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交車上,那些賴在座位上不起來,快到站時才起來讓座的人是什麼心理?

小白與好奇


不知道題主為何提出這樣的一個問題,既然收到邀請,那就說說我自己的看法。

一、坐在公交車座位上,不能叫“賴”在座位上

公交車設置座位的目的,就是為了讓人坐。

所以,坐在座位上,不能叫“賴”。

購票上車,坐在空位上,乘客是在行使自己的權利,不能隨意指責。

二、遇到老、幼、病、殘、孕,坐在座位上(非專座)的年輕人有讓座的道義,但他人沒有索取的權利

看到年老體弱、身有殘疾或者孕婦的時候上車的時候,我相信人們會給其讓出座位。

我還沒有見到過身邊站著挺著大肚子的孕婦,旁邊有年輕人安之若素的坐在座位上視若無睹的。

題主提出了這個問題,哪怕是有個別現象,應該讓座而沒有讓座,那也不應該去聲討,更不應該惡語相向。讓座是道德問題,惡語相向也可以是道德問題,甚至還會上升為法律問題。

哪個更不應該,一比較就知道了。

三、老人應該有老人的樣子,年輕人應該有年輕人的樣子

社會風氣的變壞、道德的滑坡,更多的是前有車、後有轍的現象造成的。

公交車上、地鐵上惡意罵人的,大馬路上碰瓷的,看看網上的視頻,很少見到有年輕人這樣做吧。

老年人不倚老賣老,年輕人不恃強凌弱,這才是該有的樣子。

四、對於題主提的問題:快到站時才起來讓座,其實那就不是讓座,那是他快到站要準備下車了。其心理想的就是我該下車了,就不必探討其其他的心理活動了。不然,他不就是要坐過站了嗎

在乘坐公交車的過程中,我也遇到過奇葩的人:就是她快要到站了,站起來卻不是走開,而是拉過來一個站的比較遠的人,讓那個人坐在她空出的座位上。

我第一個念頭就是,這不是一個道德婊嗎?

大家覺得呢。


郭廣吉律師


一個“賴”字。暴露了問題提出者的錯誤的三觀。不論是誰,人家坐公交車都有權利坐座位。至於讓座不讓座,那是人家的自由。正常的坐在車上,怎麼就成了“賴”?那麼你認為什麼樣的人才有資格坐座位?讓座是美德,不讓座也正常。有的年輕人看起來身體素質不錯,但是也許他上班累了,也許他帶病出門,也許他沒注意到身邊有需要讓座的。坐一會怎麼了?必須把座讓給別人嗎?骨子裡認為人家正常坐座位是“賴”的,你是不是存在著想把座位上的年輕人拉起來的想法?告訴你,是你錯了。你晚上車了,正好沒座位,站一會怎麼了?會累死嗎?你就當站一會鍛鍊身體了,要不你有空還想去跳廣場舞呢。就不能不給別人添堵嗎?一定要知道,沒人非得給你讓座不可。法律也沒這種規定!別說快到站了起來把座讓給你,就是到站起來直接走了,留下座位誰愛坐就坐怎麼了?不可以嗎?道德是用來約束自己的,你不可以強迫別人。正常坐公交,坐座位,沒什麼賴不賴的!


li8888000


謝謝邀請。這個問答很好玩,題主讓分析“賴”在座位上的人的心理,結果大家都在批鬥題主的奇葩心理。題主一定會覺得,我怎麼會有錯,你們都有病。😂不喜歡答非所問,還是勉強為題主作答,希望題主可以從心裡明白。



一,優先考慮自我的心理。乘客花錢坐車,有使用座位的權利,這個是正常的,無可厚非的。抱有這類心理的人缺少犧牲精神,不太會捨得付出,即使付出是有分寸,所以和他們交往也需要拿捏分寸。隨著時代不同,這類心理逐漸成為主流,強調自我,強調自我的利益優先。這種人不可深交,也不會深交。

二,不著急不著慌的心理。這類人多是慢性子,平時悠然悠哉的,不會急於完成某件事,而是一般到了節骨眼才會有心思去做。這類人多數不太計較,適合做朋友,但是因為喜歡悠哉悠哉,不適合共同做事。

三,馬大哈的心理。這類人做事馬虎,總是公交車快到了才想起來下車,甚至已經到了才想起來。這類人也是適合做朋友不適合共做事。

四,懶的心理。喜歡舒服,多站一會兒都不想去站,充分享受坐在座位上的每一秒。



總之,無論他出於何種心理,他上車買票都是有權利享受他的座位的。如果他更多考慮到別人而提前起身讓座,你應該謝謝他。如果他待到最後一刻才起來,你也不能批評他,畢竟人家也是買票的人。你不能因為自己需要座位,而去埋怨別人不早點起來。如果這樣你才是真正自私自利的人。希望你明白。


心靈安莫師


前幾天,我的一個年老的朋友,和我談他坐公交車的一些經歷,讓我很有感觸。十多年前年近50的他,因公司距家較遠,每天要早起趕路,和年青的上班族及上學的學生一道擠公交車。早高峰時段公交車總是擁擠不堪,但每次他上車總有人給他讓坐,有時是青年男女,有時是中學生甚至小學生。他當時覺得自己並不老,儘量謝絕婉拒,有時盛情難卻,也就心懷感激告謝入座。但除感激之外,還有一份不安,總覺得自己不老,不應享有這種待遇。

現在他退休了公司又返聘了他,依然坐公交車上班,但很少有人給他讓坐了。反而有時正好旁邊有人下車,剛想入坐,突然身後一個年青嬌捷的身子搶在他前面,一扭身坐到座位上,然後若無其事地望著窗外,此時他覺得自己真的老了。十多年變化太大了,除了自己年齡的變化,還有從讓座到搶座的變化,更還有人的道德水準往下滑的變化。

現在經常有人說壞人變老了,尤其是有的年青人,說起來興致很高,其實這種說法是非常錯誤的,是對絕大多數老年人的一種傷害。當然老年人中確實有少量不講秩序和道德,倚老賣老的人,甚至還有的老人自己摔倒了,反而向施救者訛錢的現象,以至於出現老人不受人尊重,甚至摔倒無人敢扶的現象,這樣的老人的確讓人非常鄙視,也讓人非常痛心。但這只是個別人的行為,我們不能以偏概全。試想,上億的老人,這樣缺德的人又能找出多少呢,讓所有的老人背鍋本身就是不道德的行為。

說到老人摔倒能不能扶的問題,恰好我遇到過這樣一件事:今年初,連續幾天的大雪低溫天氣,使地面結起了厚厚的一層冰。那天我外出辦事,路過一棟樓旁,我看到一位老人柱著捌杖在雪地上行走,突然他一下滑倒在地,好一陣沒動,我本能地連滑帶跑地趕過去想去施救扶他,當離他還有七八米時,我突然停了下來,周邊沒人,他要是訛上我了怎辦,正在我猶豫的時候,老人慢慢活動了幾下,爬了起來,又小心地彎腰拾起了捌杖朝我走了兩步,很善意地笑著朝我招一下手,大概是表示自己沒事,然後慢慢走了。我一下為我當時的行為而感到羞恥,為他的大度而內疚,我感到在這個堅強的老人面前,我才是個弱者。

對於快到站了假裝起身讓座的人,其實和不讓沒區別,甚至更差,不讓座還要造假。不讓座或許不算錯誤,購票上車,有權不讓座,但是我認為讓不讓座暫且不談,尊老愛幼的優良傳統不能丟,心底的一份善良應時刻保存。


湘水微波


都說了是公交車,那就代表這是大家都可以享受的資源

我想知道,使用大家都可以享受的資源,究竟有什麼不妥?為什麼要用"賴"這個令人不討喜的字眼?是語文沒學好,還是題主有這個喜歡給人扣帽子的習慣?

不要說到站起,就算坐過站,只要是人家願意,都不能指責人家是在"賴"。

公交車上的座位,是用來坐的,不是用來彰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願意讓座,這值得鼓勵,值得表揚;但是不願意讓座,這也沒有毛病吧。

另外我想問,題主這種語文沒學好,動不動就喜歡給別人扣帽子的睿智,是如何活到現在的?


江天一色無纖橙


謝邀。你提的問題比較奇葩,賴字用得不太恰當,更談不上什麼心態。

開通公交車方便百姓出行,車上安裝座位方便乘車人休息。只不過公交車體積有限,安裝座椅有限,乘車高峰時屬於僧多粥少,這是普遍現象,不必要懷疑,也不存在什麼心態。

人的性格和動作的快慢,決定上下公交車的速度快慢。性格比較急躁的人,反映速度較快的人,在聽到公交報站是自己目的地時,他會提前做好準備,車停靠後麻利下車。性格比較憨厚的人,反映速度相對比較慢的人,一般等公交車停穩後,慢慢悠悠的站起來讓座下車,老年人和外地不識路的人居多。這種人自我保護意識比較強,害怕車未停穩急剎車自己受到傷害,外地人怕走錯路,與心理上不存在任何瓜葛。


社會是一個大環境,公交車是一個小環境,人的素質高低,決定於其在車上的表象。素質相對好點的人,注重車上的環境,不大聲喧譁,接打手機都小聲,不搶座位,還能主動給老人和需要幫助人讓座。反之,在車上不顧及他人的感受,大聲喧譁,垃圾不扔進垃圾桶,還強行他人讓座給他,為所欲為,無所不做,這種人最討厭。


毛猴


經過煤體大量炒作,老年人已經被烙上了“不講理”,“壞人”,的符號,現在公交車上基本很少有人給老,弱,病,殘,讓座位了,一種新的“道德”,正在形成,說有的人賴著座位有點不洽當,不讓座有新的辦法一一上車就睡覺,到站醒過來,

不過這也很正常,讓座不讓座是人的自由,不必指謫,不必強求。


那一代人


謝邀。這個提問欠妥。似有點站在道德高地遣責坐在座位上的人。請問題主,設置座位的目的是什麼?什麼人該坐,什麼人不該坐。這個問題特別懇請題主回答,並向運政管理部門和公共運輸部門建議,在每一公共交通運輸工具上公示,不但指公交,還涵括城鐵,地鐵,高鐵,火車,輪船,飛機,如你不能建議或解決不了,就不要故做清高,裝聖母婊。要知道,你這樣的假聖人的言行令人作慪。再者,什麼叫賴?相由心生,無恥之人總認為世界上的人都和他一樣。賴?好生奇怪,我為什麼不能坐到站?在公交車人,我也讓過座,那確屬需要座位的人,為何不讓?但正常情況下,我會坐到站才起身,這沒毛病,也心安理得。我不是不通情理的人,需要幫助我會毫不猶豫。比如無償義務獻血二十多年,比如自然災難面前,我盡能力捐款,比如參加社區義工,比如公交車上的老弱病殘孕幼,我會讓座。不知題主與我相比,做的怎樣?是個真聖人呢?還是沽名釣譽,故作清高的偽君子,聖母婊?

讓是情份,不讓是本份,不要把讓座上升到道德高地。認與不讓視情況而定,什麼叫賴?題主如此定性足見題主偏執俠隘。我相信,相當多的普通人在他人需要幫助時會毫不猶豫伸以援手,即便在公交車上,需要幫助的人也一定會得到幫助。`題主的定性不敢苟同。也希望題主作一個言行一致,表裡如一的君子。

個人陋見,不喜勿噴。


l湖湘客


公交車上,那些賴在座位上不起來,快到站時才起來讓座的人是什麼心理?

很想知道公交車上那些賴在座位上不起來,臨到站了起來讓座的人什麼心理?

忽然覺得題主很奇葩,價值觀和別人不太一樣。大家都是買票坐車的,肯定有個先來後到的問題。先到的肯定有座位,後到的就只有站著了,這個很正常的邏輯。既然公交允許超員,人多座位少很正常的,難道都站著都不坐才是正常現象嗎?

人家有座可以讓座也可以不讓座,讓座是情分也是風度,更是美德,但不是必須。很多不正常的社會現象都是被認為的道德綁架出來的。只要在公交上的作為不是什麼特殊人群做的愛心席位比如老弱病殘席位,誰佔的座位大可不必覺得心中不安,自家花錢賣來的權利坐著就行了。

題主的邏輯很奇葩的,簡直無語了。人類的正常習慣性動作肯定是,我快到站了,然後要做準備性的工作。就是先站起來,然後往車門口移動。快到站了肯定才會起來的,在車輛移動中站起來幹嘛?換一個人坐著就真的是合理的,就不算缺德嗎?這讓我又想起了倚老賣老的很多的新聞,無語了,不想多說。

少一些自我猜測臆想,少一些道德綁架,或許這個社會會更加融洽。人為的製造紛爭是閒的。


農民妹子一枝花


他們對社會公眾資源的佔有慾太強了。其實這些人中有一部分內心也充滿了矛盾,只不過佔有慾戰勝了社會責任感和公序良俗。而極少一部分人的行為,我們實在不敢恭維。決不是簡單的對公有資源的佔有慾,他們內心世界所折射的,純粹是赤裸裸,無道德底線的強勢習慣。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