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曾用什麼方法補基礎,使成績提高?

武新旺


第一,要知道考試的試題都是課本上的要點、重點、難點和知識點翻新和運用,這就是說能不能考出理想成績,關鍵就看我們是否吃透了課本。所以對你來說緊緊抓住高一到高三的課本,弄清、弄懂基本概念、基本規律、基本公式、基本實驗以及認真做完課本上的每一道例題和練習題就顯得非常重要。所以我說:課本是一課之本,是考試命題的依據和根源,同時也是試題答案的來源,所以抓住了課本就等於扼住了學習成績提高的咽喉。有人說“課本是複習之本,無本複習如無土栽培,什麼收穫也沒有”。這就是說高考所要考的所有知識點都在課本里,這就是說高考的試題只是課本上的要點、重點、難點和知識點翻新和運用,所以我們在學習的過程中要一頭扎進課本,知識點與知識點之間的聯繫縱橫向串連起來,達到加深理解記憶,靈活熟練地運用的水準。什麼時候都要做到以課本為本,梳理知識,理清脈絡,尋找規律,用一根線把各單元和章節的知識串聯起來,形成知識綱要或網絡。所以要拋棄自己給自己所加的練習冊、課本解讀、習題集之類的東西,從一開始起就緊跟老師的教學進度,把課本抓精、抓熟、抓透。

第二,抓好課前預習、課堂學習、課後複習三個環節,緊跟老師的教學進度,把課本上的每一個字、每一句話、每一個圖表、每一個例題和習題都仔仔細細認認真真的分析、歸納和總結過——課前預習把老師所要講的課本上內容在課前仔仔細細認認真真的過一遍,不放過任何一個字、任何一句話、任何一個圖表、任何一個例題,並找出自己不懂的、不明白的地方,帶著問題進課堂,在課堂上力爭把自己預習所帶的問題徹底解決。課後複習也是把老師所講的內容先再過一遍,然後再做作業。過一遍也是仔細讀課本上的內容,不放過任何一個字、任何一句話、任何一個圖表、任何一個例題和並對它們進行仔細分析。

第三,有意識地、有規律地、及時地複習——每學過一個知識單元,就應該做一次複習;每個星期都應該對本週的學習內容做一次複習;每一個月也應該對該月的所有學習內容進行一次全面複習。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明白自己到底哪裡學得好,哪裡學得還有不足,然後及時做出相對措施來解決。這樣做的最大好處就是能理順曾經纏在雞脖子上的亂麻,能重新構建知識體系夯實基礎,節省時間,提高成績。只要我們在學習的過程中把以上三點都落實到位了,那麼學習成績自然會得到提高的。

對於英語的學習,建議你從現在的此時此刻開始,在識記好單詞的基礎上每天拿出四十分鐘的時間來讀一篇英語課文,學了新課就讀新課的課文,沒有學新課就從高一的課文開始讀起,爭取在高考來臨之前把高一到高三的每篇英語課文讀四五個輪迴,同時在讀課文的過程之中識記英語單詞,讀完課文之後再做相應的練習。下面我把讀英語課文的方式方法給你,供你考:

第一遍:粗讀,明白大體意思,不明白的話也不要緊,總有能明白的地方;第二遍:劃線粗讀,劃出不明白的詞和句子;第三遍:查詞,查句子,用鉛筆標明每個不懂得詞和句子的意思,不明白的問別人,把這些詞記錄到一個筆記本上,時不時的翻出來看看;第四遍:正常閱讀,看一看查出詞來之後能不能理解整篇文章;第五遍:仔細讀,如果在第四遍的基礎上能夠理解文章,那麼把會了的單詞擦掉,繼續讀,理解整篇文章的意思;第六遍:回顧與重複,加深對單詞句子的理解和記憶;第七遍以及以後:熟讀。

讀課本的方法——

第一,讀課本應該注意知識的全面性、重點性、精確性、聯繫性和應用性,特別要集中力量對教材中的關鍵性知識(人們常說的考點),進行反覆閱讀、深刻理解各知識點之間的相互關係及其前因後果,同時要找出知識疑難點。

第二,讀課本,畫出方法(研究問題的方法)。疑難點在課本里,研究問題的方法是在研究解決各個問題的過程中體現出來的,而且一些典型的、常用的方法還會在書中多次反覆出現,閱讀課本時應該多留心、多揣摩,逐步加深對研究方法的領會。

第三,每一門學科的知識點都是有特點的,看書時全明白,合上書後又怎麼樣?做題時能不能運用?這都需要知識點在腦海中落實到位。每看完課本的一部分,不用課本能不能瞭解裡面知識點的區別和聯繫,這很重要。基本概念需要正確的理解,要把最細緻的地方搞明白,雖然數理化、政史地都很重視整體的知識架構,但最基礎的還是一個個知識點,只有把一個個知識點扎實掌握了,那麼你也就會“一看見題目就知道怎麼做”了。

第四,要做到以書為主,以題為輔。看書時要注意我們在平時的聯繫和考試中,錯什麼補什麼,每個環節都有對應的知識點,不要排斥滾動式的知識點複習,如果有不清楚的地方還要反覆看,這樣逐漸就能演變成板塊式的知識點,形成整體知識網絡。

第五,掌握知識點不是單純指看書背下來,而是掌握知識點在生產、生活中的聯繫和應用。看書時能懂,合上書就忘記是不行的,將課本中內容在腦海裡反映出來才可以。

第六,分析比較各知識點之間的聯繫,不用弄得太複雜,比較的方法很多,比如圖形法、列表法、圖標結合法等。鍛鍊自己的發散思維和知識點的遷移能力。做這項複習時靠的是歸納課本總結方法,而不是靠大量做題。

第七,讀書的時候多總結,然後自己給自己提問題,把問題都寫下來,然後再逐一解決問題,同時做到一邊看一邊自己列提綱,把每章每節的主要內容都寫下來,這樣有助於理清脈絡,順暢思路。只要你把課本上所有的知識點梳理、理解和消化了,那麼你的成績也就自然而然的提高了。

第八,在日常的學習之中把課本上的知識點、關鍵點(比如詞語、概念、定義、基本語法、邏輯、章法、定理、公式以及具體的運用和計算)儘可能爛熟於心,同時在學習、聽講、筆記時善於抓住要點、重點、難點和知識點,並把要點、重點、難點和知識點分解而形成自己的知識結構體系,達到加深理解記憶,靈活運用的目的。在用好、學好課本知識的基礎上,再做相應的題目對所學知識進行鞏固,做完題之後要思考總結解答這類題目的技巧,從而使自己有效掌握知識以及提高知識的運用能力。

在預習→學習→複習的過程中對所面對的知識善於思考——從更多更廣更深更遠的角度來考慮問題,遇到問題會多問幾個“為什麼”,有打破沙鍋問到底的精神(自己能解決的就當場解決,自己解決不了的在老師講課中尋求答案,課堂上還沒有解決的課後及時請教老師)。這樣無疑就促進了我們對知識的消化吸收,從而轉化成了自己的知識儲備和能力。同時在學習的時候善於總結經驗,探索規律,摸索方法,巧妙地學習,科學地記憶;同時也善於比較,讓自己所學的知識形成體系、聯成網絡、存同求異,區別運用。進而使自己對所學的知識掌握更牢固,理解更透徹。


子蘇老人


謝謝邀請。我認為各個學科補習基礎的方法都大同小異,最重要的一點還是要回歸課本。不要盲目的跟風做一些所謂很厲害的練習題,名試卷。要記住適合自己的才是最重要的。作為一個剛剛經歷過江蘇高考的學生,我給江蘇學弟學妹們推薦幾種重抓基礎的輔導教材,《小題狂做》《步步高》《38+2》這些都是針對數學基礎不牢的習題,當然,效果還是要因人而異。選最適合自己的才是最重要的!


兔兒爺0000


感謝邀請。其實這個問題我也不確定能回答好,我只能根據經驗嘗試著答一下,希望可以起到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效果。

什麼叫基礎,首先要弄清楚。基礎就是建立所有知識框架和能力形成的基本面,這個基本面構建的好,後面無論學任何跟基礎有關的東西都可以做到舉一反三,這就是基礎的作用,也是為什麼現在人越來越重視基礎教育的原因,因為競爭層次越高,比拼的就越是基礎。

再說說補基礎這事吧 有很多人在學基礎的時候認為基礎太簡單,所以就大而化之,要麼就囫圇吞棗,導致後來學到高階時感到吃力,覺得基礎不行。

方法一,博聞強記。基礎就是看一眼就能明白,看兩眼也看不出什麼名堂的知識,只有深挖,不斷的用實踐去驗證才能體會其中的妙處。既然一次兩次不管用,那麼就把它牢牢記下來,然後在高階的應用中去體會拔高。

方法二,找名師。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永遠比自己在那裡瞎琢磨來的快,名師都是把基礎參的極透的人,他們會用高屋建瓴的知識體系不斷的拓寬你的視野,這就是需要到課堂學習,需要掏錢上培訓班的意義。不建議找體制內的老師,因為他們的知識體系都是被極度割裂的,只能應付考試,完善不了你的知識體系。

最後,在上面的基礎上反覆實踐,等思維導圖和


雲端的寂寞


我還真沒用啥方法,上課好好聽講,下課消化一下老師講的就可以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