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一個月4000−5000元的工資的人多嗎?

AG小強視頻


四五千這個工資要看在什麼地方嗎?

如果是普通的打工者,這個錢還真的拿不到。

企業的話,基本工資加提成應該能超過這個錢!

公務員教師,這個工資能拿到。

自由職業者收入不穩定,可能比較高,也可能比這少。

那做生意的人,看多大的生意。有錢人當然嘍,很多嘍,收入不是一般人想的。

就現在社會看四五千工資足夠幹什麼的?除去房貸,只能吃白水泡饃啊。

所以對於普通人來說,千萬不要生病,再生病的話,經濟就真的太難了。


心岸姐姐


月薪四五千元的人,你是到悟空問答來找安慰的嗎?還是來找不自在的?放眼全國,包括廣大農村地區,再算上農村所有人口,你現在月薪四五千元,可以傲視群“慘”了。因為全國80%的人口月收入達不到4000元,80%的人口都比你混得慘。所以,你可以洗洗睡了,帶著甜美的夢。如果再細化人群和地區,估計你又睡不著覺了,因為你被平均了,如果你心裡不堅強,你的幸福指數不會超過80分。

第一,我們放眼全國全口徑人口,四五千的工資,還是可以得到安慰的。

我們先上圖,2017年的全國主要城市的社平工資圖。北京第一,10300元;上海第二,9600元。排在最後的是長春5300元左右。咱們來一個大平均,全國城鎮人口平均月薪3033元。全國私營企業打工族平均月薪不到4000元,非私營企業職工平均月薪6000元。題主月薪四五千元,估計也是一個工薪族,那麼,在工薪族裡,你高於全國城鎮人口平均月收入3033元的50%-80%了。也高於私營企業打工族4000元的一點點。你足以安慰自己了,對老婆也可以說一句,作為男人,在全國工薪族裡,你高於平均數了。

如果再算上非城鎮人口,你自己想想吧,農村人、農民工,還有不掙錢只花錢的老人孩子,你的月薪高於80%的全國人口了。作為一個國人,你也可以聊以自慰了。

第二,我們再細分人群和城市,四五千的工資,已經拖後腿了。

我們再上圖,全國打工族的平均工資4800元左右,你四五千的月薪,已經拖後腿了。如果你跟一二三線城市相比(最低的是長春5300元),你都是處於城市的最底層了。如果把你放在四五六線城市,甚至鄉鎮企業、鄉鎮公職人員、鄉鎮教師隊伍中,四五千的月薪,你可以養著脖子走路了。

你問問你周圍的親戚朋友,有幾個工資達到四五千的?大多數的工作人員和打工族,也就普遍掙著3000元左右的工資。也就是說,這張圖表上的數字被平均了,因為城市裡的富人太多,所以把社平工資抬高了。比如,長春市,我就不相信平均工資達到5300元。你問問那些小企業、那些傳統G企、那些街道人員、那些一般工作人員,有幾個能拿到5300元的工資。因為長春周圍的富人都到城裡去了,平均工資就高了。

第三,你來悟空問答對比,只能造成心理不舒服,幸福指數掌握在你手裡。

我們看看四五六線小城市或者鄉鎮、農村,我們周圍的親戚朋友、同學同事,他們在當地的學校、醫院、街道、辦事部門、小企業、生產流水線上、甚至老牌G企工作,他們有多少人能掙到5000元以上的工資。由於房價低,生活成本低,他們有房有車,娶老婆生孩子,週末自駕遊,朋友吃個農家樂,晚上擼個烤串,幸福指數哇哇地高啊。所以,如果你在四五六線城市生活,你要心理平衡,用四五千的月薪,過出120分的幸福指數來。如果你到北上廣深,你就是一個苦命的草根族,租地下室,吃煎餅果子。如果你到省會二三線城市,你就是一個勉強生活的打工族而已,幸福指數不及格。

綜上,月薪四五千,放眼全國,你可以覺得自己挺成功的了。不要非要與城市裡人攀比,只會讓你心態失衡。幸福指數,在一定收入範圍內,取決於經濟收入,但是超過一定範圍,則取決你的心態。比如,你就是資質平凡的打工仔,三十歲月薪四五千,六十歲五六千,只是數量上有輕微變化,而不會引發質上飛躍。不如死心塌地地過好自己的小日子,努力讓幸福指數儘量高一點。也許那些富人,還羨慕你這種流水長流的小日子呢?!


職場火鍋


以我對企業的瞭解來說,大部分人月薪是達不到4000-5000元的,很多人的工資水平就是3000-4000元之間。月薪上萬的是極少數,據瞭解,高薪職位要麼是特殊壟斷行業,要麼是企業中高層領導。

不要說三四線城市,就是在北京這樣的一線城市,月薪不到5000元的也大有人在。年初的時候,我曾在河北某高校組織的校招會上接觸過很多企業。當時,參加校招會的有很多北京企業。東北某985高校環境工程畢業的本科生,月薪僅4000元,還包括加班和兼職司機補貼,實際才3500左右。某生物科技公司招聘項目負責人,要求博士學歷,月薪6000元。看的我只吸涼氣,學歷真的很不值錢啊。

一線城市都這麼慘,三線城市就更加慘不忍睹了。幾年前我在私企工作,該公司在我市屬於待遇和福利非常好的企業。我的部門二十幾個工程師,絕大部分月薪都在3000-3500左右。只有兩個員工月薪在4000以上,他們都是九十年代初期畢業的大學生。其他如採購、生產、財務、人事等部門普通員工以及銷售部門的內勤和導購,月薪普遍在3000多點,遠遠達不到4000元。

再來說說國企。不知道壟斷國企情況,不敢信口開河。我所熟悉的國企,大型國有上市公司,年銷售額上百億。一線職工工資3500左右,工作環境艱苦,算上公休加班費也很難達到4000元。職員崗位更低一些,工作五年以內的年輕人一般在2500上下,工作二十年的老職員,加上工齡工資,也不能達到3000元。高級工程師職稱的骨幹人才,加上工齡工資和特殊津貼,每月僅僅4000-4500元。

實體企業尚且如此,商業和流通行業也是不容樂觀。我經常去外面吃飯,有時跟服務員聊聊天,餐飲行業服務員月薪一般在2500-3000之間。超市導購和收銀員的工資也不高,大多月薪在3000元以下。

通過對身邊人的接觸瞭解,月薪4000-5000元的比例是不高的,大部分人月收入在4000元以下。以當前的物價樓價,這樣的收入水平,在城市只能勉強維持基本生活。如果再按揭貸款買房的話,每月月供約兩千元錢,一個孩子還勉強養的起,二胎是不敢想的。兩口子月入7000元,除去房貸、吃飯、養兒、學費、水電煤氣、通信費、人情往來,每個月所剩無幾。一旦有突發情況,可謂叫天不應叫地不靈。

你認為我說的有道理嗎?歡迎大家交流!

溫馨提示:閱後如果喜歡,請不要忘記添加關注喲😄歡迎大家歡關注、點贊、交流、評論、收藏、轉發,謝謝😜



管理那點事


這樣的收入看在哪個城市吧。據我瞭解,即使在廣州這樣一線的城市,月收入4000-5000的人也大有人在,那麼下面來說說我瞭解的情況吧。

在廣州某開發區,開發區內的員工收入月收入一般最低在3000多,最高的在6000多吧,這只是一般的低層的生產員工。而在這個開發區裡,人員60-70%是這樣的收入的員工。那麼他們是怎麼生活的呢?

1.夫妻雙方都在工廠裡的話。

因為這些工廠裡面的員工,基本上屬於初高中文化的外來務工人員,如果夫妻雙方都在工廠裡的話,一般是女的工作職位會低點。老公的工作職位是技術員,那麼兩個人的收入基本上達到1W到1.2W左右,那麼他們是怎麼花銷的呢?在廠外租個單套間的房子基本上每月租金600-800元,加上水電費1000多吧。伙食費上班時工廠有包吃的,大約每人每月500元,週末休息自己煮吃,每月1000元完全夠了。這樣夫妻,每月可以餘存6000元錢以上。因為小孩一般留在家裡,由爺爺奶奶和外公外婆帶著上學的,每月寄2000元回家吧,只是暑假時接過住一下的。基本上每年可以餘幾萬塊。一般這些工人沒有新的賺錢的門路或在家鄉創業的話,基本上都會做上很多年的,積蓄的錢也在自己的家鄉的縣城或市裡買一套房或建一套房,相對來說這種幹得時間會長一些。

2.如果只是單身的男或女的話

如果是單身的年輕的男女的話,也是進廠做工人的話,也是這個收入,每月4000-6000元,但一般每個月花銷還會更多一些,如果有廠裡找個同是工人的女朋友,基本上男孩子存不了什麼錢,如果和女孩子的關係穩定後,就會發展成第一種情況,也會有錢存了。單身沒有結婚的在工廠幹得不是太長久,一般最多一兩年吧。就是找其的事做了,不會再呆在工廠裡打死工了。


3.如果年紀大,家庭困難點的話

這種情況也比較,年紀在30多到40多,文化程度也就初中的,己經成家的,家庭經濟壓力比較大的。我認識這麼一個人,她40多歲,老公在內地打點短工,照顧家裡的父母兒女,她每個月4000來塊錢,除自己的生活伙食費外,住在工廠宿舍不用花錢,那麼每個月可以寄給家裡3000元以上,供她的子女上學(兒子小學,女兒高中)和家裡開銷,也只有過年或年假請假才回老家。基本在工廠裡做著。

當然,這三種群中,如果工作得早的,第一種情況夫妻雙方,在數年前廣州房價不是那麼高的情況下,還是有極少部分買了房的,但隨著自身的努力,在工廠裡的職位也逐漸提高,收入情況也脫離了每月4000-5000的水平,雙訪每月收入還是可供起房的,生活質量也提高了很多。所以並不是這麼低的收入不能活,每個人都在生活和生存的壓力下,找到適合於自己的生存方式而己。


米哥職場漫談


其實大多數的人民生活水平是這個層次的。


那為什麼公佈的平均工資高呢?舉個例子把,正常情況下我們的平均收入是按照大家工資的總和除以人數來計算的。這樣是相對合理一些。但是唯有一種情況不合理:

有句話:張鎮有個張千萬,9個鄰居窮光蛋。分給一人一百萬,各個都是張百萬。


貧富差距如果不大的情況下,這樣計算是合理的。如果太大,那就沒有意義了。我們都知道2、8定律,也就是說百分之20的人擁有了80%的財富。而這80%人中間有的財富更是聚集在少部分人手中,這樣就是更大的差距了。


舉個例子,村裡有10個人,有一個擁有10000塊錢,2個有1000,其他只有100.但是平均下來呢?每個人都是1000塊錢,所以說每個人的生活都到達了1000的水平嗎?恐怕不是把。

若這一個人擁有的不是一萬,而是十萬一百萬,那就是一個人提高了50%人均收入啊。


通過統計,目前大多數基層崗位,行政崗位,服務員,都是這樣的薪資。並且二三線城市這樣的正態分佈更明顯了。


老王偵查記


感謝邀請新時代、新理財的三益寶回答問題。


月入4000-5000是什麼水平呢?先來看一下2017年中國34個城市平均工資排行榜吧。


平均工資的統計一般指的是稅前工資,而且不論是以貨幣形式的支付還是以實物形式支付的,均列入工資總額的計算範圍,其次還包含了社保、公積金等,所以平均工資明顯高於個人實際收入。

來看看網友們都是怎麼說的:

正如網友三總結的那樣:


  • 一線城市,工作單位如果再不包吃住的話,這個收入的三分之二都要貢獻給房租水電和吃飯了。四五千的收入剛好只能維持生存,基本存不下來錢,靠工資買房基本是做夢。


  • 二三線城市,四五千的收入屬於中等偏下,刨除開銷後每月基本還能剩下一千塊錢,但靠工資買房基本還是沒門。


  • 四五線城市,由於人均收入本來就不高,四五千的收入基本都屬於中等偏上了,而且四五線城市基本都是在家了,收入都是自己花,還能比較滋潤。

新時代新理財的三益寶小編認為,如果收入不高的話就要合理地控制自己的消費習慣,不要購買超過自己經濟能力的物件,同時堅持理財,選擇合適的渠道讓錢生錢,雙管齊下才是開源節流的好辦法。



三益寶


不是不可以生存,而且還可以生存得很滋潤。現在來說月工資4000元以下的也很多。

其實我們現在生活的成本最大的就是被物價或者說是房價佔據了。

如果沒有房價的負擔每月幾千元的收入是足可以養活一個小家庭的。目前,我們單位主要是管理一些編外合同制人員的200多人。根據目前的政府購買服務價格他們的平均待遇都在2500元以下。我和我對象月工資3500元以下,每月花費不超過3000元還是養兩個孩子。

所以說,不考慮買房基本生活是沒有問題的,可是現在人都得了房子焦慮症。

青島市2017年的社會平均工資是5309元,但是這個社會平均工資理論上說應當是公有制用人單位的平均應發工資。如果扣去了五險一金,以及機關事業單位扣去職業年金,預計實發工資會在4300元左右。

而私營單位平均薪酬會比公營單位低30%左右也就是說3000元。

而更多的一些公益性崗位,也就像我們這樣政府購買服務人員,可能只在最低工資線以上,青島市2018年的最低工資標準是1910元了。

一般來說,70%的人都會在社會平均工資以下。青島市怎麼說也是二線城市,代表了除了一線城市的七千萬人口以外的絕大多數(根據2017年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市2017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7291.7萬人),所以現在四五千元的工資的人很多,而且這份工資也算高的。


暖心人社


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17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974元。其中,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396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432元。


換句話說,2017年全國人民月均到手收入只有2000元左右,其中,城鎮居民月均到手3000元左右,農村居民月均到手1000元左右。

所以說,從全國來看,至少有一半的人(約6.5億人月均)收入是低於2000元。結合概率分佈,收入在4000-5000範圍的人大約佔全國人口的20-25%左右,已經處於中等偏上水平了。

是不是很驚訝!那是因為我們很喜歡拿自己的工資收入和高收入水平的人比較,而忽視了農村和城市的低收入人群(老人?兒童?)。

如果在二線或者三四城市,夫妻二人月均都到手4000-5000元,小日子還是會過得挺幸福的。以重慶為例,兩人可以買套70-80平米的房子,貸20年,月均還供3500元左右,剩餘的錢還是可以勉強生活的。


浪裡打白條


下面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現在一個月收4000元到5000元工資的人是很多的,應該要佔到全社會的百分之40左右。在現在的經濟社會條件下,4000元到5000元的月工資呢,算是中等偏下的了。當然,我說的是中的城市,一些小城市和貧困地區,當然4000到5000元工資還是不錯的。

現在全國的房價是虛高的,往往超過了地區內的平均工資水平。現在一線城市的房價是每平米幾萬到十幾萬不等,而他們的平均工資呢,也就是幾千塊錢。如果以你現在4000元到5000元的工資去買房的話,還是特別吃力的,但是租房住也是可以的。

而題主說的是要生存下去,那麼還是可以。我估計題主是一個年輕人,現在剛剛上班的年輕人呢,每個月拿4000元到5000元的工資是很正常的,重要的不是現在,而是你現在努力的方向和以後發展的趨勢,只要你勤奮努力,選擇合適自己的領域去奮鬥的話,我相信有朝一日你不會為錢的事情去操心。

就正如馬雲,馬化騰,雷軍這些商界大佬一樣,他們現在對錢根本沒概念,錢對於他們來說只是一個是數字,這是一個項目要投資的數額。加油吧年輕人,我看好你哦。


天水文學之家


明確告訴你,在全國範圍內,拿到這樣工資的人員確實不多。

雖然我們動不動就聽到誰誰誰年薪幾十萬、誰誰一個月拿八九千,這樣的人當然有,不過就全國總人口而言,屬於鳳毛麟角。由於這些人有話語權,而普通人沒有,所以在媒體上只能聽見這些人的聲音,給大家造成一種錯覺,好像個個都是高收入。

但實際情況並非如此,以筆者周邊的一些人為例就很能說明問題。筆者老家村裡的一些50多歲的人,重苦力活已經做不起來了,所以也沒辦法外出打工,只能在家靠地吃飯;一些青壯年有在企業上班,實行計件工資,多勞多得,每天累得要死,才能多賺一點;一些在工地打工,聽起來日薪2、300元,但是沒有保險,也不是每天都有活幹,遇到陰雨天氣,那就沒有錢拿。

筆者父母所在小區的有一鄰居,已經60多歲,兒子賭博輸掉了唯一的住房,老夫妻倆住在車庫裡,在路邊擺了一個攤位,男的修車、女的縫補衣服,一天也就收入幾十塊錢,有時一天都沒有生意,遇到下雨天或者衛生大檢查,那就沒辦法出攤。

在筆者所在城市,企業人員收入平均也就2、3000元,公務員要稍高一點,起點一般5000多元,事業單位人員起薪也就3000多元。

雖然看到新聞裡有平均工資的說法,但這個沒有參考價值,9個窮光蛋,一個千萬富翁,平均起來就是百萬富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