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傳統美術形式:鼓樓烙畫(市級非遺保護項目)

歷史沿革及分佈情況

烙畫又稱“燙畫”“火筆畫”,即用火燒熱烙鐵在物體上熨出烙痕作畫。烙畫源於西漢、盛於東漢,後由於連年災荒戰亂,曾一度失傳,直到光緒三年,才被一名叫“趙星”的民間藝人重新發現整理,逐漸形成以河南、河北等地為代表地幾大派系。

徐州傳統美術形式:鼓樓烙畫(市級非遺保護項目)

徐州傳統美術形式:鼓樓烙畫(市級非遺保護項目)

二十世紀二十年代,烙畫己形成了一個特殊的手工行業,河南、廣東、浙江、江蘇和安徽等地的烙畫藝術都十分活躍。早期的烙畫作品,多采用中國畫和民間畫相結合的表現手法,後經歷代藝人的不斷探索實踐,在吸收西洋畫表現手法上進行大膽嘗試,收到了理想效果。

當代烙畫發展到絲絹、宣紙上,形成類似於國畫的藝術品。起先烙畫藝人以鐵針為工具,在油燈上炙烤進行烙繪,主要作為筷子、尺子、木梳等小件日用品上的裝飾,後來,製作工藝和工具不斷改革,由“油燈烙”換代為“電烙”,將單一的烙針或烙鐵換代為專用電烙筆,比較先進的電烙筆可以隨意調溫,從而使這一古老的創作方式具備了前所未有的表現能力。

徐州傳統美術形式:鼓樓烙畫(市級非遺保護項目)

徐州傳統美術形式:鼓樓烙畫(市級非遺保護項目)

徐州傳統美術形式:鼓樓烙畫(市級非遺保護項目)

烙畫現主要分佈在徐州市的鼓樓區。

基本內容及藝術特徵

烙畫作品內容多為古典小說、神話故事、吉祥圖案、以及山水風景等,圖案清新,美觀大方,永不褪色。烙畫創作在把握火候、力度的同時,注重“意在筆先、落筆成形”。

徐州傳統美術形式:鼓樓烙畫(市級非遺保護項目)

徐州傳統美術形式:鼓樓烙畫(市級非遺保護項目)

烙畫不僅有中國畫的勾、勒、點、染、擦、白描等手法,還可以燙出豐富的層次與色調,具有較強的立體感,酷似棕色素描和石版畫,因此烙畫既能保持中國傳統繪畫的民族風格,又可達到西洋畫嚴謹的寫實效果,使其有獨特的藝術魅力。

徐州傳統美術形式:鼓樓烙畫(市級非遺保護項目)

烙畫作品一般呈深、淺褐色,古樸典雅,清晰秀麗,其特有的高低不平的肌理變化具有一定的浮雕效果,經渲染、著色後,產生強烈的藝術感染力。

主要價值

烙畫作品由於本身所固有的古典色彩和獨特的藝術風格,具有很高的收藏價值。烙畫是中國稀有而珍貴的畫種,主要以山水、動物、花鳥、人物、風景為題材在技法上從國畫入手,秉承其精髓,同時也吸納了西洋畫的寫實技巧,做到古為今用,洋為中用,從而突破了傳統烙畫風格,把古典帶進現代,將傳統注入時尚,具有連接古今,傳承絕世工藝,弘揚民族文化的重要價值。

徐州傳統美術形式:鼓樓烙畫(市級非遺保護項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