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fo關閉美國業務,開啓海外大撤退?

【摘要】:7月19日,ofo宣佈關閉美國的多數業務,這是一個月內關閉的第五個海外國家業務,這背後究竟是戰略調整還是大逃亡?

文 | 時代財經 陳遠枝

昨日,ofo又宣佈退出了一個國家,這次是美國。

7月19日,ofo宣佈裁減在美國的大部分員工,同時還關閉美國多數城市的業務。據《華爾街日報》報道,最近幾周至少有三名ofo美國業務高管離職,其中包括其北美業務負責人。

短短不夠一個月的時間,繼以色列、澳大利亞、印度和德國等市場後,美國成為ofo退出的第5個國家。

海外撤退

ofo關閉美國業務,開啟海外大撤退?

去年8月17日,ofo在西雅圖投放了1000輛共享單車,成為進入美國市場的信號。截至今年6月,在不足一年的時間,ofo已在全美投放了逾4萬輛自行車,業務就已經遍及30多個城市。

這也成為ofo美國撤退前最後的繁榮,突然的轉變讓市場始料未及。一位接近ofo的相關人士告訴時代財經:“其實ofo沒有完全退出美國,還是有所保留的。”據美國福布斯新聞18日撰文稱, ofo原本還打算在今年年底前,將業務範圍擴展到100座城市。

究竟是海外步子邁得太大,抑或是行業正面臨著退熱的原因所致,不可否認的是,ofo海外撤退的步伐正在逐漸加速。在宣佈美國撤退之前,ofo本月退出了以色列、澳大利亞、印度和德國市場。艾媒諮詢CEO張毅對時代財經表示:“共享單車企業的海外佈局有兩個基礎設施是不完善的,一個是移動支付,這些國家都處於移動支付的荒漠地帶,人們使用頻率低,這是硬傷。另一個是全球化管理,建立只有兩三年的企業實力底蘊不夠。”

事實上,當海外業務的“接力棒”交到ofo CEO戴威的手上時,ofo海外業務的命運就發生了改變。7月6日,ofo表示,公司海外市場已經完成開拓業務階段。藉助第一年全球運營的經驗和數據,將開啟海外第二戰略階段,深耕重點市場。

然而,ofo深耕重點市場的背後,是一系列的海外撤退,從時間上看更像是一次對整個海外市場的重新佈局。

長期關注出行領域的中國政法大學傳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對時代財經分析:“包括ofo在內的共享單車海外佈局更多是宣示性的作用,面對外國監管不明朗的情況,撤回來也許更務實,但無論是政策因素、投資人願望,還是戰略問題,都離不開錢的因素。”

海外戰略的調整是否與ofo小黃車資金短缺問題有關,時代財經聯繫了ofo,對方表示目前對外不作回覆。

但從種種情況看,ofo並不算“富裕”。今年2月,融資不暢的ofo不得不以共享單車作為抵押物,先後兩次換取阿里共計17.66億元融資。3月份,ofo獲得阿里領投的E2-1輪融資8.66億美元緩解資金壓力,但6月份又陷入了大規模裁員,甚至海外事業部遭到解散等傳聞。

ofo的防守

共享單車這個行業已經發生變化,初期的競爭企業也經歷著不同的故事,摩拜委身於美團、小藍被滴滴收購、哈羅強勢崛起,共享單車戰爭並沒有結束,反而進入了更為激烈的下半場。

在張毅看來,海外撤退是ofo迴歸聚焦國內市場的表現,“ofo此前的佈局戰線太廣了,國內市場醞變,海外撤退可以看做是防禦固守大本營的舉動。”

至今,共享單車早已是資本背後較量的工具,摩拜、哈羅、青桔背後站著的是美團、阿里和滴滴。共享單車格局從以前的“雙強爭霸”演變成“三國殺”,而新入場者青桔也在虎視眈眈。

今年3月份,哈羅繼ofo成為第二家免除押金的共享單車企業。7月5日,在美團收購的3個月後,摩拜宣佈了入駐美團app首頁、全國無門檻免押金、推出助力車等一系列動作。

面對競爭對手猛烈的攻勢,ofo需要考慮如何守住自己的市場份額,以至於在資本對其冷淡的情況下,ofo毅然開啟商業化變現,實現自身的造血。

自今年5月份,ofo逐漸取消了全國所有城市的芝麻信用免押金活動,推行95元的“福利包”。要知道,在競爭對手哈羅、摩拜都免押金的情況下,ofo此舉的壓力不言而喻。在廣州珠江新城上班的李小姐告訴時代財經:“摩拜、ofo數量都差不多,我為什麼還要多交兩百塊的押金?”

此外,ofo還開啟車身廣告。據獵雲網報道,根據網上流傳的一份ofo廣告刊例顯示,其車身廣告最低的價位是160元/輛/月,加了車軸部分廣告的品牌定製是2000元/輛/月,最低一個月起訂,單個城市起售門檻為100 輛。

APP上線信息流、跨界小遊戲等動作,而這一切的背後都是ofo圍繞著商業化變現探索。朱巍對時代財經分析道:“這是投資人對它的硬性要求,他們等不了那麼長的回報週期,所以ofo更需要證明自身的造血能力。”

從過去的情況看,燒錢是支撐共享單車生存下去的主要因素。面對資金鍊壓力、滴滴強行收購未果、阿里與螞蟻金服轉而扶持哈羅單車等種種困境,ofo通過商業變現以抵禦競爭對手分食其市場份額,其前途走向備受關注。

張毅向時代財經指出:“人們目前對共享單車的模式是認可的,不管融資、被收購抑或是其他的造血方式,但下半場的勝負是取決於誰熬得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