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婚生娃後,到底是回娘家還是婆婆家過年?

三哥說


在我們這邊農村有個說法:能給女兒一串錢,不留女兒來過年。當然這只是封建傳統的思想觀念在做怪,但是老輩人能有這個說法,肯定也覺得在孃家過年不太合適。首先男同志結了婚,父母肯定希望過年能和兒子兒媳孫子一塊熱鬧的在一起。如果兒子和兒媳都去了孃家,男方父母心裡肯定會難過,會心裡想:娶了媳婦忘了娘。但如果不去,兩口子會有隔閡,所以,這個問題,10年前還很少,現在隨著人們思想觀念的轉變,都是男的為了遷就女方去女方家。我的觀點是:如無特殊原因,應該在男方家過年。但是如果女方家只有一個孩子,可以考慮把雙方老人接到一塊吃團圓飯,一來親家之間感情加深了,二來也解塊了這個難題。如果雙方家庭離的遠,那就輪流過年。



這個問題是很多嫁外地人的苦惱~~

作為一個過來人,

我老婆是四川的,而我本人是湖南的,

我們在結婚之前就跟岳父岳母說好,

隔年就回去一次,

我結婚八年了,

一直是這樣做的,

因為我不想老婆在嫁給我之後,

感覺不是多了一個家,而是少了自己孃家。

不管是過年回,還是年後回,

都得回去老婆家,因為這是老婆嫁給我,給她的承諾

提前那祝您新年快樂


黎明發現


中國有句古話,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還有就是嫁雞隨雞嫁狗隨狗。還有我們老家以前土葬的墓碑上都是男方姓氏+女方姓氏+氏這樣格式。我就是是說你是婆家的人了。自然是在婆婆家過年。尤其第一年。

現在年輕人,尤其城裡人對這方面不是很講究。還有就是男女雙方都是獨生子女的。這個就他們自己合理安排。

另一種情況就是男女雙方家都比較近,可以都喊到一起過年,或者兩邊都跑跑。都顧及一下。

箇中自己權衡,沒有絕對的答案。


影視天下客


幾千年的傳統習慣勢力,是一種最可怕的勢力。這是馬克思在《資本論》裡說過的一句話。根據中國自古以來的傳統習慣,過年兒l媳必須要到婆家來過年。否則就不成體統,現在農村還沒有誰敢違背這條傳統。常言道:糖瓜子紀灶,媳婦不來,就不要。小年臘月二十三,是灶王爺的生日,家家都買糖瓜,給灶王過生日。這時候媳婦都得回婆家來了。


少利17


這個問題。我覺得應該分情況吧

如果說你是遠嫁,平常壓根就沒有時間回孃家。一年到頭都沒有一次的。可以回孃家過年。因為平常沒有回去過。孃家人也特別的想念你。同時經常不回家。也很少和孃家人有矛盾。所以這個時候孃家人也會比較歡迎你回去過年!能在孃家過個愉快的年。

如果你是離孃家很近的。平常經常回孃家。我建議是不要回孃家過年。還是留在婆婆家過年吧。經常回孃家如果你有弟媳。弟媳肯定有意見。覺得你一回來父母什麼好吃的都給你了。容易讓你父母不好做人!

新年快樂😊

我是小花貓。情感問題我們一起討論!


大花貓吃小老鼠


這問題怎麼說呢,結婚生娃後,一般來說都是在婆婆家過年,畢竟是嫁在他們家。但現在好多都獨生子女,一到過年就左右為難,兩邊都盼著孩子能回來團聚,所以就得和家人商量好。或者今年婆家,明年孃家,一邊家陪一年,大家都高興,也都能理解。



如果mi


這要看各地的風俗習慣和各家的實際情況去決定。

拿我來說吧,我嫁在本地,我們這邊的習俗是,大年三十回孃家吃午飯,晚飯在婆家吃。然後到年初二是回孃家的日子,遠嫁外地的就什麼時候有時間什麼時候回!


傻瓜的存在


結婚,本來就不是個體存在的事情。既然選擇結婚,就要照顧到整個團體,可以平常自己小家生活,過年還是都要團員的嘛,至於具體去誰家,那是你和你老公商量的結果吧,互相理解,皆大歡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