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cs75*1.5t的動力怎麼樣?

袖中乾坤


4月份提的車,至今跑了4600公里,動力怎麼說呢,還可以,我是手動的一檔起步稍微肉點,二三檔上2000轉超車不是問題,有明顯推背感,開空調跑高速,滿載情況下還是有點吃力,100往上感覺明顯吃力,不過有多少滿載的情況啊,一般2-3個人還是挺不錯的,市區路況較多,目前油耗顯示9.6左右,高速跑到過8.4,油耗可以接受畢竟裸車那麼重,總得來說,1.5T滿足家用還是沒有問題的。自動擋的不清楚,估計應該也差不多的感受,最不滿意的就是剎車盤時不時的吱吱響,不過這個問題好多反應的,都說開起來來個急加速磨磨就好了,試了下有些效果。


吟yi半De詩


長安cs75,1.5T動力表現,絕對不俗氣!

全文總結:想當年,CS75也是憑藉前衛時尚的外觀造型、澎湃的動力、五星安全表現以及豐富的科技配置,成為緊湊型SUV市場的一款明星車型。此次1.5T車型的推出,不僅完善了長安CS系列SUV車型的戰略佈局,更是順應當下的市場需求,而新款CS75也依然繼承了長安品牌一貫的水準。1.5T GDI發動機和6AT變速箱的表現可圈可點,而減排不減配的做法也讓人們看到了長安汽車十足的誠意,這也是面對“高顏值”競爭對手們最好的競爭策略,新車想必必定會帶動CS75銷量的提升,讓我們拭目以待。

越來越多的人失去了開手動擋技能以後,自動擋車型開始統治市場。1.5T車型是長安CS75的主力,推出自動版可以說是眾望所歸。終於在上個月,大家願望實現了,我也藉助一次偶然的機會深入體驗了這款熱門車。

最近幾年來,SUV市場的增長呈爆發態勢,有些嗅覺靈敏的廠商及時地發佈了新品SUV,站在了風口,搶到了紅利,分到了蛋糕。長安CS75正是誕生於這樣的環境下。自2014年4月上市以來,月銷量平均在2萬臺左右,在暢銷SUV中牢牢佔據一席之地。

不過隨著SUV市場百花齊放,雖然銷量還能保證,但CS75所佔的份額卻是小了。今年年初,新款CS75尚酷版上市,主打1.5T和1.8T車型,其中1.5T因為購置稅優惠而更受關注,可惜僅1.8T配備了自動擋。6月份,1.5T自動擋車型上市,補完了缺憾。

我試駕過幾款近期出道的自主SUV新秀,諸如RX5、博瑞、GS8等,而CS75卻一直沒有機會體驗,上海也沒有試駕車。前一段時間去北京出差,一哥們告訴我他那有一輛最新的CS75試駕車,1.5T自動擋頂配。如此良機我自不會錯過,恰好出差期間還有車開,美滋滋。

初遇

與CS75尚酷版的初遇在望京附近,紅色車身和陽剛的外形在滾滾車流中依然顯眼。和照片比對,新款CS75的外觀沒有太大的變化。哥們告訴我,改進主要在車內。

找到一個陰涼的地方,我停好車,開始細細打量車內的裝飾。8英寸中控屏點亮後相當抓眼,稍微擺弄了一下,操作邏輯與手機類似。儀表盤的中央部分也換成了一大塊液晶屏,可顯示的內容相當豐富。

車內大量使用了軟質材料,包括前方的儀表臺,車門扶手的周圍,檔次感不錯。不過還有個經常與身體接觸的部位我希望得到照顧,也就是右腿右側經常倚靠的部位。在這炎炎夏日我們往往穿著短褲,如果那個部位也能用軟質材料包裹就更好了。

相識

由於工作安排,我需要先開車去東四環,再到南三環。想在北京五環內避開擁堵是項艱難的任務,即使避開高峰期,也只是不那麼堵而已,這種環境倒是檢驗這臺車適不適合居家過日子的好機會。

開手動擋在這樣的道路上簡直是噩夢,雙離合也不讓人省心。好在CS75配備的是來自愛信的6AT。1.5T發動機170馬力的數據也足以稱得上是優秀。起步階段車輛的動態響應相當活躍,給人以輕快的感受,升擋過程也十分平順。只是在擁堵嚴重時,需要溫柔地對待油門,免得它用力過猛。

逃出擁堵路段,深踩油門加速,降擋不是特別的踴躍,發動機轉速提升至2500轉以上時算是進入戰鬥狀態。我有些埋怨這車沒有SPORT模式,不過手動模式下換擋桿前減後加的設定還有點SPORT的味道。

在市區行駛時,CS75的NVH性能也值得稱道。怠速狀態下也許有其他車型表現更好,但在中速行駛時,無論是發動機的運轉,還是路面和其他車輛的噪聲,都被隔絕得很好。打開發動機艙蓋,可以看到厚厚的隔音棉。

後來在高速行駛時我也關注了一下風噪,分貝的提升可以察覺,但沒有擾人的呼呼聲,傳到車內的都是低頻噪音,可以看出它確實在NVH方面下了功夫。如果說有短板,也許在車頂。大面積的全景天窗帶來通透視野的同時,也給隔音帶來了難度。那天晚上北京突下雷雨,車頂傳來的滴滴答答比預期的大了一些。

兩三個小時的駕駛很容易帶來疲勞,舒適的座椅十分重要。剛上車時,左手往下一摸,一排密密麻麻的按鈕讓我一喜。看來可調項很多,總能找到合適的。座墊角度可調對於我這樣的長腿駕駛員來說是個福音,大腿能得到足夠的支撐。腰部的支撐和貼合也很好,沒有感受到腰痠。唯有肩部稍顯空虛,頭枕位置也靠後,使脖子有些僵硬了。

前排座椅按摩,前後座椅通風加熱,都稱得上是越級配置,在這個季節相當實用。按摩的部位僅限於腰部,模式也比較單一,但只要有,就是驚喜。副駕駛座的側面甚至還有老闆鍵,這在SUV上十分罕見。

坐到後排,2.7米的軸距帶來了不錯的空間,我最中意的是可以大幅調節的靠背角度,調至最後時已經相當傾斜,可以舒服地在車上睡一覺。

挑戰

生活不僅有柴米油鹽,還有詩和遠方。在市區內,CS75展現出了“居家好幫手”的一面,下一步,我要看看它在危急時刻,能否成為可靠的戰友。

我一路向北,越過雁棲湖,進入了山區。如果說北京的汽車編輯有什麼得天獨厚的優勢,我想就是這豐富的山路資源。在一個又一個不同的彎道中,一輛車動力和底盤的優劣展露無餘。

到了這裡,我更深刻地意識到CS75的設定更偏向於經濟實用。因為沒有SPORT模式,車輛總是傾向於留在更高的擋位,以追求燃油經濟性。但在這種需要頻繁加減速的時候,我就只能使用手動模式以獲得更好的動力響應。

如果說自動模式下變速箱不夠活躍,那手動模式下的換擋響應就讓我有些驚喜,二三四擋之間的切換十分跟手,如果有換擋撥片想必會更加爽快。當然,這樣的開法使得高速上降下來的油耗又迅速回升。

CS75的懸掛調校顯然也是針對中國的路況和中國客戶的喜好進行調校,對於減速帶這類的衝擊吸收得很好,市區使用的舒適度能得到保障。在山路時,容易發生變化的車身姿態讓我一開始沒敢開快。

不過一段時間以後,我發現雖然懸掛初段較軟,但沒有塌陷感,速度加快時側傾反而能穩定在一定範圍內。於是我放下心來,一次次加大難度,山間開始響起輪胎的警告聲,路人側目:“莫非是86下山了?”到了跟前才發現是輛75。

即使我在全程響胎的情況下過了個大彎,車輛也沒有發生明顯的轉向不足。並不是說它極限有多高,而是極限來得有預兆,是個漸進的過程。這樣的特性對於普通駕駛員來說意味著容易掌控和安全性。

體貼

拿到車之前,哥們告訴我,這車的配置特別高,你好好研究下。在這兩天的駕駛中,我也有所體會。既然如此,我便打算拿出說明書深入瞭解一番。只是沒想到,這一瞭解,一下午就過去了。

先說說這塊中控屏內部所蘊含的功能。連接手機是我每拿到一輛車後必做的事,幾天使用下來,車輛啟動後任何時候,打開手機的藍牙,只需三秒便能自動連接,在我開過的眾多車型中是名列前茅的速度。

in Call系統的操作邏輯類似於手機,下滑可以呼出快捷菜單。它可以與wifi熱點連接,也可以通過手機的有線連接借用手機流量上網,沒有內置3G或4G通訊模塊是個遺憾。聯網後可以實現更豐富的搜索功能,也可以在線更新內置的高德地圖的導航包。

說到有線連接,CS75在車上配備了三個USB接口,中控下方一個,也是唯一可以進行數據交換的;中央後視鏡的側面有一個,是為了行車記錄儀準備的;後排空調出風口下面還有一個。沒有CarPlay,只有百度CarLife,對ios和安卓用戶一視同仁,都要在手機安裝app,再通過中央USB接口連接。

語言控制也是如今的一項趨勢,尤其是有了科大訊飛這一本土科技公司的支持後,自主品牌在這一方面有很大優勢。可以按方向盤上的按鈕或說:“小安你好”喚醒語音控制系統。可控制項包括空調、天窗、多媒體等。導航自然也可以實現,只是特殊地名的識別率依然是個痛點。

上面這些功能算是生活中的小情趣,而駕駛輔助功能則能在日常駕駛中給予體貼的呵護,尤其是對新手來說。

車道偏離(不帶轉向干預),前方碰撞預警、併線輔助,可以提高行駛的安全性,識別率也達到了主流水平。360度環視影像和雷達解決停車難問題,而且影像分辨率還不錯,但在行駛過程中會發現幀率不高。CS75甚至還配備了全方位的自動泊車系統,第一次嘗試便成功。

自適應巡航也沒有缺席,可以實現低速跟車,發現的瑕疵是當前車減速時,它的反應稍有滯後,由此帶來偏大的制動力度。推測是硬件性能限制了雷達的掃描率。

除此之外,CS75還有一些貼心的功能。例如空氣淨化系統,在霧霾天是個利器。不少人在停車後難以分辨方向盤是否回正,而CS75會給出提示。

總體來說,新款CS75豐富得過分的配置不僅為乘員提供了舒適,還能提升駕駛時的安全性和便利性,對新手也尤其友好。

選擇

那麼這樣一臺1.5T+6AT+配置Max的長安CS75自動鋒領型賣多少錢呢?我事後查了一下:18.48萬元。讓我有些驚訝了,它的定價在整個CS75車系中算是個異類,甚至超過了1.8T四驅頂配的價格。

而配置稍微低一檔的自動鋒馭型僅售13.28萬元,配置上看似少了挺多:車道偏離、座椅按摩、座椅通風、座椅記憶、副駕電動調節、老闆鍵、車內氛圍燈、四窗一鍵升降、後排隱私玻璃。但仔細看看,這些配置都不是剛需。去掉這些以後,配置依然算得上豐富。

如果真要選一輛帶回家過日子,我會再去掉自動泊車、自適應巡航、主動剎車,選12.58萬的自動鋒銳型。我看中的是氙氣大燈、全景攝像頭等功能。頂配的自動鋒領型的存在如同一個象徵,試圖用價格體現高度。

總結

與CS75三天的相處,我駕駛了三百餘公里,其中市區、山路、高速大約各佔三分之一,綜合油耗為百公里10.4升。鑑於前兩種情況都是耗油大戶,這樣的成績可以接受。在高速和城市快速路上,油耗能達到百公里7.2升。

許多人會選擇一輛十多萬的緊湊級SUV作為家庭的第一部車,親朋好友也常常諮詢我類似的選車問題,要自動擋是最基本的需求。雖然雙離合變速箱技術已經相當成熟,但在一線城市中,雙離合的使用體驗依然不如有液力變矩器的自動變速箱。

CS75推出1.5T和6AT的組合,我相信會對銷量產生有力的推動。拋開頂配,10.58萬到13.28萬元的價格很有誘惑力。至少我今後再為別人做購車推薦的時候,會在備選里加上CS75。


小強視頻


長安Cs75的發動機從數據上看,直列4缸採用缸內直噴式渦輪增壓發動機,最大馬力170,最大125Kw,最大扭矩230牛米,要注意的是最大扭矩轉速1950至4500,在同級車國產車中,這款發動機的參數來說已經是最好的了。匹配手動6速和愛信手自一體6變速箱,從起步平穩到中後期加速都幾乎完美,渦輪增壓介入的很早,時速120KM的時後發動機轉速錶也只有2000轉過點,首先給人感覺開著不累,超車也非常有信心。


至於有的人說小馬拉大車,這個我只能說開車的每個人的性格不一樣,或許就有其他目的。
我認為自己親身體驗試駕才是最好的選擇,畢竟車買來是自己開的,就像車的配置一樣自己覺得夠用,適合自己就可以了。畢竟車的發展太快,再有錢也趕不上形勢的。


夏v雨


1.5,t手動和1.8t自動我都開過。動力差不多。1.5t三擋油門下去,到了1900轉的時候,渦輪介入,會感覺有人猛推你一掌似的。其他檔位比較平順。總得來說動力非常夠用。調教的比較像自吸。拉滿了人在高速上開空調,也只是100提速到120略微慢點。空車不開空調你可以想象。100到130也就是瞬間的事。自動擋沒開過,據說自動擋油耗在10左右。而我開的手動,1000公里下來,8.1,居然開出了工信部油耗


H129051956


本人CS75尚酷版1.5t尊享型車主,這款1.5t動力還是不錯的,加速超車都挺強,大約1500轉渦輪就介入了,1800轉動力已經很強,我當時就是試駕後,感覺動力滿意才決定買了這輛車,不過缺點也有,一是轉速上了2000聲音有點難聽,悶悶的。二是開了空調上坡感覺提速有點慢。油耗中規中矩,我實測油耗8.3,三成市區七成快速路。


cj_wmkj


我是1.8的,正常開還是可以的。但是你要想急加速或者飆車真的贏不了誰,平穩開動力夠用。就是側傾太大,油耗將近10個油,我覺得還可以了。空間絕對舒服。裝什麼大箱子自行車,隨便放。


古達王


我開了2017款1.5T自動擋跑過山區路面,比H6升級版運動版強了不知多少倍!這臺發動機不錯,擋位平順,內飾細節也改了還改了大頻行車電腦,唯一不喜歡的是儀表感覺太死板,不時尚,空間性能做工在國產車中算非常好的了,另外補充一點優點耐看,這點很重要!


車來車往L


採用了直噴技術發動機,在油耗以及動力上要比電噴發動機更優秀。帶來的問題是發動機容易形成積碳,噪音較大。1.5T的cs75可以看做是這款車降低門檻擴大市場份額的車型。動力相比電噴1.5T發動機要好一些,但目前來看只能算是夠用,還達不到動力充沛的狀態。這款車在車質網投訴輛低於GS4,總體來看質量要比GS4更穩定一些。


分享到:


相關文章: