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一些親子關係在兒女們的青春期階段會比較緊張?

音樂美文時尚達人


我見過我一堂嫂和她十五六歲的兒子,之間的一次吵架爆發。

那次吵架是為什麼呢?

堂嫂剛換了衣服,準備出門,把口袋裡的錢拿出來隨手放在床頭櫃上。中間有事出去了十分鐘左右,再回到房間時,錢找不到了。堂嫂性子急,生氣的問在玩兒電腦十六歲的大兒子:“****,你是不是拿我的錢了?”大兒子平靜的回答:“我沒拿啊!”

堂嫂又找了找,還是沒找到,開始咆哮的對大兒子吼叫:“我錢就放在那兒,不是你拿的,還能是誰啊?把錢給我拿出來!”大兒子停下正在玩兒的電腦,羞怒的說:“誰拿了誰是狗,行了吧!”

堂嫂不再吭聲了,這時想起另一個房間裡八九歲的老二,問道:“**你看到我放在櫃檯的錢了嗎?”老二笑嘻嘻的說:“哦,我給你壓在床單下面了!”堂嫂翻開床單,錢真的在那兒。

然後,堂嫂拿著錢出去辦事了,對剛才誤會大兒子的情況完全沒當回事。

平時,堂嫂和大兒子間的關係就有些緊張,經常說著說著就要開吵了。

從找錢的事情,我可以看出,作為媽媽, 對大兒子顯然缺少信任,說了沒有拿,還一再追問。

又不顧兒子的感受,知道自己錯怪了兒子,又不能及時的放下面子說聲:“對不起,我錯怪你了!”

孩子到了青春期,和父母開始有隔閡,不外乎幾個原因。

第一,平時和孩子間的互動,溝通少,沒有好好的聽聽孩子的心聲。

第二,父母過於強勢,管的太多,總覺得,我是你媽媽,我說的你就得聽,而忘了,孩子大了,有自己的獨立意識和判斷,需要父母的尊重和理解。

所以,作為父母,有必要了解一些孩子成長的各個敏感期,和孩子更好的相處溝通。

陪伴是對孩子最好的愛,所以,儘量的多陪陪孩子,需要時,給孩子一個溫暖的擁抱!




石頭媽閱讀陪伴


我兒子14歲,也是青春期,但是,我倆的關係很好,目前沒有出現你說的青春期階段緊張的情況。

為什麼有些親子關係在孩子的青春期會比較緊張?

不客氣地說,是因為家長管的太多,太嚴,不尊重孩子,越位了。



比如,有的家長擔心孩子學習,開口閉口就是學習,分數,孩子本來在學校整天都在學習,壓力很大,回到家,父母依然是分分分,雙重壓力下,孩子自然不願意和父母有更多的交流溝通。

再比如,有的家長擔心孩子早戀,查微信,查qq,或者,不讓孩子和其他異性來往,即使來往也緊盯著,讓孩子感到被窺視,不信任,自然就抗拒父母,不喜歡父母。



那為什麼孩子之前和父母關係好,進入青春期就不好了呢?

其實,很好理解,是因為之前父母對孩子的越位管教,孩子還小,沒有能力抗拒,有的為了討好父母,和父母很親近,而這種親近,並不是真的平等交流,自然會在孩子長大後,進入青春期,有了獨立思想後,暴露出問題來。


歡迎關注,可以免費諮詢哦!

親子心理師徐婧英


最近正在追一部電視劇《陪讀媽媽》,感慨良多,孩子們的青春期,與父母劍拔弩張的關係,相信得到很多人的共鳴。其中,李娜和兒子丁一一的關係冰到零點,電視裡有一個鏡頭,年輕的李娜和小時候的丁一一關係很好。連李娜自己也鬱悶了,為什麼和兒子的關係會弄得那麼僵。相信這也是很多父母困惑的地方,為什麼在孩子的青春期階段親子關係會那麼緊張。

前一段時間看了一檔育兒節目,育兒專家說,孩子的叛逆期有三個階段。

  • 第一階段“寶寶叛逆期”,2-3歲左右,孩子開始有了自我意識,他常常會說“這是我的,那是我的”,稍不如意就開始撒潑打滾。但這一階段的孩子,不高興了父母哄哄可能也就過去了,一個玩具就打發了,再不濟打他一巴掌他也就不怎麼鬧騰了。父母於孩子來說,還是有很強的依賴關係的。

  • 第二階段“兒童叛逆期”,7-9歲左右,這個時期的孩子常常會因為父母不理解自己而遭到他們不合理的打罵讓孩子產生叛逆情緒。這個時候如果不及時疏導的話,會讓這種情緒壓抑或在青春期爆發。

  • 第三階段“青春期叛逆”,12-18歲左右,很多時候,父母和孩子之前的關係緊張,有可能造成無法溝通,甚至“坑爹”事件發生。

而父母在處理孩子叛逆期上,“寶寶叛逆期”拿玩具哄哄,“兒童叛逆期”拿禮物或暴力都可能得以鎮壓,而那時候的孩子可能對父母的依附感還比較強,所以父母在對待孩子叛逆上還可以處理,但到了“青春期叛逆”時,這個時期的孩子已經具備了成人思維了,他們對父母的依附感並沒有那麼強烈了,父母如果還是一味地用小時候對待孩子的那種方式方法來處理這類問題,就解決不了什麼實際問題了。

記得《陪讀媽媽》中丁致遠跟孩子們的關係處得很不錯,他也開導自己的妻子李娜,“這個時候,你需要的是跟孩子做朋友,而不是強制要求孩子這個不可以幹,那個不能幹”。孩子在成長,我們在教育孩子上也需要同步成長。前幾天看過一段話,描述的是父母和孩子關係的,那句話的大意是:孩子在成長,而父母在老去,父母只能遠遠地目送孩子離去的背影。孩子不是父母的附屬品,他們是一個獨立的個體。

所以,在教育孩子上面,父母也應該與時俱進,與孩子一起成長,教育方式也應隨著孩子年齡逐步發生改變。有的父母還抱著我以前怎麼教,孩子長大了還怎麼教的思想,而有的家長則認為孩子是我生的,我還管不了他的思想等。這樣的教育方式,讓父母和孩子的關係越處越僵,甚而爆發。

八爪媽咪現在有個2歲多的兒子,正處於叛逆期的第一階段。常常會感嘆,生他時所遭受的那些罪都不是事,如何教育好孩子才是最令人頭疼的。生孩子前沒有一門考試是《如何做一個合格的好父母》的,要求考試合格才能做父母。我們都是直接上崗的,邊做邊學邊摸索。所以,在教育孩子這件事上,一定是一個長遠大計,道長且阻的,需要我們父母不能缺席的。

八爪媽咪,2歲男孩的媽媽。同你一起分享育兒的故事,也跟你一起探討孩子成長的話題。

八爪媽咪


提高家長自身的思想意識,在當今家庭現實生活中,仍然顯得十分必要。在教育孩子們的青春敏感期時段,做家長的必需剛柔有度,加強思想生活行為習慣上的溝通,充分了解和理解孩子的學習生活狀況。為孩子們創造一些良好的氛圍,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減緩壓力,正確處理矛盾和分歧,不以個人情緒行為強加和製造不和諧因素,使孩子們產生逆反的心理減少,有利它們在這一時間平安正常度過,實現健康成長的目的。個人觀點粗淺以為,謝邀。





長生271897806


此時孩子們處於叛逆期,父母想強加於他們身上的思想不管對於不對,他們都會抗議,這是每個孩子都會經歷的,此時最需要的是父母的耐心,做父母的不妨換個角色,或“蹲下”和自己的孩子溝通,這樣你就和孩子看問題處於同一“水平線”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