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做一柄最美的纸伞,他散尽家财,只为留住400年前的浪漫

长江、沱江两江环抱的

泸州南面的这个分水岭乡

昔日古盐道穿镇而过

给分水留下了

说不尽道不完的故事

为了做一柄最美的纸伞,他散尽家财,只为留住400年前的浪漫

斗转星移

如今

偶尔还可以遇上马帮

听到清脆的马铃声

在分水岭乡镇上

一条青石板铺成的老街

为了做一柄最美的纸伞,他散尽家财,只为留住400年前的浪漫

一栋老房子摇摇欲坠地立在街边

这就是分水伞厂的厂房

这里生产的油纸伞

为了做一柄最美的纸伞,他散尽家财,只为留住400年前的浪漫

摄影@药师摄影

作为雨具

已经被人类使用了1000多年

为了做一柄最美的纸伞,他散尽家财,只为留住400年前的浪漫

为了做一柄最美的纸伞,他散尽家财,只为留住400年前的浪漫

60多岁的毕六福厂长

是分水岭油纸伞的第六代传承人

被专家誉为

“中国民间伞艺的活化石”

也是我国油纸伞行业中

唯一的国家级非物质性文化遗产

为了做一柄最美的纸伞,他散尽家财,只为留住400年前的浪漫

“六福”桐油纸伞的生产地

是目前国内仅存的传统油纸伞厂

分水岭油纸伞的制作历史

至少可以上溯到明代

距今已有四百多年

而毕家就占据了300多年

为了做一柄最美的纸伞,他散尽家财,只为留住400年前的浪漫

他自小跟着父亲学做伞

十岁就掌握了油纸伞制作技艺

被称为“制伞天才”

四川民间有句关于油纸伞的谚语:

工序七十二道半

搬进搬出不肖算

道出了油纸伞

制作工艺的繁琐和考究

为了做一柄最美的纸伞,他散尽家财,只为留住400年前的浪漫

从制作伞架开始

就是一项浩大的工程

先号竹(选竹)

进行水浸

日光晾晒等处理做成伞骨

为保持其古法天成的韵味

伞托必须选择大山里

砍伐下来的通木

然后钻孔、拼架、穿线

串联伞柄伞头制成骨架

为了做一柄最美的纸伞,他散尽家财,只为留住400年前的浪漫

一针一线地勾勒之中

伞在毕师傅手中有节奏的转动

然后是“上伞”

把裁好的纸粘上骨架

为了做一柄最美的纸伞,他散尽家财,只为留住400年前的浪漫

用涂了天然防水

桐油的皮棉纸做伞面

在伞面绘上图案

然后晒干

这样制成的纸伞

无论日晒雨淋

伞面都能保持最初的柔软

坚牢不裂

为了做一柄最美的纸伞,他散尽家财,只为留住400年前的浪漫

近百道工序

从削竹到绘制图案

都没有使用机器

完全手工制成

一柄简单的伞

或傲骨寒梅

或清雅幽兰

轻轻拨动伞面

一把把油纸伞犹如彩云流动

为了做一柄最美的纸伞,他散尽家财,只为留住400年前的浪漫

为了做一柄最美的纸伞,他散尽家财,只为留住400年前的浪漫

分水油纸伞厂的前身

是1952年成立的

泸县制伞生产合作社

那时,毕六福的父母

都是伞厂的工人

从小便跟在父母身边的毕六福

耳濡目染之下,熏陶成性

当看到一根根楠竹

经过父母的手艺

变成一把把

巧夺天工的油纸伞时

他心中的油纸伞细胞

开始蠢蠢欲动

为了做一柄最美的纸伞,他散尽家财,只为留住400年前的浪漫

上小学时

他一直在油纸伞作坊消磨

常常在家耗到上课铃

打第二声响的时候

才急匆匆地跑去上课

只为了在母亲上厕所或吃饭之余

能偷偷给油纸伞的伞撑串线

偷偷锻炼出的手艺

让毕六福心痒难耐

开始央求父母将一些油纸伞

简单的制作工序教给他

为了做一柄最美的纸伞,他散尽家财,只为留住400年前的浪漫

起初,父亲并不同意

自己做伞一辈子

知道这行的艰苦

且做伞收入较低

来源也不宽

一个月辛辛苦苦做下来

养家糊口都有困难

不想孩子也做这行

为了做一柄最美的纸伞,他散尽家财,只为留住400年前的浪漫

而他却在父亲面前

坚定不移地要求父亲

教导自己油纸伞的制作技艺

此时他已将油纸伞

作为自己的一种向往和追求

父亲无奈之下

答应让毕六福学习制伞手艺

父亲应下之时

便对毕六福说道

既然你选择了做伞

那就必须规规矩矩做事

踏踏实实做人

这样才能撑起头上的一片天

为了做一柄最美的纸伞,他散尽家财,只为留住400年前的浪漫

1980年

毕六福正式加入分水油纸伞厂

而这时,随着尼龙折叠伞的兴起

完全依靠手工精雕细琢的

油纸伞渐渐退出了人们的视线

短短一二十年间

江南地区手工油纸伞生产企业

纷纷关门停产

分水油纸伞在孤独中坚守着

随时面临着倒闭失传的危险

为了做一柄最美的纸伞,他散尽家财,只为留住400年前的浪漫

为了做一柄最美的纸伞,他散尽家财,只为留住400年前的浪漫

为了求得生存和发展

厂里开始另寻生路

先后成立了钢骨布伞车间

蜂窝煤车间都没能挽救现状

1994年

毕六福接手了分水油纸伞厂

同时也承担了

十几万元的债务

一年下来利息都是

一笔不小的数目

有人说他:

“毕三你真是个傻儿

伞厂已经是个

空壳壳、烂摊子、空架子了

难道你还有回天的本事?”

为了做一柄最美的纸伞,他散尽家财,只为留住400年前的浪漫

毕六福不信邪

他接手厂长工作后的第一件事

就是着手解决当前的具体困难

在征得全厂职工同意后

将不用的几间老厂房卖了

还清了老账

为了做一柄最美的纸伞,他散尽家财,只为留住400年前的浪漫

为了做一柄最美的纸伞,他散尽家财,只为留住400年前的浪漫

1996年

制作油纸伞的桐油大幅度涨价

厂里试着用化学油做伞

生产制作技艺比用桐油

要简捷轻便

一段时间,制伞的产量也上来了

销量也有所增长

还真解决了一时之困境

为了做一柄最美的纸伞,他散尽家财,只为留住400年前的浪漫

可是,好景不长

退货的,斥骂的,纷至沓来

这可让毕六福傻眼了

这是咋回事?

哪儿出了问题?

为解决调查出的问题

毕六福请来父亲

为了做一柄最美的纸伞,他散尽家财,只为留住400年前的浪漫

摄影@爵士忠诚

老人认真倾听制伞的原材料

查看了制伞工序过程

细端了油纸伞成品后

语重心长说道:

“六福啊,现在你用化学油糊伞

操作是轻快了

开支也是少投了

可违反了传统,咋不出事?

我们分水油纸伞

是个传统手工活

用的原材料,制伞的过程

都要保住传统,还得必须用桐油

桐油是油纸伞的根

是油纸伞的脉

老祖宗的东西不能丢”

为了做一柄最美的纸伞,他散尽家财,只为留住400年前的浪漫

分水油纸伞是

坚守传统技术工艺求传承

还是面对市场需求生存发展

这个交集的分水岭

摆在了毕六福面前:

油纸伞出现的质量问题

影响了市场销路

这也是不争的事实

停用化学油,恢复用桐油

毕六福果断抉择

为了做一柄最美的纸伞,他散尽家财,只为留住400年前的浪漫

毕六福背着解厂之困和传承之求

开始外出考察

考察期间

在一间旅馆无意帮助了

一位来自广安的落魄人

当时这位落魄的魏先生

在车站被小偷偷光了

身上所有财物

毕六福立马掏出身上

仅有的70元钱

送给了魏先生

解了魏先生的燃眉之急

而这义善之举

却为解厂之困带来了好处

为了做一柄最美的纸伞,他散尽家财,只为留住400年前的浪漫

为了做一柄最美的纸伞,他散尽家财,只为留住400年前的浪漫

不久之后

毕六福也同样走入了困境

便如当初毕六福帮助他一样

魏先生也伸出援助之手

还帮着毕六福赚了一些钱

可以救济伞厂一段时间

不仅如此

魏先生还以十分廉价的价格

几乎等于赠卖给毕六福

一台停用的蜂窝煤机

毕六福以此办了蜂窝煤厂

一干就是八年

其收入输血般地给了伞厂

让伞厂得以生存了下来

为了做一柄最美的纸伞,他散尽家财,只为留住400年前的浪漫

为了做一柄最美的纸伞,他散尽家财,只为留住400年前的浪漫

后来,毕六福又承揽

全镇的自来水安装工程

所有获得的收益

义无反顾又投入到伞厂

当初的一时善意

帮助了素昧平生的魏先生

此时的困境

也因为魏先生得以脱困

毕六福在伞厂飘零之际

继续艰难的坚守

从来没有想过放弃做伞

为了做一柄最美的纸伞,他散尽家财,只为留住400年前的浪漫

为了做一柄最美的纸伞,他散尽家财,只为留住400年前的浪漫

1995年

他设计制作了一把

直径12米的巨型油伞

被誉为“中国伞王”

2008年分水油纸伞制作技艺

成功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后

他被评为油纸伞国家级传承人

2009年注册“毕六福”为油纸伞品牌

改变油纸伞无品牌的历史

为了做一柄最美的纸伞,他散尽家财,只为留住400年前的浪漫

毕六福两度被

上海吉尼斯世界纪录总部

关注并发出入围参评函

他正是以自己的执着与坚守

誓将这项制伞工艺传承下去

大半生的艰难困苦

一生的执着守望

毕六福说道:

“要是只图找钱过生活

我也不是笨脑壳

车钳铆焊电工的活

我都能干的

但从我内心来说

坚守用传统工艺制作油纸伞

这一亩三分地

我并不是为了找钱

是为了传承这个技艺

这是我父亲他们祖祖辈辈的愿望

也是我这一生的追求!”

为了做一柄最美的纸伞,他散尽家财,只为留住400年前的浪漫

上苍给了制造分水油纸伞的

天然优质原料和技艺基因

我们没有一丝理由放弃和不坚守

毕六福常常这样提醒自己

令人欣慰的是

毕六福的儿子儿媳也选择了坚守

他们跟着父亲一起学习制伞工艺

并利用自己所学的新知识

让更多的人知道

这把流传了400多年的

油纸伞不会消失

了解更多精彩内容,点击右上角,关注我们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