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老子的思想核心是無爲、順其自然,我看了《道德經》怎麼覺得老子霸氣十足呢?

Alen-阿路


老子哪裡來的什麼霸氣,有的是陰柔,是權術,是謀略。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

老子的哲學不是進取的,積極的,因為社會只是天道的過程,而不是目的本身。老子不贊成孔子說思想,因此基本上並不需要提出一套決定性的社會理想,因為天道變化,世事無常,事物本身無所謂絕對的是非善惡之性能,因而老子強調得更多的是在社會中生存的智慧原理,而且這種智慧必須是能應在任何歷史情境的社會之中都行之有效的生存之道。也就因為老子的社會哲學不以自己發展規格為主,而強調應對的智慧,因此利於人們休養生息的需求,故而讓漢初的無為而治有了實驗的理論基礎。同時也安定了千百年來中國士大夫失意於儒家本位的官場文化之後,也能有一廣大的心性世界以順遂人生。

老子《道德經》一書上下五千言,字字珠璣,書中廣論道的形上學義、人生智慧義,提出一種有物混成且獨立自存之自然宇宙起源論,也提出世界存在與運行原理是"反者道之動"的本體論思想,對於存活於其中的人類而言,尤其應該學習的就是處世的智慧,於是老子也提出了眾多的政治、社會與人生哲學觀點出來,但重點都在保身修身而不在文明的開創,可以說他是以一套宗本於智慧之道的社會哲學與理論來應對混亂的世局,而無意製造社會的新氣象,因為那些都不是大道之本。

老子哪裡來的霸氣可言。


閒看秋風999


總結的好,確實如此。第七十章,說“是以聖人被竭而懷玉”,後葛洪說“被竭懷玉,外示狂夫”。說的就是順其自然的灑脫,“霸氣”略微有些過了,不過用現在的語境,也可以用到這個詞來表述。

道家思想,懂了,就覺得很有道理;不懂,只看到皮毛,有時候會覺得是消極的或者陰謀的。


鄉人拜讀《道德經》——(第七十章)

新風堂堂主 2017-06-21 11:31:59

鄉人拜讀《道德經》——(第七十章)

——鄉人淺學,孤陋寡聞,不敢罔言,惟有拜讀!

吾 言 甚 易 知 , 甚 易 行 。天 下 莫 能 知 , 莫 能 行 。言 有 宗 , 事 有 君 。夫 唯 無 知 , 是 以 不 我 知 。知 我 者 希 , 則 我 者 貴 。是 以 聖 人 被 褐 而 懷 玉 。

老子在發牢騷,或者說在嘲諷:

“我說的話很淺顯易懂,而且很好做到。易知易行。但是普天之下沒幾個人能懂,能照此去做。莫能知,莫能行”。“我講話都是有主旨有重點的,講的很透徹很明白”。“因為無知,所以你們不懂我的思想”。“懂我的人太少了,能跟隨我的思想的人就顯得彌足珍貴”。“所以我這樣的聖人看起來是穿著破衣爛衫但是我有真思想真仁慈,修身養性依道而行”。

但是這段牢騷話,卻深藏著好幾個大道理:

最簡單的就是最高深的;最簡單的卻也是最難堅持做到的。有句現代俗語說“平平淡淡才是真”,這個真,蘊含了多少意味在其中呢?“把最簡單的事情堅持做到最好,就是不簡單”。

“言有宗,事有君”。說話要有宗旨,辦事要掌握重點。小時候上語文課,老師的基本教學方法,就是讀一遍,帶領同學讀一遍,然後要求大家領會“段落大意”,總結“主要內容”,寫出“中心思想”,這個學習的套路,伴隨了好多年的學習生涯。

“無知”、“不我知”。第二十章“眾人皆有以,而我獨頑且鄙”。大智若愚,最高的智慧看起來好像是無知的,向最高智慧修為的一個過程就是最後達到“不我知”——不知道我知道。該怎麼樣就怎麼樣,而不是依靠知識去選擇怎麼做。老子在諷刺,但是不能只作為一句諷刺來理解。時刻結合前面章節的內容。記住他的話都是“言有宗”的。

人類社會,上士少之又少,中士較少,下士熙熙攘攘。看看現在的社會,丟失掉的傳統好東西有多少?連“你好,謝謝,對不起”也得貼牆上,小便池上都寫著“向前一小步,文明一大步”,電視上天天在講“排隊、守公共秩序”……物質生活越進步,精神生活越倒退。越來越方便的智能化,導致面對面還要發信息。

現在最有趣的現象之一,兩個人一起吃個東西,沒人拍照發個朋友圈,然後互相點贊,然後就是對著手機開開心心,眼睛盯著手機,手在倒騰著吃,甚至可以沒有語言的交流。再過多年,人還會說話嗎?

“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雖然你們聽不懂,甚至“大笑之”,看我像個傻子,但是我自志懷高遠。你笑我也好,看不起我也好,我自逍遙。

“被褐懷玉,外示狂夫”是後世對於這段話的引申。也是歷史上“隱士”所追求的一種境界,比如竹林八賢,比如濟公(一個和尚,演繹了道家的精髓。呵呵)。也是一些人避世躲禍的方式之一。所謂“裝瘋賣傻”。年輕時候裝傻子,在關鍵時刻盡顯智慧的皇子們,比比皆是。


新風堂堂主


老子〈李聃〉是道祖,亦為太上老君。道法自然",是道的本質,道是萬物之母,宇宙之父,自然界的萬物,都是道法所生。順其自然而天下倡盛,逆道而行,道行逆施,終將滅亡。;這是老天的法則,即:道。道德經:主要是要人按道法而為,做標準人,樹立道德觀,做好人。致於霸氣:是指小人,或從惡不知悔改的人;恨鐵不成鋼,不能迴歸本位,難逃地獄之刑。


一衲翁


不是什麼霸氣,而是看透人文一切的自然、自信、瀟灑。

霸氣是巴不得別人仰望、巴結他,老子寫道德經實為不得已之作,不然就出不了函谷關。而且,他寫了個謎語,帶八十一個謎面的謎語。道德經不是易經、論語一樣的教科書,因為道家哲學就是不教。如果聽懂我在說什麼,大概你不會說老子霸氣了。霸不是什麼好詞,從氾濫資本市場的霸字品牌到舉國上下的霸氣外交,國人還沒意識到自己的靈魂已徹底被霸權洗了腦。


Lauzi


覺得老子霸氣十足,說明你真的讀懂了《道德經》。老子寫道德經五千言,本來就是應關尹喜的要求而作,所以他的言論一開始就給人居高臨下的感覺,——那是教人認識宇宙及其萬物並怎樣為人處世齊家治國的大道!單從句式上看,大致整齊協韻的句子,就有江河澎湃磅礴氣勢,感染力之強是毋庸置疑的。這就難怪孔子喻其為龍了。老頭碼字困難,不願多說,同意你的說法。


來成92975932


答:吾倒覺得你看懂了!“無為,無以能與其為”,“無爭,無以能與其爭”……試想,一個沒人有本事能有這種看似“無為”的人的“為”更多更好的“幾同道者”,一個沒人有本事能有這種看似“無爭”的人的“爭”更厲害更有效的“幾同道者”,難道還不“霸道”嗎?不光是“霸氣十足”,而且世上無人能夠與之匹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