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縷清香 歲月時光

一縷清香 歲月時光

“日照香爐生紫煙”誰都讀過,但卻未必誰都記得這寫的是香爐峰的景色。在李白筆下,一座頂天立地的"香爐",縹緲於青山藍天之間,在紅日的照射下生起一片紫色的煙霞。香爐,自古便是備受詩人喜愛的雅物,煙霧繚繞中,凝神靜氣,塵世便遠離了。

一縷清香 歲月時光

一縷煙,從無到有

很多人都知道香爐,歷史上,也有不少詩人寫下對香爐的百般喜愛,有揚之水的《古詩文名物新證》,也有孟暉《花間十六聲》中關於“薰籠”、“添香”、“香獸與香囊”的篇幅。

最早的香爐,原形是春秋戰國時期的銅爐,但當時的銅爐主要是以燒碳取暖和燒烤食物為目的,因此那時候還不能稱其為香爐。以出香為目的的薰爐最早出現在漢代。

一縷清香 歲月時光

一縷清香 歲月時光

在魏晉之前,香爐並不具備精神和宗教層面的含義,隨著佛教與道教的興盛,香爐的功能才開始慢慢發生轉變;直到唐代,焚香供佛、祭祖開始成為社會各個階層的精神生活;最後隨著宋代理學的興起和社會對宗教的提倡,才最終使香爐從生活用品轉變為精神生活用品。

漢:

一縷清香 歲月時光

一縷清香 歲月時光

一縷清香 歲月時光

唐:

一縷清香 歲月時光

一縷清香 歲月時光

一縷清香 歲月時光

一縷清香 歲月時光

一縷清香 歲月時光

元:

一縷清香 歲月時光

一縷清香 歲月時光

明:

一縷清香 歲月時光

一縷清香 歲月時光

一縷清香 歲月時光

一縷清香 歲月時光

一縷清香 歲月時光

一縷清香 歲月時光

清:

一縷清香 歲月時光

一縷清香 歲月時光

一縷清香 歲月時光

一縷清香 歲月時光

一縷清香 歲月時光

一縷清香 歲月時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