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片人才緊缺致,微電子專業火爆,這些大學適合你!

芯片人才緊缺致,微電子專業火爆,這些大學適合你!

芯片人才緊缺致,微電子專業火爆,這些大學適合你!

中興事件以後,加快發展集成電路產業成為舉國共識,目前需要70萬人投入到該產業中來,人才不足導致我國集成電路產業自主創新緩慢。在此背景下,各大高校近年在陸續增加集成電路相關的微電子等專業招生……

高考結束後,下一道考題就是該如何選擇專業。2018年最新公佈的年度專業備案和審批結果顯示,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成為增長最多的熱門專業,集成電路產業相關的專業也稍有增加。

以後想搞半導體,報什麼專業?

中興事件以後,加快發展集成電路產業成為舉國共識。工信部發布的白皮書提到,目前需要70萬人投入到該產業中來,人才不足導致我國集成電路產業自主創新緩慢。

在此背景下,各大高校近年在陸續增加集成電路相關的微電子等專業招生,有的學校還在大幅擴招。因此,想從事“芯片”事業相關工作的同學們,大家可以從以下幾個專業方向考慮:

電子信息工程:主要研究信息的獲取與處理,電子設備與信息系統的設計、開發、應用和集成。電子信息工程已經涵蓋了社會的諸多方面。電子信息工程專業是集現代電子技術、信息技術、通信技術於一體的專業。

微電子科學與工程:相當於電子產品的腦細胞,研究半導體材料上構成的小型化電路、電力及系統的電子分支。微電子科學與工程是物理學、電子學、材料科學、計算機科學、集成電路設計製造學等多個學科和超淨、超純、超精細加工技術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門新興學科。

通信工程:是電子工程的一個重要分支,電子信息類子專業,同時也是其中一個基礎學科。簡單說就是實現人與人、人與計算機、計算機與計算進行信息交換的鏈路,從而達到信息共享。比如4G/5G技術,互聯網、Wi-Fi等都屬於此範疇。

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光電信息技術是由光學、光電子、微電子等技術結合而成的多學科綜合技術,被譽為微電子之後的技術領跑者。涉及光信息的輻射、傳輸、探測以及光電信息的轉換、存儲、處理與顯示等眾多的內容。

生物工程:主要研究醫學領域運用比較多的芯片,比如說超聲波、CT及生物傳感器等。

哪所學校最適合你?

高考網上給出了2017-2018年中國大學集成電路設計與集成系統專業競爭力排行榜:

芯片人才緊缺致,微電子專業火爆,這些大學適合你!

教育部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展中心每年還會公佈各個學科的學校排名,以下是與集成電路設計關係比較緊密的電子科學與技術專業大學排名,供廣大考生和家長參考:

芯片人才緊缺致,微電子專業火爆,這些大學適合你!

行業人才稀缺需擴招

今年3月發佈的《2017年度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備案和審批結果的通知》顯示,本次共新增專業2311個,涉及135所高校。在新增備案本科專業中,有250所高校新增“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專業;18所高校新增網絡空間安全專業,60所高校獲批機器人工程專業。

據21世紀經濟報道稱,有6所高校增加了微電子工程專業,其中包括同濟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河南理工大學、湖南理工學院、河南師範大學、重慶郵電大學移通學院。雖然微電子專業的熱度無法跟大數據、人工智能和網絡安全等行業比較,不過也算有所增加。

東南大學教授丁博勝透露,該校微電子學院的工學博士名額已經從之前的20名左右擴招到了最近的180多名。一位準備報考東南大學博士的行業從業者也表示,目前集成電路相關專業的博士名額增加了很多。

作為首批國家集成電路人才培養基地之一的東南大學,這些年來正在為集成電路領域培養大批人才。東南大學教授陳瑩梅告訴記者,東南大學集成電路相關的專業招生在急劇增加,在培養碩士方面,微電子學院的招生名額已經從前幾年的200多人,增加到了去年的400多人。

陳瑩梅表示,人才培養的力度在持續加強,一方面是站在國家的高度,培養能自主研發的技術人才,另一方面也是因為行業人才需求的擴張。

華中科技大學微電子學院副院長、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繆向水錶示,在集成電路人才培養方面,該校去年增加了120名非全日制工程碩士生名額,今年計劃擴大50%的博士招生計劃。碩士和博士招生的名額必須持續增加,因為需求量實在太大。

2017年工業和信息化部軟件與集成電路促進中心發佈的《中國集成電路產業人才白皮書(2016-2017)》介紹,集成電路融合了電子信息、物理、化學、材料自動工程等40多種科學技術及工程領域,集成電路人才,特別是高端人才需要具備綜合知識背景。目前需要70萬人投入到該產業中來,人才的不足導致我國集成電路產業的自主創新緩慢。

從集成電路企業發佈的人才需求來看,研發和銷售是企業人員需求量最大的兩個部分,對研發崗位的需求高達55%,其後是銷售客戶支持類崗位,佔18%。

集成電路專業前景如何?

在即將開始的2018年招生中,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無疑將繼續火爆。那麼集成電路相關的微電子等專業,也會成為爆款專業嗎?

陳瑩梅表示,她的學生畢業後大部分去了華為和中興兩家公司。從區域來看,去上海發展的最多,從事芯片等製造業。必須加大本土集成電路人才的培養,要積極扶持科研與國家項目和企業項目之間的合作。

一位華中科技大學畢業的資深從業者表示,他看好微電子等相關專業,一方面是國家重視,另一方面是產業需求比較大,中國製造2025 都離不開微電子,稀缺人才的待遇自然也會提高。

中科院物理所的一位畢業生也很樂觀,現在他身邊越來越多的人轉去了半導體行業,行業高端人才未來前景和“錢景”應該都不會差。

一位上世紀90年代畢業於南開微電子專業的金融從業者告訴記者,他們班上60%的學生從事芯片設計相關行業,大多在外企、民企,薪酬待遇也都不錯。在目前舉國發展芯片產業的背景下,該行業強調經驗積累,他們未來的收入更樂觀。

電子科技大學公共管理學院的青年教師賈開2005年進入清華電子系讀本科,碩士在中科院學的也是微電子方向,博士在清華大學讀公共管理。賈開表示,清華電子系在每年的本科招生中,錄取的學生屬於同期入校分數較高的群體,微電子專業方向的分數也很高。在他們那一屆本科畢業生中,真正從事集成電路相關工作的不到三分之一,三分之一從事互聯網科技行業,還有三分之一轉行到金融、諮詢或其他方向。

賈開表示,對清華微電子方向的學生來說,跨專業擇業到互聯網行業並沒有門檻,互聯網行業的薪酬明顯比集成電路方向高一些。

華中科技大學一位教授表示,他們的博士生畢業後如果去存儲器類集成電路企業,年收入在30萬元左右,但是去了互聯網科技企業,年收入在50萬元以上。互聯網科技行業的人才大戰,拉高了大家薪酬預期。互聯網行業資本湧動,社會資本參與融資燒錢,這是傳統芯片行業無法對比的。

行業人士一致認為,中國集成電路產業未來對高端人才的需求會大幅增長,類似華中科技大學、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等學校的畢業生會越來越搶手。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集成電路專業2015級學生小王,正在準備報考北京大學相關專業的專業碩士。該校也是國內首批國家集成電路人才培養基地之一,小王告訴記者,他們班大概會有50%左右的人選擇報考研究生。這個行業的門檻還是比較高,好一點的技術崗位一般最低要求都是碩士畢業,所以他還是想繼續深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