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油紙傘 千年江南韻

“撐著油紙傘,獨自彷徨在悠長、悠長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著,一個丁香一樣的,結著愁怨的姑娘。”

——戴望舒

一把油紙傘 千年江南韻

白牆黑瓦青石板,細雨小巷裡,一個撐著油紙傘的姑娘,是煙雨江南的朦朧,也是唯美愛情的雋永。

一把油紙傘 千年江南韻

一把油紙傘 千年江南韻

油紙,有子,有多子多福的期盼傘。“傘”下四口“人”,是五子登科的希冀;以竹為骨,是“高節人相重,虛心世所知”……

一把油紙傘 千年江南韻

一把油紙傘 千年江南韻

明朝《天工開物》提到:“凡糊雨傘與油扇,皆用小皮紙。”

沈括《夢溪筆談》也提到:“以新赤油傘,日中覆之”。

在過去,油紙傘是大江南北普遍使用的傳統雨具,制傘業也自然也就成為了一項普遍的手工業。

一把油紙傘 千年江南韻

一把油紙傘 千年江南韻

傳統的油紙傘以手工削制的竹條做傘架,以塗刷天然防水桐油的皮棉紙做傘面。

民間有諺語:工序七十二道半,搬進搬出不肖算。意思是搬進來搬出去的環節不用算在內,手工製作完成一把傘,粗算起來也要七十二個工序。製作的繁瑣程度,可見一斑。

一般將制傘的工序大致分為三步:第一步削傘架,第二步裱傘面,第三步繪花。這些工序看似簡單其實大有學問。

一把油紙傘 千年江南韻

削傘架,從材料開始就有講究。傘骨一般精選上等竹木,將竹料鋸成合適規格的竹筒,制傘師傅只選擇光滑透亮的竹筒劈開做傘骨。

長骨是傘撐開後傘面下的竹骨,必須來自同一根竹子將削好的竹筒經過浸水、日曬等處理,接著打眼、拼架、穿線,再串聯傘柄與傘頭。這些過程所要求的細緻程度十分之高。

裱傘面,是一門考究技術的活計。傘面選用拉力強的特製皮紙,一張張仔細地黏在傘骨之上,整個過程要求速度緩慢、精細接縫,並需不時捋平皺褶。

除了手工技巧,氣候也會影響紙面的平整,糊完的油紙傘並不能在陽光下暴曬,要在室內陰乾,於是便能看到這樣一幅美妙的場景:屋簷下許許多多宛若開在雨中的花,夢幻而又靈動。

一把油紙傘 千年江南韻

一把油紙傘 千年江南韻

繪花,更多用到的是視覺審美。制傘作坊中還有專業畫師在傘面上繪畫,為傘面進行最後的裝飾。在專業畫師的筆下,清幽高潔的菊花、靈動活躍的山鳥、姿態優雅的仕女,一幅幅意境優美的畫作躍然傘面之上,一把把精美的油紙傘由此誕生。

一把油紙傘 千年江南韻

一把油紙傘 千年江南韻

古老的手工坊裡,工匠們慢條斯理,不驕不躁,空氣中淡淡的油墨味,像是訴說著古老故事裡的段段奇緣。

一把油紙傘 千年江南韻

一把油紙傘 千年江南韻

一柄簡單的傘古典浪漫,輕輕撥動傘面,宛若開在雨中的花美不勝收。

一把油紙傘 千年江南韻

一把油紙傘 千年江南韻

在慶典等場合常常能看到油紙傘作為遮蔽物撐在神轎上,傘面的花鳥魚蟲、亭臺樓閣都可以作為人們遮日避雨、驅惡避邪的象徵。

一把油紙傘 千年江南韻

一把油紙傘 千年江南韻

江南的春夏多雨、秋冬多霧,都是打傘的好季節,那傘花花綠綠,為沉悶的天氣增添了幾分明麗與輕鬆。

一把油紙傘 千年江南韻

油紙傘所傳承的,不是一種技藝,而是溫度、情感與關於煙雨江南的浪漫想象,那是鋼絲尼龍傘,永遠無法給予我們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