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塊中國領土被占124年 比8個澳門還大 人民心向中國

中緬兩國山水相依,邊界曲折悠長,很多民族跨越當今所劃分的國界而居,比如傣族、阿昌族、布朗族、獨龍族等都棲居於此地。有一處地方,它地處緬甸的八莫、臘戌和中國的畹町之間,是非常重要的一個貿易樞紐和交通樞紐,也是自古以來中緬貿易的重鎮。

這塊中國領土被佔124年 比8個澳門還大 人民心向中國

緬甸國土以貧瘠的山區為主,但此地是個難得的例外,它土地肥沃,是緬甸著名的產稻區。在地理位置上,它又是緬甸北部的重鎮和門戶,是從緬甸入雲南的中緬交通要道。可以說它具有重大軍事意義和商貿意義,對中國與緬甸都至關重要。

它的名字叫做南坎。

然而,這樣一塊重要的領土在歷史上卻是徹頭徹尾的中國領土。南坎在唐代屬唐的屬國南詔國,宋代時歸屬大理國永昌府。元代置雲南省孟定路進行管理,明代南坎則是木邦宣慰土司的直轄土地,在清代也是中國清政府領土。

這塊中國領土被佔124年 比8個澳門還大 人民心向中國

1894年,清政府腐敗無能,英國趁著中國被列強瓜分,積貧積弱之際,強行在緬北修建了從八莫通向南坎的公路,出兵佔領南坎。並且,英國試圖在外交上脅迫清政府承認,李鴻章聽聞大怒,拒絕向英國割讓領土。

1897年,清政府在甲午慘敗之後,終於無力堅持南坎地區的主權,與英國簽訂了《中英續議緬甸條約》。但是,英國並未得到南坎,而是要求租借南坎,每年向中國支付1000盧比的租金,這樣一來,反而等於承認了南坎主權歸屬中國。

這塊中國領土被佔124年 比8個澳門還大 人民心向中國

此後,英國一直支付租金。二戰期間,日軍佔領緬甸,南坎易主。隨後,中國遠征軍收復南坎,並在此處建立“光復鄉”。1948年,緬甸獨立,緬甸同樣支付租金直至新中國成立。

根據之前的租借條約,南坎應該於1996年如香港一樣,迴歸中國。但是1960年10月1日,中緬兩國正式締結《中緬邊界條約》。根據該條約,雙方決定廢除中緬在南坎地區上所的租賃關係,中國方面把南坎地區移交給緬甸,南坎從此成為緬甸領土。

這塊中國領土被佔124年 比8個澳門還大 人民心向中國

但是,儘管主權在緬甸,南坎地區人民卻並不承認。南坎地區居民以撣族為主,基本上等同於中國的傣族,始終認同中華民族大一統的理念。

而且,1949年以後,有大量的國民黨部隊(李崇文、李文煥部)遷移入南坎地區,還有大量國民黨雲南政府的官員、知識分子、商人、地主舉家遷來,這都影響了南坎人民的文化認同。

這塊中國領土被佔124年 比8個澳門還大 人民心向中國

因此,南坎人民在緬甸政治上的參與度很低,基本上不服從緬甸政府的行政命令,另闢門戶。相反,他們熱愛中國文化,說漢語穿漢服,並且向中國國內的教育體系看齊。甚至在醫療衛生方面,他們都不信任緬甸的醫生,而是向中國境內求醫。

南坎地區面積總共有250平方公里大小,足足有8個澳門之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