她真愛的太子李賢被害後與一個日本浪人高島卿卿我我,海誓山盟…

上官婉兒的失敗

大唐紅妝時代4大主角武則天、太平公主、韋皇后和上官婉兒,演繹著一場又一場宮廷戲,讓人感受精彩,也感受悲哀。

婉兒深陷宮廷鬥爭的深深泥潭難以自拔,執著於權爭不願放棄。韋皇后篡權,臨淄王李隆基起兵發動唐隆政變,婉兒與韋后同時被李隆基所殺。

一個文采飛揚的才女以這種方式香消玉殞,多少讓人產生些許遺憾與傷感,後來李隆基又將上官婉兒重新追封為昭容。

[圖片、資料源於網絡,如侵權請告之,立馬刪掉相關部分]


天寧閣


上官婉兒,出生於官僚世家,上官儀之孫女,武則天時期一個很有才華很有影響力的政治人物,由於才華出眾,得到武則天的賞識和重用,幫助武則天發文,草擬文告,由於工作能力出色,武則天將一切文件及湊章全部交由她處理,成為武則天的一個得力助手。可以說在整個武則天執政時期,大部分時間,上官婉演藝著一個獨特的重要角色。神龍兵變,聰明的上官婉兒搖身一變成為中宗李顯的人物,積極投身於為李顯服務,這時的上官婉兒也已成熟,開始著著想自己的人生去路,她憑藉自己的能幹和智慧,積極接近唐中宗,由於她體貼得當,與唐中宗發生了一些不軌行為,被中宗封為昭容,後來韋皇后和女兒安樂公主學習婆婆武則天專權,向中宗發難逼要權力,攪亂朝庭,上官婉兒又看這邊勢重,又與這娘們兩混搭一起,在中宗死後,她又幫助草擬假遺昭,製造混亂,矇騙過關,但隨被唐隆兵變的李隆基所打壓,當她再一次向李隆基求情一條活路時,卻被叛軍殺死。其實上官婉兒一生,可以用幾個字來概括,見風施拓,是一個立場極不穩定的一個人,每遇到一個關鍵轉折點,她都會冒極大的努力和風險去應付,在那個王公爭霸的年代,爭權奪位,風雲多變,是經常的事,是冒政治和生命風險的,可憐的上官婉兒,自然就成了爭鬥的犧牲品,可能連自己也意想不到最終落下的悲慘結局?前些年上官婉兒墓被意外發現,曾引起一場譁然,出人意料的是不是人們所希望的那樣。而是一片廢墟,墓穴坍塌,據說是人為毀壞,一個死後神秘的面紗昭然揭世,又嘎然而止。一千多年過去了,一提到這個名字,總有那麼一點酸酸的感覺,對她的死感到無助,惋惜!更多的是一個漂亮多才的女性是那樣的耀眼奪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