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石有什麼美食?

孤魄9


靈石縣位於山西省中部,晉中盆地南端,素有“秦晉要道,川陝通衢”之稱。

受自然條件制約,這裡五穀雜糧種植多,使靈石人創造出許多獨特的地方風味食品。

靈石人粗糧細作、巧妙搭配、精心製作出的食品花樣之多,素有“七十二樣家常飯”之稱。

擔 擔 面

和四川擔擔麵不同,靈石的擔擔麵是涼麵,可謂是香而不油,辣而不膩,獨特的口味讓人回味無窮。

剛出鍋的麵條,配上花生碎、小蔥、辣椒油和青菜葉,咬一口爽滑勁道,入味十足,夏天吃再好不過了!

油 糕

油糕是靈石風味小吃中較為高檔的食品之一,其色澤金黃,細膩柔軟,其味清香細膩、香甜可口,甜而不膩。

俗語“冬至不吃糕,小鬼隔門瞄”,也就是說冬至這一天,家家戶戶必須吃糕,寓意來年運氣步步高(糕)升,生活甜甜蜜蜜(餡)。

栲 栳 栳

栲(kao)栳(lao)栳(lao),細看型如貓耳,遠觀如同蜂巢,入口很有嚼頭,蘸著酸辣汁品嚐,口感筋道爽口。

栲栳栳的吃法很多,除了常見的蘸醬吃,還可以炒著吃,炒過的栲栳栳更加鬆軟,滋味也更足,讓人久久不能忘懷。

黃 條 條

也叫發糕,是當地上午的主食之一,配料考究,鬆軟可口,便於消化,適合老人和孩子食用。

剛出鍋的黃條條色澤金黃,入口香甜,帶著紅棗特有的芬芳,在口腔裡瀰漫開來,吃過只覺唇齒留香。

捏 巴 巴

捏巴巴也叫名捏疙瘩,原料主要是麵粉和野菜,是真正的綠色食品。製作時,先捏成大小均勻的糰子,再上籠蒸熟,過程簡單。

剛蒸出來的熱捏巴巴,一個個圓滾滾,蘸著醬油、醋、辣椒等調製的汁,一口咬下去,色香味俱全,而且營養豐富。

和 和 飯

靈石和(huo)和飯,同一鍋中,米、面、菜樣樣俱全,紅、白、綠五顏六色,別具一格,風味獨特。

搭配當地的特色煎餅“攤攤”吃,再好不過了。如果將涼拌的綠豆芽或蔥花酸菜等,捲到攤攤裡食用,味道更佳。

擦 圪(ge)蚪

也叫“擦格鬥”,山西面食種類豐富,擦圪蚪相比於刀削麵、手擀麵等,製作過程簡單,是人們喜愛的家常美食。

擦圪蚪屬軟面類,口感柔軟、光滑,且短小,易於消化。可搭配各種菜滷佐食,也可與肉、雞蛋炒食,別具特色。

來靈石旅遊,一定要吃遍各種特色美食,看遍各處風景,美景、美食,美哉!妙哉!

紅崖峽谷作為靈石縣的旅行勝地,不僅景色旖旎,更有許多名優特產,比如荊條蜂蜜、靈石刺繡……帶回家送親友再合適不過啦!

荊條蜂蜜

荊條是一種耐瘠薄、耐乾旱植物,流蜜較多,是荊條蜜的蜜源。每逢荊條開花季節,每群蜂可產蜜15~20公斤。

荊條蜂蜜,蜜色澤豔,呈半透明琥珀狀,氣味芬芳,口感甜而不膩,有較高的食用及藥用價值,為夏季極好的防暑飲品。

靈石陳醋

山西老陳醋的生產至今已有三千餘年的歷史,以色、香、醇、濃、酸五大特徵著稱於世,素有“天下第一醋”的盛譽。

陳醋不但是調味佳品,更可供藥用,對高血壓、肝炎、皮膚病具有一定療效和預防作用。


奇趣小不點


油糕是靈石

風味

小吃

中較為高檔的食品之一,也是靈石人過節、待客、婚喪喜宴、祭典神靈之必備品。俗語“冬至不吃糕,小鬼隔門毛”,也就是說不論貧富,冬至這一天,家家戶戶必須吃糕,寓意來年運氣

步步糕

(高)升,生活甜甜蜜蜜(餡)

北方學子王院彤


運城

風味小吃


豆沙糕:豆沙糕創制於清末,由豌豆、梔子、柿餅製成。相傳當年太平天國義軍攻克河南濟源後,招募當地青壯年入伍,率兵北上攻佔了晉城、長治等地,繼續向晉南挺進。部隊駐紮曲沃時,一些濟源籍傷殘士兵看到曲沃地肥景美,市井繁榮,便不思故鄉,留居曲沃,為謀生而經營起豆沙糕生意。到了民國年間,豆沙糕攤比比皆是,成為獨具風味的

地方小吃

。他們還編了口頭禪:“來到曲沃縣,住在大東關,抄弄一副擔,賺點豆沙錢。”經營豆沙糕既不佔地盤,又不需開門鋪,原料易取,薄利多銷。

稷山麻花:稷山麻花是運城的傳統

風味小吃

。據傳,麻花原是宮廷食品,傳至民間時成為兩股面粘在一起的形狀,現在洪洞一帶還可見到這種食品。

清乾隆年間

,翟店鎮西位村的一位商人把它帶回家鄉運城,製作出售,食者甚多。後來,這位商人不斷改進製作技術,將麻花由兩股改成三股,然後炸制,呈金黃色細絲花紋狀。目前,稷山麻花已進入北京、深圳、黑龍江等10多個省市銷售,頗受歡迎。

解州羊肉泡饃

:解州關帝廟聞名全國,解州的四大

名吃

——羊肉泡饃、黍面油糕、炒麵油茶、豬油蔥花

扯麵

也名揚四方。而這四大

名吃

中,又以羊肉泡饃最為著名。

解州羊肉泡饃

選料上乘,佐料齊全,工藝獨特精細,湯汁新鮮,味美可口,因它“看著美、吃著香”,受到四方客人的稱讚。有詩云:“原湯優汁味鮮美,去寒暖胃添精神;夏天吃了防胃寒,冬天吃了暖全身。”據說,當年慈禧太后西去長安,聽說

解州羊肉泡饃

很有名氣,就派專使到解州為其取之。

晉南醪糟:晉南醪糟聞名遐邇,最早出現在

小吃攤

上,距今已有上百年的歷史。每年農曆三月十八廟會,來此觀光的遊客絡繹不絕,人山人海,解渴生津的醪糟便應運而生。醪糟之所以有名,是由於它使用的霍泉水和此水灌溉生長的糯米,還因為有獨特的灶具與奇特的釀製方法。烹製醪糟,需先製作一個特別的風匣爐,狀如打鐵爐,爐口直徑26釐米左右。通爐膛前方,焊接一節長約33釐米、前細後粗直徑3.3釐米的鐵皮煙管,另外還需一個大的黃銅瓢。用獨特的原料和灶具烹製的洪洞醪糟,色純味正,清香悠長。經過百餘年的發展,醪糟已有藕粉醪糟、清湯醪糟、蛋花醪糟、桂圓醪糟、三仙醪糟等十餘個品種,是深受人們喜愛的一種大眾化羹湯。

大同

風味小吃


莜麵栲栳栳:用莜麥面蒸制而成,配之羊肉臊子,加上各種佐料,在西街和九龍街上的

九龍飯店

、雲中飯店、

水餃鍋

貼館等都會使您一飽口福。

應州牛腰:雁門關外的應縣城內,不僅有一座馳名中外的應州木塔,而且還有一種名叫牛腰的傳統食品,頗負盛名。應縣在唐五代以後一度成為北方的經濟、軍事重鎮,遼金時期屬西京道,經濟十分繁榮。後幾經戰亂,逐年荒涼凋敝。但到清代中期,這裡經濟又有了起色,當時應縣是北方省區佛教徒到佛教聖地五臺山朝聖的必經之地,且過往遊客、商人甚多。起初當地有麻花、黃糕、麵餅幾樣食品,飯館生意十分清淡。當時應縣城內有個叫於義的飯店掌櫃,因

生意不景氣

,非常著急。一天他做麵餅時,由於心不在焉,不慎把半碗糖稀碰翻在面案上,他急中生智,忙把白麵和糖稀和起來做成麵糰,但和起來無法蒸、也不好烤,他便試著捏成小餅放入炸麻花的油鍋裡炸制,撈出一吃,味道甜潤,越嚼越香,而且顏色很像煮熟的牛腰。於是他試著又做成牛腰形狀,端給客人們品嚐,立刻受到人們的好評。從此於義就專門做起了這種食品,他的飯鋪也就因此興旺起來,其技藝也代代相傳至今。 代州面麻片:歷史悠久,以片薄、質脆、香甜可口著稱,至今已有近百年的歷史。代州城有名的商號“聚星瑞”、“興盛齋”、“富成齋”、“天興昌”、“巨盛齋”、“福盛魁”等主營面麻片,享譽山西。

吳阿南



蜜蜂苑職場雜談


晉中靈石美食多,全部詳敘太囉嗦。

其中略舉兩特色,其中秦媽數火鍋。

要問牛排哪種好,西爵牛排味不錯。


贊妹富三代


1、豆沙糕:豆沙糕創制於清末,由豌豆、梔子、柿餅製成。

2、稷山麻花:稷山麻花是運城的傳統風味小吃。

3、解州羊肉泡饃:解州關帝廟聞名全國,解州的四大名吃——羊肉泡饃、黍面油糕、炒麵油茶、豬油蔥花扯麵也名揚四方。而這四大名吃中,又以羊肉泡饃最為著名。

4、晉南醪糟:晉南醪糟聞名遐邇,最早出現在小吃攤上,距今已有上百年的歷史。


老味道特產美食


靈石美食多不勝數,源至於本地女姓善勤持家心靈手巧,粗糧會細做,三餐能巧配。當就一個且漁漁,切八八,都可用各種面做成,再配各種菜湯。以上為一種。因為太多,多的最後就沒特色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