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正慢慢淪爲一種視覺刺激,到底是喜還是憂?

之前,我讀了梅墨生的一篇文章《書法正慢慢淪為一種視覺刺激》,當時感觸很深,本想引申就此寫一篇文章,由於時間的原因一直拖到現在。魯迅先生說“時間就像棉花裡的水,可以擠出來。”今天結合當代書法界的現狀,我們來分析一下書法淪為“視覺刺激”,是喜還是憂?

書法正慢慢淪為一種視覺刺激,到底是喜還是憂?

視覺刺激到底是什麼?

視覺刺激到底是什麼?我們先舉個例子:假設我們看到一個泳裝比基尼美女或者...(自己腦補),讓人會感覺垂涎欲滴,不由得想多看幾眼,甚至想擁有。為何?這也是一種“視覺刺激”。可能會有網友說,這應該是男性的專利,其實對於一些女性腦殘粉來說,哪一個不想嫁給自己喜歡的男明星呢!可能例子不恰當,但這是“美”的視覺感受,還有一種就是“不美”的視覺感受。

書法正慢慢淪為一種視覺刺激,到底是喜還是憂?

就我自身而言,我是一個有輕度密集恐懼症的人,我看到一些密密麻麻的東西時,會感覺渾身都不舒服,有些重度的人看到密集的東西如同中暑一樣。例如夏天看到一些患有皮膚性疾病的人,身上長著規則或不規則的小疙瘩,我就會覺得不舒服,就感覺渾身都是螞蟻在爬,甚至感覺骨頭縫裡都是蟲子。我想這應該是“視覺刺激”導致的,只是這種視覺刺激是讓人不爽的。

書法正慢慢淪為一種視覺刺激,到底是喜還是憂?

書法繪畫的視覺刺激如何體現?

書法的視覺刺激如何體現?我認為也是兩種,一種是讓人舒服、一種是讓人不舒服的。當你看到王羲之《蘭亭序》、懷素《自敘帖》、《清明上河圖》等等歷代著名的書畫作品時,你會很震撼,會感覺很有激情,會感覺他的“美”是內在與外在結合的,看完一次甚至久久不能忘懷。這種“視覺刺激”是美的刺激,而且這種刺激是長久的。另外一種則正好相反。

書法正慢慢淪為一種視覺刺激,到底是喜還是憂?

我們看到當代一些行為書法的東西,雖然當時很有視覺刺激,但是在你腦海所留下也只是行為上的另類而已,且這種記憶停留的時間不會太長,如目前比較火的“射墨”、“美女人體書法”、“盲書”、“吼叫書法”等。還有一類是視覺衝擊的作品,一張丈二或更大的宣紙,用拖布或更大的毛筆在上面就寫一個字“龍、虎、壽”,放在大的展廳裡佔據整整一面牆,觀眾一眼看到第一感覺會覺得震撼,而事後就記不起來了。為什麼不能讓人記憶猶新呢?因為這些只是表面的“衝擊”,沒有內在、沒有內涵。

書法正慢慢淪為一種視覺刺激,到底是喜還是憂?

書法正慢慢淪為一種視覺刺激,到底是喜還是憂?

書法淪為視覺刺激是喜還是憂?

書法淪為視覺刺激是喜還是憂?對於書法停留在表面的“衝擊”的顯現,我認為這是當代書法的悲哀。僅以奇葩行為或沒有內涵作品來吸引觀眾的眼球,這種方式也不會長久的,會被人唾棄!可能會被歷史記住,但是記住的是“醜、怪、邪”,絕不會是“真、善、美”。或許有人會說小編杞人憂天,我想說的是沒有誰有能力當救世主,只是作為中國人,起碼的尊重文化、擁護文化的情懷和氣節應該有吧!如果每個個只願做隔岸觀火的人,那麼還談什麼發展!談什麼未來!

對此,各位網友有啥看法,歡迎留言評論哦!

本文系【二小書法】原創,記得關注我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