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子園畫譜青山綠山篇——「折帶皴」基礎知識

折帶皴概念

山水畫皴法之一,運用時用側鋒臥筆向右行,再轉折橫刮,向左行,可逆鋒向前,再轉折向下,畫出的墨線,如折帶故以名之,這種皴法用以表現方解石和水層巖的結構,元四大家之一的倪雲林喜折帶皴。

折帶皴的由來

南方畫家倪雲林他用北方的皴法來描繪南方的這種自然山形的結構,獨創一格,因此他的那種方法對後人有著非常大的影響和教育意義,這種方法也是非常實用。在北派畫家裡面有個關仝,他畫的是中鋒中筆,他用的皴法完全是按照中鋒的形式,來打上結構,但是倪雲林用側鋒用筆,同樣也採取關仝的那種方法來表現一種山形和山勢,因為倪雲林生在南方,因此南方丘陵的這種蕭瑟和高古氣氛在他的筆下表現的淋漓盡致。他的這方法被後人尊為折帶皴。

芥子園畫譜青山綠山篇——“折帶皴”基礎知識

關仝全品

折帶皴示範步驟記錄

這種皴其實是中側鋒拉出橫面,細而堅挺。而在轉折地方,顯得扁而平,在石頭結構上也採取了疏密有間。所以他的畫更加高古,表現力更強。在運筆的進修要富有彈性,使畫面更加靈動,更加簡練,更加高古。

芥子園畫譜青山綠山篇——“折帶皴”基礎知識

折帶皴

在結構上要顯出參差不齊,緊的地方收到非常緊,而疏朗的地方非常開闊,線條的流暢和疏密可以使畫面的石頭和石質顯得更加豐潤,對後人影響非常大。然後打上苔點,倪雲林打苔點非常乾淨,在一些主要地方用中鋒輕輕按下,苔點猶如節奏,非常分明用寥寥數筆表現了寫萬里江山的這種意境。然後再用淡墨把它的陰面有序的掭染上去,使它的質感和立面更加明朗,他的這種方法對後人影響很大。

芥子園畫譜青山綠山篇——“折帶皴”基礎知識

折帶皴

墨尖族,一個能學到國畫知識的平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