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碟中的後起之秀,看SSD的崛起之路

硬盤中的後起之秀,看SSD的崛起之路

今天看來,SSD不過是硬盤中的後起之秀,SSD迅速佔領市場也不過近幾年的事。要不是2011年如日中天的機械硬盤遇上泰國罕見的大洪災,重創機械硬盤市場,SSD說不定還不知什麼時候才能嶄露頭角。就像大家經常提到的那句話“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的”,在此之前,SSD也已經沉澱了數十年,這個行業的前輩也為此奉獻了數十年。

SSD從誕生到發展一直深受價格、容量、寫入壽命的限制,難以有所突破。但在抓住了泰國洪災的機遇後,SSD的命運發生了轉變。

洪災發生後,機械硬盤供應短缺,各機械硬盤廠商大幅調高價格,1TB的HDD當時的市場價高達600元左右。HDD市場開始進入一種壟斷狀態,2011-2012年度,希捷與西數出貨量下降,利潤卻實現了大幅上漲,消費者卻不得不為之買單。

HDD價格飆升引起消費者心中極大的不滿,從那之後,硬盤市場開始向SSD方向偏移。消費需求的刺激使SSD在生產成本和市場成熟度方面得到進一步提升,SSD市場開始逐步走向正軌。

硬盤中的後起之秀,看SSD的崛起之路

之後,SSD出貨量開始瘋狂的增長,2011-2015年間,SSD出貨增長率接近700%,出貨量從1460萬片增長至1.02億片,2017年出貨量達1.57億片。與此同時,HDD的出貨量狂跌了24%,出貨量從6.215億片下降至4.689億片,到2017年只剩下不到4億片。畢竟HDD的價格和數量的優勢都隨那場洪災流走了。近年來,這一趨勢仍在延續,根據市場研究人員預測,到2021年,SSD出貨量將會首次超過HDD。

不過在2011年,希捷CEO還曾自信滿滿的說:SSD永遠不可能取代機械硬盤。也許當時,在硬盤廠商大佬們的眼裡,SSD只不過是個跳樑小醜,不會有什麼出路,更不可能阻擋HDD的發展。只是他們沒想到一場自然災害幫SSD打了一場翻身仗。

硬盤中的後起之秀,看SSD的崛起之路

HDD之能迅速被取代,除了自然災害的打擊,其無法突破性能瓶頸才是最主要原因。傳統的HDD機械硬盤,主要靠機械部件驅動,讀寫數據時需要靠物理旋轉的磁盤,等待主軸電機、磁頭和磁頭臂在碟片上找到數據位置,整個過程相當繁瑣,嚴重製約了整個PC的性能。而SSD沒有任何機械部件,無需進行復雜的機械運動,依靠閃存芯片,可以快速準確地訪問驅動器的任何位置。

機械硬盤,就像木桶理論中最短的木板,嚴重製約了PC性能提升。而SSD,憑藉著革命性的隨機訪問速度、卓越的多任務處理能力以及傑出的耐用性和可靠性顛覆了用戶的電腦體驗。SSD通過不斷的技術革新,如支持全新NVMe協議,採用更快傳輸帶寬的PCI-E通道,讓SSD的性能不斷突破瓶頸,最終能真正與CPU、內存協調,從而帶來更加極速、極致的應用體驗。想必,這也是為什麼如此多人愛上它的原因。

不過SSD要想更進一步取代HDD,在硬盤市場佔據絕對主導地位,最重要的是要解決價格問題,最大程度上貼近用戶需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