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課本中對魏晉南北朝和五代十國的歷史提及比較少?

康康微課堂


這段歷史跨越幾百年,在中國歷史上是亂世,是苦難的。但是這麼一段蒼涼的歷史,卻不為今天的課本所重點提及。

大概原因如下吧:

1、魏晉南北朝和五代十國,總體上來說是漢人遭罪的兩段歷史,而我們現如今的國家是一個民族大融合的天下,提這段歷史是要突出少數民族的厲害呢?還是突出漢人的悲哀?不管是那個角度,都不合適。據說現在五胡亂華都不能叫了,而是民族大融合。

2、亂世,首先當時的百姓遭殃,再就是歷史文獻能夠傳承下來的就相對較少,那麼後世就瞭解的少,自然課本就提及的少了

3、亂世,關係錯綜複雜,也不是一般人能夠理順的,課本是面向大眾的,這些複雜的事情留給學者吧

4、咱們現在講究民族復興,自然要講點偉大而光榮的事情,這些事情就不要提及了

5、咱們五千年的歷史啊,歷史課本就那麼基本,留給近現代史還得單獨的一本,古代史就更短了,哪有那麼多的篇幅啊。


之前專門針對這個問題,分析過兩晉為什麼那麼冷門,豐富一下這個回答。


兩晉從公元265年司馬炎篡魏,建國號為晉,定都洛陽開始,到公元420年宋公劉裕廢除晉安帝,建立劉宋結束,兩晉共傳十五帝,共一百五十五年。曾經也是一個大一統的王朝。

但是為啥一個王朝會這麼冷?都說東漢歷史是荒漠,關心的人少。這個兩晉可能關注的就更少了。東漢最關注的歷史是東漢末年,與三國相銜接的部分,而兩晉的歷史最熱門的是開頭的部門,也是跟三國相連接的部分。

哎!可惜了這麼一個大一統的王朝啊。

提到兩晉,能想到什麼?恐怕就是亂世,一個是八王之亂,一個是五胡亂華。其他的知之甚少吧。

可能有兩個原因吧

1、歷史課本就提到的很少

歷史課本里提到兩晉的歷史,大概就是書聖王羲之,淝水之戰。

2、演義和影視作品也很少

沒有一部像樣的文學作品來表現這個時代,而這個時代也沒有誕生偉大的文學家,讓幾個文學家來帶動一個朝代的知名度。影視作品就更少了,慢屏幕的辮子戲,為啥這個時代的影視作品就很少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