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官窯哥窯八方貫耳瓶值多少錢,明官哥存世量有多少?

三幹年出金輪王



感謝邀請。首先說,哥窯是宋代的。而不是問題裡提出什麼明代官窯哥窯,這一概念是錯誤的。官窯是官窯,哥窯是哥窯這是個兩個不同的窯口。大概提出問題的朋友是問明代官仿哥窯吧?


我們先說說什麼是哥窯?

作為五大名窯之一的哥窯,隨著文獻資料的不斷髮現和考古資料的不斷充實,對哥窯的認識已漸趨清晰。然而;由於缺乏同代文獻,且後代文獻常是一鱗半爪,零零碎碎,有的還互相矛盾,仍無法揭開層層面紗,呈現它的真實面目。雖然數十年來與哥窯相關的考古實物資料不斷增多,並且也依據這些實物資料解決了一些懸而未決的問題,但在驚喜之後,驀然回首,人們發現,這些實物資料以及由此而得出的結論往往與文獻記述無法對應,有些甚至南轅北轍。因此,哥窯問題依然迷霧重重。哥窯恰如一顆色彩絢麗光芒四射的夜明珠,人們只能遠望它耀眼的光環,而無法目睹它真實的風采。



關於哥窯的文獻記載最早可見於明代《宣德鼎彝譜》:“內庫所藏柴、汝、官、哥、鈞、定各窯器皿……”,由於柴窯被傳為五代所燒;故後世只列五大名窯,即官、哥、汝、定、鈞。



明末和清代,論及哥窯的文獻越來越多,但多為抄錄詮釋前人著作的產物,沿襲《春風堂隨筆》和《遵生八箋》之說。然而對於哥窯器物特徵的描述倒是越來越具體,越來越清晰。綜合各類文獻資料,哥窯的特徵為:胎色黑褐,釉層冰裂,釉色多為粉青或灰青。由於胎色較黑及高溫下器物口沿釉汁流瀉而隱顯胎色,故有紫口鐵足之說;釉層開片有粗有細,較細者謂之“百圾碎”。根據文獻提供的線索,人們在浙江龍泉的大窯和溪口找到了生產類似器物的窯址。其產品為黑胎開片,釉色以粉青和灰青為主,單色紋線,應為入土所致,用墊餅墊燒。上述特徵及燒造年代均與文獻所述完全相符。至此,宋代五大名窯的哥窯已成定論,其燒造年代為南宋中晚期,產地為浙江龍泉。然而,不久後人們發現了一類與哥窯特徵相符的,而與龍泉產的哥窯特徵有別的器物。此類器物亦為黑胎開片,紫口鐵足,但其釉色多為炒米黃,亦有灰青;紋線為黑黃相間,俗稱“金絲鐵線”;用支釘支燒,器型亦不同。由於此類器物僅故宮博物院、上海博物館、臺灣故宮博物院等有少量收藏,而不見於墓葬出土,故被稱為“傳世哥窯”,而稱龍泉所產為“龍泉哥窯”。


哥窯的特點:

1、哥窯釉屬無光釉,猶如“酥油”般的光澤,色調豐富多彩,有米黃、粉青、奶白諸色。 

2、“金絲鐵線”的紋樣,哥窯釉面有網狀開片,或重疊猶如冰裂紋,或成細密小開片(“俗成百圾碎”或“龜子紋”),以“金絲鐵線”為典型,即較粗琉的黑色裂紋交織著細密的紅、黃色裂紋。

3、“攢珠聚球”般的釉中氣泡,哥窯器通常釉層很厚,最厚處甚至與胎的厚度相等,釉內含有氣泡,如珠隱現,猶如“聚沫攢珠”般的美韻,這是辨別真假哥窯器的一個傳統的方法。

4、“紫口鐵足”的風致,哥窯器坯體大都是紫黑色或棕黃色,器皿口部口邊緣釉薄處由於隱紋露出胎色而呈黃褐色,同時在底足未掛釉處呈現鐵黑色,由此,可以 概括出故有“紫口鐵足”之說,這也是區別真假哥窯器的傳統方法之一。

5、哥窯釉質非常純正濃厚,甚至有氣泡存在與釉內,好似“聚沫攢珠”。釉面呈現一種含蓄的“酥光”,紋片種類繁多,有鱔魚紋、黑藍紋、淺黃紋、魚子紋。



在等級森嚴的封建皇朝;哥窯作為民窯完全按照官窯的方式生產與官窯相同的產品是不可能的,即使仿造一件御器也要充軍殺頭的。於是,就有了“龍泉仿官”和“龍泉官窯”之說。所謂“龍泉仿官”,說的是官僚貴族羨慕皇室用瓷,私下派人燒造以供自己需要。其實這種觀點是站不住腳的,難道官僚貴族就不怕殺頭嗎?因此“龍泉仿官”立論不久即被基本否定,代替它的是“龍泉官窯”。哥窯不能仿官窯,但官窯卻可以仿哥窯,各朝各代的官窯都建立在民窯的基礎上。



哥窯瓷器從色澤區分,有月白、灰黃、粉青、灰青、油灰、深淺米黃等種類。哥窯瓷最顯著的特徵,是釉色沉厚細膩,光澤瑩潤,如同凝脂;若置之於顯微鏡下,可見瓷釉中蘊含的氣泡如同聚沫串珠,凝膩的釉面間迸裂有大小不一,或密匝或疏落的冰裂狀網紋,其網紋之色淺黃者宛若金絲,細黑者如鐵線,二者互相交織,因而被名之為“金絲”、“鐵線”。宋代哥窯胎質堅細,瓷器口沿尖窄,厚釉在瓷器口沿不能存留,垂釉多在口沿邊稍下處形成略微凸出之環形帶,因口沿處胎骨略黯而被稱之為“紫口”,此為宋哥窯瓷之一絕,儘管以後歷代有許多仿宋哥窯,但在燒製上皆未能臻此絕藝。1992年,香港佳士得拍賣一件宋代哥窯“八方貫耳瓶”,雖然當時收藏界仍有人持不同看法,但其拍出價仍高達1000萬元以上。 哥窯釉質純粹濃厚,不甚瑩澈,釉內多有氣泡,如珠隱現,故通稱"聚沫攢珠"。釉色寶光內蘊,潤澤如酥。紋片多種多樣,以紋道而稱之有鱔魚紋、黑藍紋、淺黃紋、魚子紋;以紋形而稱之有綱形紋、梅花紋、細碎紋、大小格紋、冰裂紋等,總名為百極碎。哥窯器物傳世的以各式瓶、爐、洗、盤、碗、罐為常見。但哥窯窯址仍未確認,成為中國陶瓷史上的懸案之一。

哥窯八方貫耳扁瓶

宋哥窯八方貫耳扁瓶,屬於宋代哥窯燒製,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高14.9cm,口徑4.6-3.7cm,足徑4.8-6.4cm。瓶仿青銅器式樣,為八方形,口微外撇,頸部凸起兩道弦紋,兩側各有一筒狀圓形直耳,中空,俗稱"貫耳"。腹下部豐滿,高圈足微外撇。底足一週無釉,呈黑色。此瓶釉面光亮瑩潤,通體開細碎魚子紋,紋片自然美觀,別具一格,為典型的哥窯產品。



哥窯是文獻中記載的宋代五大名窯之一,歷來受到收藏家、鑑賞家、考古學家等專家學者的關注和青睞,據統計,全世界哥窯大約有一百餘件,遠少於元青花的存世數量,倍顯珍貴。元、明、清時雖有大量仿品傳世,但均貌似神離,無法企及原作之風韻。


雅識怡趣


謝謝邀請!明代官窯鳳毛鱗角,數量極少,明代官窯胎、釉、工藝、畫、現代人做不了,如圖:這是永樂甜白簿胎簿意九龍大碗,直徑:256cm,重量只:247克。


這是宣德青花龍紋教子昇天:

這是成化五彩,成化自畫罐。

這是有名氣的雞缸杯。

象這些瓷器工藝已失傳。材料(彩)無法找到。

至於那八角瓶 “哥窯”。這種哥窯我從來沒承認過…………,故宮專家李柄輝也不承認,李柄輝一生的建樹就在這哥窯。

至於圖片顯示的,明代官窯、哥窯。對不起無可奉告。


時空嵐苑


感謝邀請。一,哥窯宋元明清都有製作,八方貫耳瓶官窯哥窯均都有製作。同意冰哥觀點,不能混淆慨念。二,明官哥窯存世量應當比元清花多,但價值,要論品相,存世量等多種因素,還要看某一時期,市場對它的追捧程度,市場決定價值。



雅玩集


這才是真正的宋哥窯,萬分難得!今天亮出來給大家開開眼、互相學習交流!!!








深海的魚


明成化青花大盤




明成化青花大盤


許446933039



清代哥窯


淡然32507294


東西是對的,從微觀圖看特徵吻合的! 應該說哥窖系更合理,非得說哥窖的話,不是神仙就是鬼! 受人推寵的品種,逐相仿燒是自然的事!跟現在情況類似的!一個地區大家都燒,存世其實還真不少!

至於什麼價?專司宰人的小拍賣行報價不會低於百萬的,幾千萬的都有! 放在古玩店等買家的話,不懂的不敢出高價,懂的等撿漏,純收古的真心想要的,不動筋骨出個千兒八百的也正常!

有些微信群拍價還行,運氣好也許幾千也有可能,但是你的東西人家一般不肯拍!

大拍賣行,不收!不信去試!


合十禮86200538


明代官窯哥窯八方貫耳瓶的價格都很昂貴,如是精品官哥窯價格千萬以上。明官哥窯的製造工藝大部分也失傳,想仿造很困難。現存世量稀少,能擁有一件官哥瓷器對一般收藏者來說是難得的福分。


心痛已無


哥窯的存世量及少,就連故宮博物院也沒有幾件,臺北的故宮有二件,大英博物館沒有,法國盧浮宮有一件、美國大都會博物館有一件,其它都是磁片,全世界完整器不足六件,故及其罕見,哥窯的特點其它不用說了,各位都說的比較z到位,我只強調一點,金絲鐵線的金絲就象真的黃金一樣,閃閃發光,比較好辮別,另底色宋代都是乳白色,極其精美,現在看到的都是元、明、清的仿品,我在十年前看到過一個筆洗,就巴掌那麼大一點,買了三千五佰萬,現在只要是宋代哥窯的、基本過億。


大寫的人鄧新橋


這才是哥窖,誰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