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有事叫公公,無事臉朝東」,這是什麼意思?

提神只為自己


中國過去幾千年封建社會一直是男權社會,公公一般還是家裡的長輩和大家長,所以如果兒子媳婦和公公婆婆共同生活在一個屋簷下,傳統社會習俗裡公公是家庭裡一言九鼎很有地位和權威的當家男人。

作為兒媳,公公就相當於自己的父親,所以日常生活中媳婦對待公公像對待自己父親一樣尊敬、孝順,同時拿公公做“遮風避雨”的遮陽傘往往認為是理所當然,有時候甚至有些依賴姓;當然另一面,作為公公往往也樂於對兒媳展現自己“準父親”和“當家人”的權威、能力和男性的保護欲。

而且媳婦往往來自別的家族,將來還要為自己家族生兒育女、傳承香火,公公通常對兒媳別有一層大度和“寵愛”,在不違背原則的情況下公公對兒媳對提出要求基本上有求必應。


這就是中國民間所說的“有事叫公公”,也就是媳婦一有麻煩、煩心事、棘手的事情,就求助“公公”。當然“有事叫公公,無事臉朝東”這句話後來不侷限於兒媳和公公,更多的引申拓展到了其他場合。

這句話的意思就是很多人求著你的時候非常客氣(就像兒媳求公公一樣客氣、莊重),叫你“公公”也成(即俗語說的“求爺爺告奶奶”);但是等事情辦完了、辦妥了用不到時就臉盤一甩,看到你就臉朝“東”,瞧都不願瞧你一下,甚至裝不認識的人,讓不少真誠善良的人傷心。


這句俗語其實描畫了一種極端實用主義的世態。生活中還有類似的一些說法,如“用著了靠前,用不著靠後”,這種勢力作風讓人討厭!當然“無事臉朝東”中為什麼不說朝西、朝南、朝北,純粹是出於語言上的押韻。


歡迎交流、分享 敬請關注“山色歸讀”


山色歸讀


俗語是由勞動人民創造的,並廣泛流行於群眾之中的口語化和通俗化的語言。也就是說是農村老一輩人通過對一些人或事做出的總結。像“有事找公公,無事臉朝東”則是對一種世態的評判。

有事找公公。公公原意是指丈夫的爸爸。一家人在一起生活,在一口鍋裡吃飯。尤其是兒媳理應將公公當自己父來尊重和孝敬。農村的習慣父親是“家掌櫃”,全家人都得言聽計從的。公公呢,也就有了他的威嚴所在。可有的時候,兒媳遇到棘手的事,實在找不到其他人來找忙,即使找到公公,公公在不違犯原則下情況下不幫忙行嗎?不過“有事找公公”,並不是我們平常理解的那樣,既不是古時對太監的別稱,也不是兒媳對公公的那種稱呼,可以說村裡一個人生活中萬一遇到了難處,想找人幫忙解決,只要能幫到忙,叫他聲公公也行啊!這就和我們生活中提到的“求爺爺告奶奶”是一樣的道理。

無事臉朝東。“臉朝東”含有背轉身的意思。就是說等事情辦完了,不理你了,即使去問他,也會甩臉子給你看,一副不認識你的樣子。

這句俗語很有警示性,就是做人要地道,要知道感恩,不要“過河拆橋”。


提神只為自己


俗語“有事叫公公,無事臉朝東”,這是什麼意思?

這句俗語大多數人沒聽說過,但是和其相似的一句絕大多數人都聽到並且還說過,那就是“求爺爺告奶奶”。

所以,這句俗語中的“公公”,並不是我們平常所理解的那樣,它既不是古時候太監的別稱,也不是妻子對自己丈夫的爸爸的稱呼。而泛指的是那些能幫到你忙的人。

因此,這句俗語的理解就是當你有事相求的時候,就會禮貌的稱呼別人,甚至叫它公公都可以。但是在沒有找人幫忙的時候,見面了也不打招呼,甚至還裝作不認識,瞧都不瞧你一下。

其實,這是一句警示性的俗語,是在提醒我們做人不能太勢力。老話說“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在今天你可能一切都很順利,是用不著別人幫忙,但是說不定在明天的時候那些你平時看不起的、瞧不上的人卻能幫你大忙。如果平時太勢力了,等到有事求人了在表現出很親近的態度,那樣只會讓別人更加反感。


農夫也瘋狂


有事叫公公,不事臉朝東。意思是遇到困難要求別人幫忙才能解決。有可能要求的人平時沒有什麼交往。只是今天才想起這這個有可能同姓,按排行有可能是爺爺輩。這也是人之常情。我記得我在教書時,有一位學生的母親他說她也姓陳,孃家也是我老家那裡。後來我才知道她不姓陳而是姓蔡。孃家也不是我的老家。她目的也就是上通過套近乎。想老師對她女兒多一些關照。其實老師並沒有這種思想。對學生都會一視同仁。她女兒其實很會讀書。後來考取了大學。現在是大學老師。

從有事叫公公,無事面向東,的另一層意思是,有的人勢力眼,平時不與人交往,

遇到困難才求爺爺告奶奶。這其實就是如何做人的問題,一般大方向都提倡不要勢利,不管窮人還是富人,都要一視同仁進行交往,平時能幫別人儘量去多幫助別人,這樣當你有困難時,別人也同樣會來幫你。這就是朋友多,好辦事。從國家層面來講,中國也與世界各國建立友好關係,不管大國小國一視同仁。

最後總結一下,有事叫公公,無事面向東的做法不大入流。要求人們平時.廣交朋友。與人為善。


陳早華


謝謝邀請。俗語,有事叫公公,無事臉朝東。這雖然是一句俗語,在現實生活中,這樣的人挺多,如有些人向別人借錢,或是很難辦的事有求於你的時候,嘴裡喊你親孃老子、老祖宗等等話語。你一旦借給他,再問他要時,他會背過臉去,你就成了他的孫子。這些民間的俗語,來自於現實生活中。事至如今此類的事情司空見慣,求你時臉朝東,事後臉朝西。這是有些人很現實的做法!


瑪麗藝術好音樂


俗語“有事叫公公,無事臉朝東”,

這句俗語真設聽說過,但我們這有句俗語是:"現用現交‘’,是一個意思吧,有求於你的時候套近乎,用不著你時形同陌路,連招乎都不打,這種人不可交,勢力眼。


雅自由人


在一個有兒子的家庭中,公公是權威!兒媳婦跟兒子有矛盾時只要找公公說理,公公大多會袒護兒媳,兒子總會收斂!公公又是一家的主心骨,吃喝拉撒由公公負責,還有婆媳矛盾也是隻有公公能鎮住!可媳婦就是媳婦,與公公不可能更親,是認識的陌生人!所以俗話才這樣說!


我形我素71195304


哈哈!這是封建殘餘在作怪。意思是說,兒子不在家的農村,兒媳婦遇到大事小事的,先得請示公公幫著拿主意,再做定奪,因為他是一家之主。沒事了,理當避讓,為的是避嫌。在多數男人外出打工的今天,這句話很有現實意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