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父母去世給你留下的遺憾是什麼?

王珍138227622


感謝邀請!人到中年,我們難免會面臨親人的離去,或早或晚。每當這個時刻的來臨,無論你的親人是活在高壽裡撒手人寰,還是曾經數年躺在病榻前,已有充分的心理準備,但是當親人離開我們的那一刻,憂傷而難過的心是一樣的。俗語說:紅白喜事。白色的喜事終究會令人哭泣。因為,或許,我們更多的不是怕死亡,而是怕分別!



  當我們與親人分別的那一刻,如果你沒有經歷過,也許你以為親人停止呼吸的那一刻,最難過。其實,之後的每一個清晨或夜晚,對親人的思念更難熬!也許你以為對親人的思念最難過。其實,當你發現,未完成親人的心願,已經來不及完成時,才更令人絕望!

  張愛玲說,出名要趁早。其實,盡孝更要趁早,給我們年邁的父母的愛要趁早,在能力範圍之內,幫助完成他們的心願要趁早。不要等到親人離去時,才想起有那麼多該給他們做而沒能做的事情。這時,往往遺憾的痛苦遠遠超於親人離去本身的痛苦。

  一位友人,她母親去世多年。她說,她現在想起母親多是美好的回憶。母親在世時,她盡全力了。她曾經連續陪床,甚至一週沒有出過一次醫院的大門,也曾經違反醫囑去買海參、鮑魚給母親吃。她母親多年身體不好,因為她的精心照顧,延長了生命。所以,當母親離開時,她只有懷念,而沒有遺憾。

  另一位友人,因為平時太沉浸在工作和自己的小家庭中,平日裡忽略了母親。當母親去世時,內疚、遺憾、後悔像火山一樣爆發,幾乎痛不欲生。同樣,她的母親已去世多年,但是當她和我說起母親時,依然淚流滿面,飲泣不己:“我沒有一次帶過母親去她想去的地方,也沒有帶母親去吃她沒品嚐過的美食。我成家後,甚至沒有陪伴過母親……”從她的淚水裡,我讀懂了,那是對母親遺憾的痛苦。而這份難過與痛苦是漫長又難以癒合的,因為再也沒有機會彌補。

  我曾經讀過一篇文章,一位很出名鉅富的地產商,他的母親生病後,在農村老家去世,他很後悔因為忙碌,沒能把母親接到北京治療。他給母親舉行了極盡奢華的葬禮。我想,多麼隆重盛大的給母親送行的儀式,也替代不了他日後的哀思。

  當親人離去時,也許你以為號啕大哭最痛苦,其實,能哭出來,痛苦已分散出去,更痛苦的是淚水往心裡流。也許你以為,淚水憋在心裡最痛苦,其實,心,不知何處安放,更難承受。而比所有這一切更加難以逾越的則是我們心中的遺憾,它會久久揮之不散。

  生老病死,世人無一倖免。我們每個人都會有一天面對同樣殘酷的事實,儘管我們多麼希望,時間能夠凝固,讓所有我愛的人和愛我的人永遠快樂地生活在一起,永遠不分離。但這是我們做不到的,我們能做到的是在當下,能為親人做點什麼,就多做點,當親人離我們而去時,不會留下太多遺憾,而抱憾終身。


醬紫


我媽媽在我25歲的時候去世的,感覺像是天塌了一樣,去世了幾個月總覺得這一切都還只是夢,媽媽生前是很節儉的人,就連吃都捨不得,更別說穿了,後來我上班掙錢了就帶她去吃好吃的,給她買好點的衣服,可是衣服她也很少穿,一般就是去外面玩才會穿上,在家都捨不得穿,她說可惜了,我說穿了再買就是了。

如果媽媽平常不那麼節儉生病了去醫院我想她也不會這麼早早的離開我們,什麼都還沒有享受到,只吃了苦,還沒有機會享福。


可以一而再沒有再二三


我是一箇中年婦女,在今年的六月母親因病剛剛去世,父親入十八年前就去世了。父親走後的這些年,都是母親在陪伴著我們。生活中每每遇到什麼事,一回到家看望母親的時侯,她會耐心的聽你訴說,給你分析告訴你應該怎樣做,怎麼處理比較好。她會把她的一些生活經理告訴你。她們走後,在很長一段時間裡,我們非常悲傷,就感覺生話變的無聊傍皇找不到奮鬥的方向了。經過這些以後,我每每靜下心來,便感覺到父母就是我們的領路人她們給予我們的,不光是生命更是我們在生活中的指路者。雖然大部分人都會說,我們有袋溝,但是你細想一下,沒有她們的指導,怎會有我們現在的成長。我現在真的好後恢,為什麼在他們的有生之年,我沒有天天陪著他們,多多聽她們說說,生活的點滴。別讓自已留下遺憾。奉勸那些有父母的沉著他們都健在,多陪陪……讓自已的生活更完美一些不是嗎?


舊巷聽雨53


我今年四十七了,二十七歲母親去世,作為家中長女,家裡妹妹,弟弟們都未成家,和父親一起擔著家裡的重任,三年前父親也走了,現在的我越來越有種失落感,每逢過年過節都很惆悵,真正理解了那句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的含義。因為只有父母在的家你才有那種透心的溫暖,那種為人子女未曾長大的感覺,願天下所有父母健在的兒女多陪陪自己的父母,這種日子一旦沒了,將永無找回。


雪青57


已是而立之年,母親已經去世十幾年,父親丟下我們走了。還有倆個弟弟,相依為命。遺憾的是他們比我還小就缺失來自父母的愛和家庭的溫暖,跟家遺憾我沒能力讓他們過得更好,只能在他們來家裡的時候吃頓好的,睡個好覺。希望他們以後能有個幸福的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