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陽詩詞學會會員作品 七律 江濱漫步有感 賞析

七律•江濱漫步有感 賞析

一、原玉

七律•

壽陽詩詞學會會員作品 七律 江濱漫步有感 賞析

漫步有感

畫橋西望滿晴空,綠蔭江堤楊柳風。

繞樹千秋搖暖翠,銜泥雙燕帶殘紅。

花開花落花相似,春去春來春不同。

願得浮生閒半日,移床醉臥海棠叢。

二、評析

這首詩以穠麗的筆鋒描繪出春末夏初的景象以及詩人對匆匆歲月,四季輪迴感悟的心情,詩人以平實的寫法,以極其通俗淺顯的語言點明瞭地點、季節以及周圍景色的特點。有感而發,情真意切。整首詩寫景抒情,一氣呵成,用韻準確,對仗工整,平仄得當,合乎格律詩詞規範。

首聯:“畫橋西望滿晴空,綠蔭江堤楊柳風”詩人從遠處著眼,近處著身,靜中有動,動中有靜。在江濱是東向西漫步, “畫橋”點明瞭詩人江濱漫步的地點是橋上,往西遠眺,晴空萬里;從橋上走向江堤,綠蔭已稠,“楊柳風”,指清明節後的春風,點明瞭詩人江濱漫步的季節是仲春;首句中的“畫橋”與次句中的“江堤”,遙相呼應,為頷聯做足了鋪陳。“畫橋”、“晴空”、“綠蔭”、“江堤”、“楊柳風”;一系列景色的描寫,表現的是詩人嚮往美好的心境。

頷聯:“繞樹千秋搖暖翠,銜泥雙燕帶殘紅”則緊承接上句,千秋,即鞦韆。(清)吳景旭《歷代詩話‧千秋》有山谷詩:“穿花蹴蹋千秋索,挑菜嬉遊二月晴。” “繞樹千秋”、“銜泥雙燕”對仗上雖說有刻意的痕跡,但此聯描繪了遊人在綠樹叢中蕩著鞦韆、享受著春天的溫暖;而燕子成雙,為哺育後代在花叢中來回穿梭,兩句通俗易懂,朗朗上口,充滿了濃濃的生活情趣和生活氣息,表現的是人與自然的和諧美景。

壽陽詩詞學會會員作品 七律 江濱漫步有感 賞析

頸聯:“花開花落花相似,春去春來春不同”兩句,宕開一筆;花開花落,春去春來,本是自然現象,但通過和結尾兩個字“相似”和“不同”的結合,凝練傳神,成為表達詩人思想感情的詩眼。重字“花”、“春”的使用和動詞上一“開”一“落”,一“去”一“來”的運用,不僅讓詩句對仗工整,也使詩句在節奏上充滿了聲樂美。更加生動貼切地表達出詩人的心理變化,反映出詩人對匆匆歲月、韶華易逝的無奈和失落情感。

尾聯:“願得浮生閒半日,移床醉臥海棠叢”,恍然而悟。詩人的筆鋒從低迷消沉的情緒轉向恬淡,希望脫離俗務纏身的生活,渴望避世偷閒的時光;尾句“移床醉臥海棠叢”以景抒情,不落窠臼;細細品味,耐人尋思。海棠有“睡美人”之譽。“醉臥海棠”,讓人想起《紅樓夢》中湘雲“海棠春睡”,好一個獨特的風景!結句寫盡了詩人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嚮往。

總覽全詩,佈局合理,結構緊湊,起承轉合,井然有序,辭藻平實,意蘊優美。此詩最值得推崇的是字句之間,既脫又粘,粘而不脫;句間、聯間、四聯詩氣脈相連。唯一不足之處,詩人抒情,直麵人生;使人感慨頓生,花開花落,春去春來,只在瞬間,人生短暫,何必匆匆;略帶有一定的消極因素,但詩人這樣的情懷,又是最能引起讀者共鳴的地方。通觀前半部詩詞,首聯和頷聯起承得當,銜接合理。在寫法上,由遠及近,從靜至動,構成了一幅春歸圖,在寫作上,語通,氣通,意通;情愈深而味愈濃;言愈近而意愈遠,可以說是圓熟蘊藉,明朗舒遠;用詞平實而無奢華誇張之感,畫面凸顯卻無嬌柔造作之嫌。後半部詩詞,頸聯低沉,尾聯迭起;一張一馳,此起彼伏;直抒胸意,吐其塊壘;結尾以景抒情,更是生花妙筆,特此推薦,以饗讀者。

壽陽詩詞學會會員作品 七律 江濱漫步有感 賞析

詩情演繹:詩人佇立在充滿詩情畫意橋上,眺望天際,萬里晴空,江堤兩岸,綠樹成蔭,微風吹過,沐浴身心。放眼望去,鞦韆盪漾,翠色生煙,燕子低飛,殘紅盡褪;人在畫中行,畫入人中眼,情景交融,恬靜愜意,好一幅《濱江春行圖》!在這樣的流連美景中,看花開花落,如此相似,感春去春來,人卻不同;歲月催人,時光流逝,日月常在,何必匆匆。人生短暫,不必被俗務纏身,紅塵所困。此情此景,怎能不讓人逃離遁世,遠避塵囂,在青山綠水中行旅,在海棠樹下醉眠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